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中被“嘟嘟”几声惊醒,迷迷糊糊已感知是手机微信。睁眼一看天已微亮,于是起身到客厅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六点二十,界面上现实“丽萍小语”留言。点开细看是她给我昨晚发的简书小文《我们仨的那份情愫》留言:“我也看过这本书,看完没几日,先生便去了。再回想起来,仍被先生深沉又稳稳的爱而感染。”小小兴奋,即可恢复“谢谢亲留言,我也读过已多日。还是昨天早晨从书柜取东西再一眼看到此书,记起了那句经典语录,有了想写点感悟的念头。但白天有事,直到晚上近九点才动笔。写的有点仓促,现在读来,许多地方还需修改。”
这时手机小振动,提示“精彩一群20天读写挑战群”。随即打开,发现已经有好多动态,晓蓉5点多就开始读友友们发的简文,还一一做了点评。这时几位友友又发了新简,我打开一一拜读。有人物描写、有随想、有上班前的计划……她们挑战都已完美收官,还有这么高兴趣继续写,这需要多大的决心,时间从那哪儿来呀?正想着这个问题,定有《时间都去哪儿了》乐曲的闹钟响了。听着熟悉的曲子,我起身下床,梳洗完毕,走出家门去锻炼。也许这是开校前最后一个晨练了!
我边走边在脑子里追忆这个假期都做了什么?值班、看望父母婆婆亲戚、陪孩子、做饭洗衣、看了几本书、还有这几日参加读写挑战等等。我如数家珍的一一罗列,但除了值班、看书、参加读写挑战这几日,其他似乎都是家常事。
时间到底去哪了?
想一想假期的安排,早晨没有像晓蓉五点多起床阅读,也没有像挑战者天天坚持写简文。就算参加了读写挑战,也是经过思想激烈斗争才行动了一周,然而这时善于即刻行动的友友们已完美收官,重新开始新的挑战。想一想20天前她们行动时,我在做什么?尽管努力回忆,也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件。
记得前几日看过一篇文章《高效利用时间的秘密》,文中两位主人公住在同一所公寓。一位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先看一小时书,六点半梳洗、做早点,之后打开电脑边吃早点边处理邮件,并写下当天工作计划。八点坐地铁上班。到公司用10分钟时间向经理汇报当日工作计划、接受新的工作任务,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做完一件事,她就打一个勾。下班再看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当然全部是勾。所以几个月后她成了部门业务骨干,半年后提升为经理助力,一年多晋升为主管。而另一位则是每天晚上因为上网、聊天、刷屏而熬夜,早晨上班常常迟到,到单位精神恍惚,工作拖拖拉拉,有空不是聊天就是上网闲逛。经理要的业务销售统计,要催几次才勉强报上,还常有出错。几次下来,老总便炒了她的鱿鱼。之后她找了几家公司,结果还是老样,常常看的手忙脚乱,而上班迟到、丢三落四时有发生,最后还是被解聘。临走时她问经理“为什么我常常丢工作?”经理微笑着对她说:“如果你学会高效利用时间,情况就不会是这样!”她这时才明白。
而这时,我也猛然醒悟!我的时间都去哪了?读写挑战开始时,好友邀请我参加,我婉言谢绝,说什么没时间、还有要事要做……20天过去了,这些时间我做了什么,似乎说不上。而参与的友友们却在二十天用心记载,用心书写,留下串串美好回忆。一个问好打开“你高效利用时间了吗?”除了愧疚还是愧疚。20天,除了看书、日常生活外,常常被追剧、上网、聊天、刷屏充斥。倘若20天每天抽出两小时写下一篇千字文,20天也像挑战们有了积累两万字的兴奋。但这只是假设,一个诱人的假设。
20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若有效利用20天,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若不利用,便有天壤之别。20天2万字的差距,这个差距不光是书写积累的差距,更多是意志力差距和价值观差距。
有文写到“人与人的差距就在八小时外。当别人在娱乐放松时,你在努力,你就与众不同!”
幸好,在挑战结束前我参与了。尽管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没有了先前追剧的悠然;尽管每天为了交“作业”而熬到深夜,没有了先前翻来覆去空聊的自得。然而心是满的,不再空虚,不再长叹。
时间从来不欺骗人,你付出了,迟早会有回报。你浪费了,及时当下没有差距,但随时间推移,差距自然出现。
“有效利用时间,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十年二十年,你会成为你的偶像!”一个声音告诉我。
快速走在人行道,斑驳的树影交错落在眼前,疏疏密密,努力向有光的地方伸长;路旁的花散出幽幽的清香,每一朵都努力地向上扬起头,彷佛昨天的秋意并没影响今天的行装。徒步的人们一波一波,迎面遇见熟人,挥手打个招呼,寒暄几句,笑声远远的留下。突然有一种追跑的快感,脚步不由得迈急,风从耳边徐徐吹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步履?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