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忙里偷闲,终于把《古老的回声》读完了。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痛并快乐着”的独特滋味。
《古老的回声》艺术专业性极强,名词术语极多,阅读时如走在崎岖的山道上,磕磕绊绊,举步维艰,或一头雾水,或茫然无所得,这实在让人十分痛苦。
但自己能咬牙坚持把这本专业巨著一字不漏地读完,在合上书的那一刹那,心头也涌起一股欢欣雀跃之意,让人倍感舒爽。
《古老的回声》是王富仁教授精心研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心得体会,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的名作赏析。
王教授从心理学等角度入手,既有深切的生命感受,更能真切地还原诗歌涌现之初的微妙与生动,并抽丝剥茧地展现开来。在诗与思的交融中,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留下来的古老的回声,第一次如此清晰又动人地呈现在眼前,令人如饮美酒,难以忘怀。
——魏智渊
因为理解程度有限,所以阅读的感受也让我颇有囊中羞涩之感。总体来说,阅读此书我感受到了:
一、读书是在读自己
王教授在本书的自序中说,感受别人,感受别人的作品,是感受自己、感受深埋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的唯一途径。
所以王教授读《离骚》,读出了整个社会文化对个体意识的压抑,读出了真正具有独立精神价值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滚滚红尘之中自我意识的痛苦挣扎,更读出了屈原坚决捍卫自己的人生权利而绝不向整个社会意志屈服的不朽精神。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王教授从《离骚》中发现的是自己与屈原的人格相互重合的那一部分。在他阅读《离骚》时,他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他,他们彼此都跨越了千年的岁月,实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读书是为了疗愈自己
王教授说,写这些文字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是他的精神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阅读《离骚》与《江南》,让作者坚定了对自我与自由的追求;
通过解读《孔雀东南飞》与《长恨歌》,明确了现实中的美如同易碎的琉璃,但美却永远留在人类的向往中,人的精神追求中的美将是永存的、坚不可摧的。
就这样,在阅读这些古老文字的同时,他心灵中的悲哀好像被抽出来了,慢慢地随着这些心灵中流淌出的文字往心外流。最终通过阅读,他实现了自我的疗愈与救赎。
三、专业的读书更是照亮他人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王教授学贯中西、博采众长而成就此书。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对西方心理学、文学理论及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等的信手拈来,使王教授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角度与众不同,观点新颖独特,让读者每每产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