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程中总包含三种人:加害者,被害者,旁观者。
电影中与之相对应的,加害者,比如宁宁、朱克;被害者,比如刘峰、小萍;旁观者,比如穗子以及文工团的所有人。
刘峰是现代社会上寥寥无几的“好人”,现在这种人往往被称作“滥好人”,永远吃破了的饺子,猪跑了都要去帮忙。明明有腰伤还自愿帮战友打沙发,他会累,却永远不会停下手里的活;明明被宁宁狠狠捅了一刀,却在看到她发福的照片后依然露出笑容,他愤怒,却不会记恨;明明饱含委屈从文工团辗转到伐木连又到前线,他狼狈,却从不抱怨。直到最后面对小萍一句“你过得好吗?”还要说“与那些死去的战友相比,怎么能说不好呢”。
他的一生都在坚守自己所相信的,坚持追求光荣的价值观与道德品格。可他越是坚持,人生就越是悲凉。旧时代塑造了雷锋,却没有给雷锋留一条出路。每个人都需要刘峰,却人人都看不起刘峰。“上帝不奖励好孩子”,世界需要好人,却从不给好人以好报。
何小萍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人,被绝大多数人排挤,自卑而又隐忍,从不敢强烈反抗。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往往能够察觉到本真的善良,她能感觉到刘峰的好,而不是把他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小萍给爸爸写信的时候我没哭,一次次被排挤时我没哭,战场的残酷,人性的恶劣都没让我掉泪,最多是眼圈发热鼻头发酸而已,但是在看到小萍穿着病号服在月下独舞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了。或许就算她在文工团备受排挤,对于她来说,那也是有美好回忆的地方,她的梦想开始于那里,也结束于那里,那是她的芳华开始的地方。
有人说最可恨的不是加害者,而是旁观者,而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跟随大家的喜好,融入所谓的集体,排异,抱团,随大流。就像穗子,会心疼小萍,也会为刘峰感到不公,却始终不会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举动;会嫌弃林宁宁的医生干事华侨的不专,却不会与之分道扬镳;会喜欢一个人,会鼓起勇气递情书也会撕掉情书祭奠还未说出口就消亡的爱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本能地趋利避害的人。
三种人构成了那个时代,美好的时代,也是荒唐的时代。
那个年代荒唐到,一个16岁少年为国牺牲,却到死都不知道什么是果丹皮。
荒唐到,一个人想做雷锋,就要将自我精神阉割,放弃爱人的能力。
那个年代也美好到,大家至少还有信仰的东西。
有时,也正因为压抑欲望,使爱情产生一种含蓄美,才恰恰变得无上美丽。
他们坚持绽放,又被迫失去。
有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去看这场电影,许多年轻人不到片尾就离场了,而他们从开场一直坐到最后屏幕漆黑,或许他们,也在缅怀他们的芳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