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动满山春
惊蛰过后,大地开始苏醒。宜兴南部的山壤中,一种蛰伏的生命,正在抖擞精神,攒聚力量,准备将孕育了一个冬天的生命精华,奉献出来,给人们更多的惊喜。竹乡特有的山鲜,伴着春风,以迅雷之势登场了,盖过了最先招摇显摆的杨柳、迎春,充当了春天的使者,无可辩驳地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这就是大山的珍宝春笋。
清明放假,战友邀请到宜南山区的小姑妈家踏青挖笋,呼吸山野的空气,感受春风的爱抚。正中下怀。一大早,几个要好的朋友携家带口,直奔宜南而去。
一路姹紫嫣红、花红柳绿按下不表。一到村子,早见一位衣着端庄的老妇在路边等候,战友介绍说她就是小姑妈。
小姑妈那句先到家里喝茶的邀请没有得到众人响应,大家都等不及要上山,体验挖笋的生活,享受劳动的快乐。小姑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情况。今年是竹笋大年,这边的规矩是小年才挖笋,大年的笋要留着长竹子。现在山村生活好了,已很少有人愿意上山挖笋,挖笋太累,还要挑下山。一般就是挖点自己家里吃或送人。也晒点笋干,也是自己吃或送人。我原以为大年就是可以大量挖笋,笋都是山民自己挖了去卖的。可见想当然真是要不的。
挖笋既考验力气,也考验技术。我们几个手忙脚乱,并有小姑妈指导,可还是没能成功地挖出一颗笋。小姑妈一直在边上笑。战友不服气,感觉这个时候,他应该站出来,展示一下技能,也好证明自己是山里人的后代。但他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首先,不会找笋,以为长出二、三十公分高的就是应该挖的,其实不然。刚冒头的,或才露出一小截的才正好。其次,开挖时,手中握着的撅头没有准头,东一下西一下的,总是不得要领,还经常会伤到笋。特别是遇到有根系缠绕的,根本无法下撅头。再次,笋挖不齐全,破损严重,卖相实在难看,有点暴殄天物。大家互相取笑,摆拍了几张劳动照片后,兴致就小了许多。小姑妈把自己的侄子叫到一边,做起了示范。几撅头就是一颗,特别是最后一下,总能砍到根上,切中要害,笋就断开了。真是各行都有各行的门道,寻找窍门、掌握规律非常重要。极平常的一件农活,也充满了讲究、智慧。战友在小姑妈的指导下,果然入门了,也完整地挖出了几颗。小姑妈并不让侄儿掩盖挖完笋后留下的坑洞,而是一个一个往里面倒碾碎的油菜饼,说是顺便就给竹林施了肥。
宜兴南部山区竹林遍布,竹笋也小有名气。是不是本地的笋,宜兴人一吃就能凭口感分辨出来,外地的笋不甜!这种夸奖也是少有。其实不难理解,苏南地区,家常烧菜,都喜欢放点白糖,起到吊鲜的作用。说本地的笋甜,我理解,就是鲜美、细嫩的意思。这不,刚挖的笋放在地上,伤口处会招来蚂蚁、飞虫。焉能不甜?吃笋也有讲究,一定要当天挖的,隔夜就泄了鲜气。用柴锅煮沸,再闷上一夜。冷却捞出后,或烧油闷笋,或切丝炒咸菜、炒韭菜。当然,最有名的是咸肉煨笋“腌笃鲜”,将咸肉的纯香与鲜笋的甜嫩中和在一起,这样的荤素搭配,当属人间至味!
我们带着挖好的笋,下山来到小姑妈家,见她家的隔壁邻居,在路边支着一个柴油桶做的灶煮东西。柴油桶灶上安着一只大铁锅,一根一米多长的铁皮管子斜伸着充当了烟道。掀起锅盖,一锅的笋正冒着热气,泛着白沫。靠墙还安着一只大浴缸,浸满了剥皮后的笋。这是在做笋干。一条龙的操作。男人挖好了笋,挑下山来,女人负责杀笋剥皮、洗净切开。男人负责烧煮闷熟,捞出后冷却,再由女人切成细条,在竹榻上铺开,晾晒在门口的场上。在与邻居夫妇的交谈中,再次听到了跟小姑妈一样的表述。男主人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挖笋的不屑。没想到山里人对挖竹笋竟然是这样的感觉。山里人的生活果真是好了。
小姑妈六十出头,但保养有方,衣着打扮全是城里人的作派。与头脑里固有的山村农妇形象大相径庭。其实,小姑妈早就不干农活了,早先,家里开琉璃瓦厂挣了点钱,孩子们也都在宜兴城里生活。后来,因为环保原因,厂子被关闭,小姑妈夫妇就守着山林,吃吃白相相了。村里的人也大多寻到了致富的新途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挖竹笋、晒笋干,这种辛苦又赚钱不多的活,自然就不招山里人待见了。
想来,我是极喜爱这份家乡的美味的。在南京读大学时,学校对面小山上长满竹林。春天,班上几个苏南同学晚上相约上山偷挖竹笋。也不懂笋老笋嫩,胡乱挖回,又央求学校食堂的老乡割肉烧制。几个北方同学品尝后,直夸好吃。看到家乡的山珍得到认同,不免让人更加兴奋。我的小姨妈远嫁洛阳大半辈子,每次清明回无锡扫墓,念叨的首推竹笋,说这是她始终无法忘怀的童年记忆。春笋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草根生命求存、求突破的典范。山林出生,雨里成长;外表粗鄙,内含精华;不动则已,动则惊人;赤诚奉献,终成正果,总有一股挣脱一切拼命向上生长的原始冲动。这也许是我喜爱她的另一个理由。
说话间,小姑妈家已经端出早就烧好的饭菜,“腌笃鲜”更是装满了大盆。我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赶紧捧碗夹筷,准备品尝这大山呈献的甜美珍品了。
此时,艳阳当空,竹林摇曳,鸟语花香,春色满山。端的是一派山村好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