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园,今天分享的书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全书共11.2万字,我将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大家解读这本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面对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看过就忘?哪怕记得一个片段,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你写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你想积累工作素材,却不知从何入手?想破头也得不到灵感女神的垂青?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不用担心,我们都是。这就是我要分享这本书的初衷,因为他解决了我的问题。
我将和你分享一个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只需要一册笔记本的信息整理法。这是一个成功媒体人从业十余年的经验之谈,适合所有希望在思考、写作和创意方面有所收获的读者。
这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这本书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只需要遵循三个简单的规则—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便可以自由的玩转笔记本,酝酿只属于自己的创意。将笔记促进创意生成的过程分为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和具体化5个步骤,并针对前三个步骤提供了大量切实好用的笔记技巧。还介绍了自己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改良笔记本的诀窍,和让记录事半功倍的可选文具。
现在,我将从以下三个部分和你分享这本书的精华。第一部分是一元化笔记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信息的整理方法,第三部分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生产的方法。
第一部分,一元笔记法的介绍。
听过不少写作课,都提到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我也试图去做,比如用有道云笔记,日程本,采取记录,拍照等多种手段收集。但很快出现了一个问题,载体太多,找不到东西,引发精神焦虑;力图写的完美,耗用太多时间;长时间思考,也想不出好构思;想把个人经验和学习过的知识活用于工作中,却很困难。久而久之,很难坚持。
一元笔记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笔记本搞定所有的记录。平日里只需将信息保存在一册可以反复翻阅的笔记本中。
它有三个优点:1.简洁而简单,不混乱。2.可以无压力的持续使用。3.自由度高,随意调整。相比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等,它可以随意方便浏览;它不会发生故障。比如我这次出差,房间配备的电脑无法打开有道云笔记、豆瓣等。占用我不少时间来处理。书写和黏贴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强化。
它容易操作:你只需要做到5点就好。
1.根据生活方式和用途,选择你合适的笔记本规格。如你做的是外勤或者走动较多的工作,你可以用小尺寸的,甚至可以放进口袋的笔记本;反之,可以用B5或者A5的。我是文具控,非常喜欢买漂亮的文具。这为我买漂亮的本子找了很好的借口。
2.所有的信息都在一本上,用完了再换一本。那么,无论处理公事还是私事,任何时候只要带一本正在使用的笔记本就行。大杂烩信息会带来思想的碰撞。你的笔记本将成为这个世界上对你而言唯一的知识生产素材库。
3.每周复盘回看一次。通过复盘,你能找到加速思考进程的线索;得到新视角和切入点;获得灵感和想法;将想法变成成果。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没创意或者想法简单,请一定尝试一下。
4.随身携带,随时记录。
5.一定要亲手整理。印象才会深刻。
它有三个规则: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
第一个规则,一元化。把你想记录的一切都纳入这册笔记本中。什么都可以,你不需要对其分类。就当他是个大玩具箱。这样大量减少了整理需要的时间。如果进行分类整理,一旦你在目标分录下没有找到资料,你就会茫然。这点在工作中尤其突出。
一元化,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记录很轻松,找起来很安心。坚持做也不费力。先记下来,稍后再黏贴。在外不方便的时候,可以记录在名片大小的卡片上,或那种单词小本上,事后贴在笔记本里。
第二个规则:时序化。就是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记得添加日期标签。采取六位缩写的方式,如180927。作者坚持这种方法10年,更换了188次笔记本,从未发生不清楚记录时间的情况。快用完的时候,在封面上写上序号。如(188号)130513-130610。
第三个规则:将收录的信息索引化后提取。你可以在切口涂色,实现索引化;让信息归类,方便交叉参考;利用标签明确指示位置;通过目录提高可参考性;探索组合的“重组法” ;找到方向性的“拼贴法”。
这三个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信息不必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下即可。即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以取用了。
第二部分是信息的整理。
