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情谊 文/鲁先圣
不久前,有几位交往多年的朋友来济南,大家相聚在一起,回忆起多年以前刚刚认识时的一些细节,除了对岁月沧桑的感怀之外,我更感动于朋友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原籍在山东聊城的任合一,现在北京《人民日报》工作,他开着自己的奔驰轿车,很气派地邀请我到酒店参加聚会。他的同乡,在济南已经很有名气,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家陈文轩也参加了聚会。酒过三巡之后,大家不免感慨万端。两人在1996年前后,都曾经以我的助手的身份做《山东青年报》的特约记者。当时我在报社做编辑,他们刚刚20出头,怀着对新闻事业的一腔热血从老家从事新闻工作。我那时也刚刚30多岁,在济南工作也没有几年,在报社附近的郎茂山小区新买了一个不到60平米的房子。他们两人经常来送稿。那时,不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当天来了,就没有车回去了,至少要第二天才能返回。有时,因为稿子需要改动,还要多住几天。
那时,常来我家里的外地作者中,有如今在济南已经成就一番事业的明杰,有如今已经是知名作家的程广海,有在曲阜工作的高文涛,有现在《聊城日报》工作的周长才,有现在已经是知名画家的临沂李克峰等。
那时我的经济条件也一般,还没有来了朋友去酒店吃饭的经济实力。他们只要来了,我就带他们去家里,让妻子做几个菜,喝我们家乡的祥酒。有时候,天太晚了,我就留他们晚上住在我的家里。尽管我的房子不大,但是,他们住在家里,总是有一份家的温暖。
他们两人回忆起当年住在我家里的情景,很感动,一定要开车去原来那个小区,寻找那个房子。我说,我也多年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了。陈文轩说,他曾经有几次专门去寻找过那个地方。那个房子尽管不大,但是,作为自己初出茅庐时的记忆,那里却记载着我对他们的一片温情以及他们初出茅庐时的青葱记忆。
他们两人的话也勾起我的很多回忆。那个小房子,有很多朋友都去过,都在那里吃过妻子做的饭,在那里住过。前一段时间,辽宁的朋友娄玉振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与我的交往,就写到我的那个小房子给他留下的美好回忆。他现在辽宁公安厅工作,当时在辽宁青年报工作,带着新婚的妻子经过济南回东阿老家省亲,我就是在那个小房子里招待他们,请他们吃饭住宿,然后带他们游览千佛山和大明湖。那个时候年轻,尽管我的经济条件一般,没有更好的条件招待大家,但是朋友兄弟之间的感情却非常真挚。
前一段时间,一个叫丁兴国的同乡,回忆与我的交往时,说到当年他慕名给我写信,我回信鼓励他写作,又赠送他我刚刚出版的书。这些细节,我都没有印象了,但是我相信是真的。这样的事情我做过很多次。因为那个时候,我在报社工作,深知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来自编辑的一封回信,一句鼓励,是多么重要。事实上,我的很多朋友和兄弟,也都是这样交往起来的,后来都成了终生的朋友和兄弟。
在济南的20多年里,我究竟邀请过多少人到我的家里吃饭,在我的家里谈心住宿,我已经无法记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我的朋友和兄弟们都始终记着!
朋友和兄弟们的回忆让我很感动,这也让我十分欣慰自己的做人原则。我一直这样想,也一直在这样做:如果我能够以举手之劳帮助一个人,如果我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让一个人走向更加宽阔的道路,我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我从来没有渴望过得到什么回报,我相信这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我的兄弟和朋友们从我的身边走向更高的目标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很庆幸的是,我的朋友和兄弟们,都一个个没有辜负我的帮助和期望,他们都走得更远,都有了更高的成就。
下图1:我与文轩在当时我供职的《山东青年报》大门口合影,任合一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