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手机的焦虑犹如一种定时炸弹,不接电话这件事情,可以分手、可以离婚;听说不回微信可以丢客户、甚至可以一辈子反目成仇。每天电话响个不停,也许电话那头可能一个你也不认识,也可能只有外卖和快递才算是有正经事的。
这就像微信一天响个不停:一个喊你投票,一个喊你点赞,一个拉你入群,一个要求转发、一个在测试黑粉,一个在喊:给红包。现代方式的友谊,有可能互相点了很多赞,留过很多言,但是面对面走过去,互相都不认识,又或者本来都不熟,害怕积赞的时候人不够,且不删你,躲在你的朋友圈观察人生百态、世态炎凉。
有多少人睡觉也从来不关机,有多少人有两个或是三个手机,有多少人,对20%的电量紧张兮兮,对10%感到生命受了威胁,到处找充电器?一个朋友就曾说:我现在每天出不出门,出多远的门,完全取决于我的手机电量还有多少。
有多少人去餐厅吃饭、咖啡馆、书店、图书馆、逛商城、健身房、长途车、住宿、理发,坐下来第一件事都是四下环顾,找WiFi。有多少人一遍遍刷着朋友圈说:哎,真无聊,哎,都是广告,哎,都是转发的,哎,他或她又发自拍。哎,哎,这没法看了。一面继续刷着朋友圈,一条都不漏掉。
在人们不想跟对面的人打招呼的时候,手机成了一个很好的掩饰,低头看手机走过去;当吃饭冷场时,说不定桌上几个人正在群里忙着晒吃饭的照片,忙着P图;当人们好久没和亲戚朋友联系的时候,朋友圈里点个赞,留个言已经足够热络了。
当人们在地铁里,看着每个人都神情疲惫,很挤又尽量保持距离的时候,手机打开一个电视剧,掩饰人们一天上班后的窘态。晚上一个人在家,窝在沙发,捧着手机看短剧,打游戏。
很多朋友说,几天不看手机,出门和别人都不知道聊什么,脑袋空空如也。哪里地震了、哪里刮台风了,张柏芝又和谁分手了,都是朋友圈的反应最大。你不转发,显得不合群,你不问候,又显得没有礼貌。城市的冷漠和空虚,手机既缓解了生活的压力,也加速了生活的进程。
手机简直是人格平面的呈现,你经常浏览的网页、查询的资料、花时间最多的APP,收入消费、相册、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等,把我们在手机上塑造成不同的个体。说不定以后相亲,介绍人直接拿着手机来匹配就〇K了。
手机帮人们隔离开了现实和理想,却隔着屏幕塑造了一个大同的、八卦的、娱乐不死的世界。
一个农民坐在田埂上抽烟比较无聊,还是我们每天拿着手机看个不停比较无聊?在我老家陕西的乡下,人们的欲望普遍比城市少,种田、收获,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没有人会觉得无聊。
如果每天盯着手机,其实真的很难受的,无聊和手机无关,和浮躁、耐不住寂寞有关。一个人走路,比起结伴而行更容易记住路上的风景,可是大家更愿意结伴,因为一个人容易没有存在感。
进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电子社会,人离不开手机就像离不开汽车、飞机、电脑一个道理。你能超越时代吗?许多人的工作、社交都在手机上,出门没带过钱,一个多月,兜里就5、6块。过年想孝敬父母,打开支付宝转账;出门打滴滴快车;去医院挂号,掌上114。刚想打开淘宝,这会打开了爱奇艺,忽然想看基金。在手机上手忙脚乱一天,感觉时间不够用,像游走于厨房的厨子一样。反正离开手机已经不能活了。
手机用了以后,人与人缺乏真正的沟通;得到的信息完全一样;各种头条越来越傻;对身体颈椎、视力都不好;越来越自恋、不停自拍;用了导航更不记得路。唯一好处是不用带现金了。
以前,人们去看亲访友,得走十天半个月,以前的爱情可以很长久,因为书信到达很慢。
社会使人进步,但人和人的距离却慢慢变远。犹如哲学家说的: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抱着手机不抬头。
大多人承认对手机的依赖,它便捷并兼并了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电脑、笔记本、计算器、日历等多种功能,并衍生出了以手机为核心的无穷无尽的微商、淘宝、支付宝、美团、大众等互联网产业。
以这样的速度,会不会未来人类的房间里面只有一部手机,房价便迎来拐点?也有很多人设想:手机会不会进化成人们的一个器官?像漫画里画的,最后人类四肢退化,只剩一根指头在不停地戳手机便一切搞定。
更多人苦恼于依赖手机是心灵空虚的表现,如先哲所言:复杂的东西,内心才能跟着一点点沉淀,越便捷,越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