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有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要求选一个我们课程中的知识点,并详细展示)
1)我学到了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这么说可能还有点不够严谨,也许我现在处于的是最基本的门槛那里,但依然较之些许人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只字不落地完整阅读。但这一点对于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何其之难,做一个合格的读者,一个倾心的听众,我相信,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然后便是第一步,找结论,即我认为的所论的东西要是一件事,倘若发现问题者断章取义,那无非是无理取闹,好胜心作祟罢了。第二步,找论据,看看对方的论据在根本上有无显著错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根本不应该揪住不放(不然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偏离主题)。其次第三步,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歧义词。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看法都很大可能上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时就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当你将自己的批判思维放在心里时,可以不用对于差异进行严谨取证,因为这并不会对其他人(社会群体)产生影响;但假如你想将其发表出来与别人论证,那么这就一定要考虑到。倘若别人都认同标题的想法,你独不认同只是因为你的个人理解有异,那么你讲出来不是在误导大家,甚至是别有所图居心叵测吗?之后的论证方法与找前提假设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与思考,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一门有许多专家学者甚至究其一生都在为之钻研的学问,我于此处发表一下我年轻时拙劣的见解,或许日后也可用来回忆我的青春。
自评:专业性:7分,基本理解步骤原因
(2)我是怎样用它的?
2)我是怎样用它的,我想了很久。渐渐的我又回忆起了上课的那一幕。我承认,课堂上确实有很多同学能够犀利独到的看出问题的所在,譬如那名叫周柯宇的同学(也不知道是不是,毕竟不熟,还有点担心说错人了),在课堂上看见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火花确实让我感觉赏心悦目。但这其中也不乏也有一些仍需要磨练的同学,如那位提出短期与中长期的同学。我还记得老师说自己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我想说,我也是,这没什么不好。后知后觉的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观点,去思考这每一句话所对应的效果与影响。对于那名同学所说的话我大多是记不清了(说实话,也不怎么听得清),但我仍然记得一个主要的观点,即他的结论:老师,我觉得你说的长期有点不对,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想到短期或者中长期的东西。那么首先我大致完成了第一步:找到了他的结论。第二步嘛,这时也不适用,直接跳过进入第三步。我们可见他对于长期这个词有疑问,他认为歧义发生在这里(他的主观意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他开头就说有问题,但却并没有向老师确认到底是否与自己的想法相违背。那么首先第一点,他没有给自己深入思考的机会,可以说在那样短的时间内,他在为自己的个人感情所驱使,因为“长期”这个词在他的观点来说或许含有与众不同的含义而借此想要表述这个词对于他来说并不适用。在这里延伸一下,在我看来,这样的原因是他仍然没有能做到如张老师说的那样,为了共性而来到这个教室一起讨论的(我个人将其理解为周总理所曾提出过的“求同存异”),可他仍在过于集中于自己的个人差异。而实际上长期目标或许并不如一些人想的那样遥远。长期目标是指五年以上的目标——来自搜狗百科搜索“长期目标”,也就是说在大一想着考研,考博,或者初步想想自己将来要去哪里工作,这就是一个长期目标的雏形了,只是需要后期完善而已。更不用提老师所说的长期有用的知识是在将来的就业,与人之间的相处,和融入社会所应该掌握的,所以我在此肯定老师的观点。之所以说他纠结于个人差异也并不是毫无依据,因为老师也指正过他不能过于纠结个体的差异性而忽略的事物的普遍性。在此借这位同学的例子旨在让这同学们了解批判性思维需要认真的进行思考并切实进行考证查实,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融入班级的讨论,同时希望大家也能仔细聆听他人的发言,帮助别人完善自己的观点,鼓励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进行更多高水平,有价值的交流。同时在此讲出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就如开头的那句话,只是将梦想改成长期目标而已(不改是想要完整的引用这句话,说不定不经意间能够激励想要追求自己梦想的同学)
专业性:15分,基本能够按步骤完成思考,反思性:30分,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3)我还想怎样用上它?
3)我将来还准备在更多社交生活中应用到这个知识,也许由于我后知后觉的特性,很难能够在现场将其讲出。但或许今后熟练了思维敏捷了呢(滑稽),就算不能够当场说出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让自己的大脑轻而易举地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一番筛选,拥有自己的主见不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吗?所以,在现在的我看来,想要有批判性思维,首先我们需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包括仔细聆听,认真思量,切实考证,并且就事论事,理性的去看待事物。比如,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人要学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终会有所成就。开始时,我并不在意,可能是这两年鸡汤成功文学太多了,让我有些厌烦。但文章接着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摆出空城计,常人只能看出他计谋,算计人心的高超,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胆魄,是对自己慌张恐惧的控制。倘若是换做同为天骄的周瑜,大概是不能像他这样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自负生生郁闷气死离世。看完之后我对这个观点不自觉就认同了起来。然后它说: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将来在任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积极的情绪自不用说,能让自己充满干劲,但当坏的情绪光顾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他举了一些在工作上的失误而造成的一系列动态情绪:出事的慌张,领导的责问,众人面前出丑的窘迫或愤怒,事后的后悔。倘若为这些情绪所困,所牵制,那人的工作效率就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情,假如有机会就要让自己掌握主动权,一个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自己无论是处理事务的业务能力还是为人处世的人际交流。如此想来确实如此,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找到它的结论:人的自控能力(情绪),论据采用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却发掘出人们往往忽视的点。接着又举了职场的例子,一古一今,且都不陌生。除却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整体文章都并无逻辑问题。所带来的价值观也是正向的,倡导的人们不要为负面情绪所耽搁,尽量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故而我也因此注意起我的情绪导向,尽自己所能将积极的情绪带给身边的人……
反思性:20分,未能够设想更多情境,只是举了一个正面的例子,说服力不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