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这本书写了什么?
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大部分内容都在写临界知识,但更主要描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模型。如下图:
我们学习过程可以简单的看成:信息输入→大脑加工→信息输出。
1.信息输入
草有长短,树有高低。同样信息也有噪音和美声,作者在书中定义了几个概念。
知识: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临界知识: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2.大脑加工
人与人是不同的,人与人的脑子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学知识花的时间短,有的人学知识花时间长,即对信息识别、筛选、加工、输出的效率不同,而效率不同的根本原因在脑子的不同,也可以说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庆幸的是,这个“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效率的。怎么训练?具体方法技巧书本都讲得明明白白的,我这一两句话也讲不完,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作者是成甲。
3.信息输出
学习的最终目的,可以认为大致分为三类,即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在我看来,当做出“输出”这个动作时,可以提升“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的提升又可以提升信息识别、筛选、加工的效率,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反馈系统。如下图:
4.学习有啥用?
有啥用?你问我有啥用?
提升效率,效率,效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得世俗一点,效率高意味着银子更多啊。假设一个渔夫,徒手抓鱼一天能抓一条(当然今天没多少渔夫徒手抓鱼为生),另一个渔夫发明一台捕鱼器,一天抓365条,第一个渔夫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抓到相同的鱼。
假设一个渔夫每天需要吃一条鱼,那第一个渔夫每天都要去抓鱼才不会挨饿。而第二个渔夫抓一天鱼,剩下364天爱干啥干啥。
现在你是否需要保持365天工作,才能保证不挨饿呢?
效率对于人生理想,自我实现,超凡脱俗,社会追求,历史使命感…………此处省略十万字。
5.能力圈内的临界知识
学习好能力圈内的临界知识,不属于能力圈内的事,交给效率更高的人去做,剩下的时间打磨你的脑子,提升你的认知能力,一份时间产出相当于别人或以前的自己更多份的价值。
第二部分: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同不同意还用说?当然同意,同意,同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具体同意哪些观点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暂时没有发现不同意的观点,当然最可能的是目前我的认知水平还不够,境界还不高,还找不到某个理由去否认书中的某个观点。将来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再写书评时,或许就会找到不同意的理由了。
同意的理由如下
理由1:市面上关于知识管理的书籍本来就没多少,成甲老师能为这片空白涂上了自己的色彩,能学到这些知识,我是感到非常幸福的。
理由2:他解释了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即“学习的目的底是什么”,看到他的解释时一种茅塞顿开的快感。
理由3:完善了我对学习模型的构建,明白了学习到底是什么。(至少是目前明白了以前困扰自己的问题,也许未来会对学习模型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次写书评,如果错误,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