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写作没有固定的招式与方法,但是写作也有经验可以借鉴。
昨天有个同学问我,问我平时在家都是什么时间写作。
我想了一下,回答说,我平时根本就不在家里写作。她惊呆了,如果不在家里写,难道要在公司写么?
我回答,当然不是。公司那么一本正经的地方,怎么可能写出东西来呢?
所以她很好奇,我到底在什么地方写作。
我回想了一下,我从不在家里写作,也不在公司写作,这大概就是我反对日更的主要原因吧,我写作频率无固定时间。
其实可以写作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面包房、比如咖啡店、比如甜品店、比如动车上、比如飞机上。我有时也会在天坛公园的长椅上写作。当然,现在是冬天,我不可能露天写作。
可能我从小不是好学生的缘故,反正我在家里和办公室里是不想写东西的。
我回想一下这几年我的写作历程,总结出来,其实我的大部分写作都是在路上,或者说是在旅行的途中。
在旅行的时候,总会激发各种各样的思绪,这个时候,只要记录下来心里想的,几乎就是出口成章。
旅行对写作的益处,有几个名人可以证明,我们知道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但是鲜有人知李白和杜甫都是一掷千金的大少爷,他们对于旅行绝不吝啬。
正因为他们见多了祖国大好河山、市井民情,他们才会写出那么多的好诗。
同样还有徐志摩。
徐志摩如果不去游学,如果就在家门口的臭水坑旁边打水漂,他能写出再别康桥么?不能,他只能写出再别小石头、再别小水坑、再别小草坪、再别蜉蝣......
鲁迅如果不去日本学医,不在日本看到有关国人的录像,也是断然不会弃医从文的。如果他宅在家里,也许只会写早早早。
徐霞客如果没有去过那么多地方,如果他天天宅在家里,是不可能写出游记的,只能写出梦游。但是如果你没去过那么多地方,你做梦都不知道要梦到什么地方。
作家一定要增长见识,增长见识才能开拓眼界,开拓眼界才能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你才能了解社会,才能洞悉人性。
洞悉人性了,写出的文字才有力量,才不空洞,才接地气儿。
写作最需要的就是想法。
人的大脑是个很奇妙的构造,你静止不动的时候,它很难产生什么想法,你移动的时候,从一处到另一处,不论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是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移动的过程中,大脑就会产生很多奇妙的想法。
我就是经常在旅行的途中产生各种各样奇思妙想的。去年的时候,我坐飞机从北京去厦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中,我就思绪如泉涌,当即就写出了一篇小说。
2月份的时候,我在泰国芭提雅小旅馆楼下的游泳池旁,突然来了灵感,就写了一篇悬疑小说。像这样类似的现象有好多。
我的一个朋友,她也是个专栏作家,她也有这方面的体会。她说,她坐在电脑前是写不出文章的,反而在咖啡馆里能写出来。有的人说她这种小资就喜欢装格调。她说,她不是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雅。
她说,她没有灵感的时候,只要坐在咖啡馆靠窗的位置,看窗外形形色色的人群,就会产生各种灵感。比如一个孕妇走过去,她的脑子里有了一个职员爱上上司被抛弃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比如看到一个男生捧着一束花,她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穷书生爱上富家千金被耻笑的故事。总之,只要坐在咖啡馆的窗旁,她就能产生无以计数的惟妙惟肖的故事情节。这是在办公室里完全做不到的。
我的一个学生也有这种体会,他和女友去三亚度假,结果一到海边,他忽然想写东西。于是掏出手机,就用语音识别开始吧啦吧啦自言自语。
这不是个例,所以旅行是一个好办法。当你没有思路的时候,一定要换个地方。到时候自然就会思如泉涌。
所以,写作,还是需要去旅行的,而旅行,也是写作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