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现在,整个人都被焦虑烤焦了。2017年年初无意间看到阿何的关于学习的文章,一下子被击中。茫然不知所措,感觉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那种惶恐,呼啸而来。
如无头苍蝇般,看到网课就上,先后买了近10门不同领域的网课。尤其是阿何的《60天引爆学习力》的课,本以为学完之后,立马就会学习能力开挂,学啥会啥。是的,是立马,立即马上,一刻也不能等,那种急迫的心情仿佛晚一秒自己就没救了一样。后来我常常觉得那会儿真的是多年来一直觉得被什么追赶的极致感觉吧,因为2018年10月份以来,我慢慢不去想什么在追我了,追就追吧,我只想尽力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到现在我也不清楚那种什么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它来自哪里,究竟是何物。
也是这两年里,一头扎进心理学,尤其是原生家庭这一块,与自己死磕,说是死磕,估计是高估了自己。就是搜寻自己能想到的方式找到的关于这个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囫囵吞枣,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被看到的一句话一句话击中。孩子是来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帮助自己成长的。
慢慢感觉那个什么可能来自我生命的最初吧。有种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感觉。2016年10月份,父母亲开始跟我一起生活,我在自初中离家到工作这么多年的25年里,再一次超级近距离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母亲通常做饭,洗衣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父亲一如往常地负责大声指责母亲,指挥女儿和我。我们家的早上通常是这样的:
母亲:推开我们的卧室门,打开门口的灯开关,满嘴自以为关心的语气,大声问女儿:豆豆,你今天早上吃什么菜,喝什么汤?
豆豆和我:嫌恶地躲避着刺眼的灯光,不耐烦地说,随便,这么一大早喊人干吗?
母亲:不问你,做了你又不吃。扭身出了卧室,卧室的门兀自开着。
豆豆继续睡。我从4点刚刚开始的睡眠中惊醒,心里烦躁得不知如何是好。
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演奏。
父亲:不是给你说了,早起别问她们,你老是这样。
母亲:我不问,做了她又不好好吃。
父亲:给你说多少回了,记得关门,记得关门,你老是这样。在扬州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饭做好了。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努力抓住睡意,徒劳无功,死活不愿意起床。
母亲:娜娜,豆豆,起,起来吃饭。娜娜,娜娜,娜娜。
我:所有负面情绪被点燃,在她最后一声叫唤中满是恨意地应一声:知道了,你别叫了。我都听到了。
豆豆不情愿地起床了。
父亲:豆豆,赶快洗脸,赶快刷牙,赶快吃饭,你起这么晚,一会儿去学就迟到了。你赶快。整天说你你就是不听。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赶快。
豆豆洗脸刷牙似乎更慢了。
父亲:快吃,爷爷都给你把稀饭晾好了,不烧人。尝一口菜,用筷子敲敲菜盘:给你说过多少回,炒菜时多放点水,少放点盐,你老是不听。你看看这菜咸苦咸苦的,能吃成?我说糊了吧,你说没有,你说你添水了,你尝尝是不是一股糊味?
豆豆和我木然地听着,吃着。
母亲扭过头,满是期望地望着我:娜娜,你尝尝,你尝尝菜咸不咸?你尝尝糊了没有?你尝呀!
我避开她的目光,漫不经心地说:不咸,没糊。
母亲仿佛得了支持似的;娜娜都说不咸,不糊,你老是这样,你不说我两句,你心里就不舒服。我就是个出气筒,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父亲:豆豆,赶快,你都不看看几点了?一会儿就迟了。你书包呢?你看看你,昨晚上干吗不把书包收拾好,这会儿急了?整天说你,你就是记不住。赶快走。
原来那个什么是焦虑啊,父母的焦虑。
是多年听着父母的不良沟通方式,吞咽着他们的左右不如意,默默吃下去他们的负面情绪,不知不觉自我攻击着,贬损着,压抑着,纠结着,挣扎着。
以上是这两年的事情,以前的我基本是这个的反面———有名的乖乖女。至今,回到村里,人们印象中我还是那个又乖又懂事又省事的小女孩。
7岁我已经开始做饭了,为了替爸妈分担。年龄再大些,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听父母年复一年地互相争吵,无意识地倾向于母亲,怨恨父亲。
小学的学习经历不怎么记得了,只记得初中时,跑着去盛饭,跑着去洗碗,跑着回教室,别人说话的时候拼命压住想说话的冲动,努力让思绪定格在眼前的书本上,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考第一名,为父母争光。所幸,那时的初中老师和同学都很朴实善良,他们容忍这样的我。终于我考进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而我去参加中招考试的那一天末尾,遇到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同村男生,他说,女生读高中,不好考大学,读中专,工作不好找。我只记得自己一路哭着回去了。回去上了一周的课,我就发高烧病倒了。
后来我上了高中,同学们来自县城各个乡镇,不善于交流的我简直度日如年。依然是拼命压缩聊天休息的时间,但是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后来复读一年的我考入我们大学,同学们来自全省各地,他们仿佛都是除了学习,至少还有一样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而我除了死记硬背的那点知识,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好不容易读完高中,还上了不错的大学,可以松口气了吧,我却发现自己一下子很无力很无力很无力。整夜整夜失眠,听着室友天南海北地聊天,明明醒着的我假装自己睡着了,听见她们说,你看,她睡得真快。好想加入她们的聊天中啊,可是好像嘴巴被封上了一样,我一个字都吐不出来。第二天在日记本上狠狠划下鬼画符一样的字迹,记录那时缭乱的心情。白天努力去读书学习,可是觉得简直没有长进。
终于我们毕业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大四简直是在不安中度过的。
这么多年了,随着爱人的接纳和鼓励,慢慢放下心来,尝试去接受自己,尝试去体会爱人,父母,女儿的情绪。
后来我不记得跟谁说,如果我父母知道怎么相处,也许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样子吧。只是,没有如果。
人生如果是一种修行,家是最大的道场。拿起笔,写出我的原生家庭样貌,回看自己的生命,努力给予孩子我认为较好的家庭相处模式,希望她离幸福近一点,再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