每天都感到步履匆匆,生活在奔波的夹缝间,精力充沛的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持从简。是不是每天你也很忙,反复盘点却又不知自己究竟忙明白了什么;“我会坚守我的初衷”,“你得先问清楚你的初衷是什么?”这样的浓鸡汤是不是常对自己说,常常感染他人,越来越快的节奏越来越多多任务型人的涌现,还确定可以一眼找出你的核心任务吗。
一 多任务的清单废纸一张
小熊,早在前面的文章中就介绍过了,速成型高质量美文背后的人,未来最具魔性的喜剧导演。赶片场,做助理,参加各种广告微电影logo设计大赛,学生工作,专栏长期投稿,创办兴趣社团,国际义工,大学可以做的事她一样也没有落下,而且还做的都小有成绩。
假期里,我煞有介事地对她本人进行了一下独家专访,问问小熊这背后零零散散的故事。提到列计划做清单,很多干货都建议在早上初醒时来列清楚一天的计划。这一点并不反对,小熊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也是这样做的。最开始时,坚信前辈的指导,每天早上用工整的楷体字 将一天的计划逐条记录在软皮本上。把可以想到的,需要做的事无巨细贪心的全都写下来,心里想着能完成一样是一样,都能搞定就再好不过了。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十条一连串的计划做到的只有三四条,做好了的可能只有两条,自从早上写下了计划后,整个一天都像在很被动的给计划打工。
一段时间后,小熊果断放弃了列计划这个好习惯。只在纸上写上今天一定要联系或去提交的几件事,且只写开头两字,远没有最初的简洁有序,凌乱的汇成了一个圆。在本子的扉页中写着每天固定要做的事,如:听TED,看1个小时书,晚上坚持跑步,坚持吃早饭,多少天学会一个小技能等微不足道却又日积月累的小事。
然而,这样少了些讲究的方法十分奏效。“你知道吗?每天超额完成任务的感觉真的很棒”。只写下一定要办的两三件事,在很快解决掉后发现还有整块的时间来做其他喜欢的事,主动进攻的状态真的很容易让人兴奋。
二 刷屏也可以刷出高手
大学四年,准确的说是三年的上课时光,算过自己有多少时间都在浑浑噩噩的刷屏中度过。问过自己,也问过恰巧坐在身边的同学,在看什么呢?最常见的答案就是:逛某宝,双十一满199减100、刷微博、社团事、电子小说、有意思的公众号推文、或是益智小游戏。
如果单纯认为,坐在我身边听课的都是些不求进取,没理想没追求没水平的三无少年,那你就错了。用功拼奖学金的宝贝们,尽管上课刷屏但周末雷打不动去图书馆自习;一刻不点开社团群就不安的宝贝们多是有担当有热情的好少年;喜欢逛某宝的妹子学舞蹈,学编程,有自己的时尚推文公众号。你会说,大学四年都搞不清状况的大哥大姐也都是这么刷过来的,区别在哪?
OK,先点开你的微信订阅号,同样是在做刷屏这个状态但产出收益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个关注新京报、中青报、专业学术报纸周刊、培训职场课堂、技能Get并不断总结应用的人一定与关注的都是休闲娱乐段子手的主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有着很大的不一样。随后,我们再点开微博关注一栏,与身边人比对一下有什么不一样,也许我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一个广泛关注目标行业领袖,作家媒体人的小伙伴应该和娱乐八卦贴成群的主的气质有着很大的不一样。
关注对了对象,就应该犯强迫症一条不落的点开吗?还是要逛游乐场似的都通读一遍呢?尽管我们不需日理万机,但我们的时间同等重要同等值钱,同等不允许他人打扰浪费。挑出吸引你的标题,挑出与你有关亦或与你的向往有关的问题进行阅读。重要的资讯,想法,或是推荐书目,电影,技能应用,企业招聘用笔记录下来,不要想着放入收藏夹里的东西你还会反复研究,就像不要想着拍过的幻灯片你还会整理一样。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忙人。重要的不是忙这个状态,而是我们在忙什么这个产出。
三 调整你的初衷
说道这里,也许你会笑,初衷还可以调整吗?
是的,初衷也需要适度调整。
我相信世界上有一种人,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都在坚守一个初衷,最后实现价值无比卓越。但我想,这样强劲的意志力也许世界上只有1%的人具备,而99%的我们并不具备。一生坚守一个初衷,这是件很痛苦的事,而且你二十岁的人生信条,二十一岁时不一定还会认同。
努力只是一种状态,每一个人看重的往往是结果和效率。所以不要再单纯用我只要今天比昨天再努力一点这样的想法来欺骗自己了。战术上的勤奋永远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因为再努力一些,不是指今天我5:30起床背英语,明天我4:30起来背,我期待的是6:30起床的你有着4:30,5:30起床的你所不具有的精力和作战状态。因为再努力一些,也不是指今天我做一套模拟试卷,明天我做两套,just one,and try you best.
从今天起,认真的思考下“我的初衷是什么,我最在意什么”。写下自己喜欢擅长事、喜欢但不擅长的、擅长但不喜欢的、不擅长也不喜欢的。试试看,也许会有一些更明晰的发现。每隔几周,都拿出这页纸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不一样的地方,想要修正的地方。
我想,大学四年的时间,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尝试下喜欢但不擅长的事,试过后也许可以把它归为擅长类,也许你是时候果断放弃它了。与其完美不犯任何错误,不如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走的更远,至少这应该是我们年轻时最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