李敖在《深夜十堂》里介绍他的读书方法,他读完一本书后,基本上书就被他大卸八块了,放在资料库。他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他认为这样可以把看过的书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
这和我们的整理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能不必为了信息而将书拆掉,或者买两本。为了能让收集的信息派上用场,我们有必要在笔记和资料的贴法上下功夫。下面为大家介绍容易检索,能让你自然而然的想重读笔记本的方法。
1.文字清晰。字写清楚,可以根据习惯略记。写的时候空一行,方便再加工。
2.善用符号。如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如R-阅读,M-电影;T-电视;P-计划;会-会议;素-素材;A-想法;E-饮食;旅-旅行等。如用分隔线,附上标题,方便查找。
3.用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鲔,是指鲟鱼,这是日本一种常见的饮食。我在此将其改名为圈圈星星式。具体就是: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o”后逐条书写;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 标记后再写。并不断重复。这个重要的在于,可以记录自己的声音。
4.在封面和封底自行创作。我是留出两页,第一页贴上喜欢的图片,第二页和最后一页用来写索引。在书脊和切口处写上序号。可以写,也可以贴在书脊上。
5.用腰封等制作简单的读书笔记。以前我都扔了腰封,现在发现,在笔记中加入腰封和补充卡片,能够简单的留下读书记录,虽然看起来乱了一点,但是随手翻动笔记本,很容易燃起重读的欲望。
6.黏贴实物,是为了留下氛围。旅行的小册子或者照片等,我一般拿回家就再也不管了,随手粘进去,看的时候另有一番滋味。
此外,作者还分享了报纸和杂志的剪报制作方法、利用拼贴,体现印象,以及地图的多样化运用等。
第三部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成产。
一是将日常信息转变为创意。
原汁原味的人生记录,最终可以成为知识生产的素材。一脉相承的不同信息可以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你可以记录一切你想要记录的东西,包括饭菜睡眠等,利用闲散时间记录,养成写日志的习惯。比如我们的鲸打卡。
二是有效参考笔记的方法。
按照前面的方法记录了笔记,那么笔记内容全部混杂,大概会变得杂乱无章吧。大体内容会包括剪下的用于工作的想法记录和资料;反映了生活轨迹的行动记录和写在纸上的内容;随意写下或者贴上的额外信息。你会看到,你的笔记本像一个大肚子宝宝,膨胀了至少2倍。
如何有效参考记满的笔记本呢?
1.让纸面信息也可以检索。每一册写完后,及时增添目录,每一行的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条目标题组成。你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拍照识别软件等。
2.对索引数据去芜存菁。设置索引数据条目时,只需要选择日后检索可能性较高的。比如认真书写的读书笔记;想重读的书评;在年初等特殊日子仔细考虑的事情;较长的构思和设想;旅行和远足的游记;聆听演讲和研讨会时的笔记等。
三是把记满的笔记本灵活运用于知识生产,变成创意。只需要花一点点的时间就可以重读信息,使其消化、发酵。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撰写的《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写,创意,就是把原先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如何变成创意呢?
1.搜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这点,我们的笔记就派上了大用场,但是要一边收集信息,一边写下自己的思考,不断的观察。带着问题坚持记录思想。做笔记是第一步。
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知识。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带来新发现的无意识的重读。而且要从后往前翻,从与当下关心的事物相差甚远的信息开始读,你会有意外的发现。同时,我们还可以交叉参考笔记。小提示:在笔记本切口的横向贴上相同颜色的便签或者胶带,表示这有同一位置的笔记。通过标签重新阅读,将总结出的关联性标记贴在数的上切口。
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思层面思考。使用卡片重组信息,将信息的简要点记录在卡片上,一条80字左右。把卡片制作好铺开,你会发现,文章的脉络已经出来了。使用大号纸张来移植信息,使用思维导图。并列出文章的来源。
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5.具体化-将创意转化为结果。这两条简单的说,就是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
亲爱的们,我们今天分享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讲到了“一元化笔记法”,并阐述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遵循的三个重要却简单的原则。并分别就信息的整理和活用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笔记不仅仅是学习、听讲和阅读时的专属工具,还可以用生活日志专门记录日常起居和思考,向自己的思考致敬。创意不过是既有事物的重组,注意积累平日的思考,你变有更多的机会发现思维中点与点的有机联系,激发灵感的火花,获得具有原创性的点子。
为整理信息而做笔记是一项靠自觉驱策的活动,是对以往的记录,是一种求知不倦的生活方式,也是写给自己的编年史。笔记不仅是积累素材的手段,更代表了一种热爱思考、时刻不忘吸收知识、认真对待生活,重视自身修养的积极态度。
你们动心了么?说做就做,买本喜欢的本子,开始撰写属于你的编年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