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研学活动。那天,太阳只是偶尔从云缝中透出一点点光芒,整个的天空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似乎老天有意让这次活动也透露着神秘色彩。
我们整齐地排列在国旗下,整装待发。校长和范老师强调完研学纪律和安全事项后,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我们班很荣幸被选为排头兵。持校旗的便是我们班的班长田奥博和王笑雨。
一路上,同学们激动不已,一个个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我们边走边喊口号,整齐嘹亮的口号彰显着孩子们的阳光和灿烂。
研学之路单程4公里。同学们走在田间地头,眼睛里充满了惊奇。一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像春姑娘遗失的黄色锦缎,一片一片地分布在目光所及之处。远处一排排的树木,一层层不太均匀的田地,一道道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的沟壑,让同学们连声称赞。有同学说,远远望去整个田野就像一幅水墨画。
孩子们都生在农村,但是对于路边的小花小草依然充满了好奇。平时也经常见到,只是根本不在意,更没有想要认识他们的兴趣。而这时,他们不时地摘来小花问我。很多我也不知道,只能依靠手机查询。一查可好,他们摘来的竟都是草药。许元梅说了一句让我都吃惊的话。她说:“农村遍地都是宝呀,随便一株草就是草药。”
一路上孩子们像冲出樊笼的小鸟,尽情地奔跑在春天里。摘下一株蒲公英,望着那一朵白白的毛绒绒的球,轻轻一吹,它便轻轻柔柔地飘荡在空中,落在头发上,落在田野里。孩子们的心也随着蒲公英飞到了远方,似乎他们就是那自由飞翔的小伞兵。
历经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石佛寺。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攀缘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镌刻在石壁上的大大的“缘”、“静”二字。这二字更增添了石佛寺的神圣感。
石佛寺古时叫做“龛涧”,因为它地处两山夹一水之地,又有佛龛,故而得名“龛涧”。石佛寺开凿于北魏,共有两座石窟,比龙门石窟还要早。石窟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历经岁月,佛像面目模糊甚至遭到破坏,后经好心人捐资重修,保存至今。历经1600,我们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经过讲解同学们对石佛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我们来到山下——甘水河畔。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我们又了解了甘水河的历史。甘水河虽然不大,但是名气不小。它是洛阳六大河流之一。因其水甘甜,曾吸引不少文人贤士专门到此取水甚至隐居。
望着清澈见底,缓缓流动的甘水河,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围在河两岸,抓蝌蚪、捡石头,真是玩得不亦乐乎。水放在清凉的水中,感受那河水从手指间缓缓流过,恍惚间自己已经回到千年以前那个淳朴自然的天地,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了一体,很有着陶渊明“悠然现南山”的闲适。
回程路上,同学们一个个精疲力尽,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兴奋的心情。伴着一路花香,他们留下了自己真切的笑容。
回程路上,石佛寺石窟和甘水河的画面不断浮现在脑海里。我虽然不是鸦岭人,但是我在鸦岭这片土地上行走了六年。那种荣誉感和自豪感瞬间在心中升腾。我不禁感叹鸦岭竟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
我真为自己参与此次研学而感到幸运,更为自己此次担任讲解员而感到骄傲。如果没有此次研学活动,我不会知道鸦岭竟潜藏着如此之地。如果不是此次研学,我根本不会去了解石佛寺和甘水河的历史,更不会激起心中那一层层涟漪。
此次研学让今年的春天与众不同。我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拥抱自然,感受自然。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同时也磨炼了孩子们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的意志。虽然路途遥远,孩子们很累,但是他们依然坚持走回学校。临近学校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既是孩子们自豪感的生发,又是对此次研学活动的赞叹。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春游,更是一次磨砺意志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