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作者建议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以作者为例,他会在开始教班的,一年半以前就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身体发育情况。如有特殊情况,会与父母及时沟通,并和父母一起共同制定计划,是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同时,对于身体发育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合理的对待这些学生,有利于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发展。这种情况下家校共育,相互配合非常重要,教师要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这条建议中,作者希望教师能够了解思维的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了解这两种思维的特点,及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情况,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迟缓性表示理解,就会有耐心的学会等待和正确引导,如此一来,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老师就要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专业有深度,思想有深度,能够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因此,阅读必不可少。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阅读三类书籍。(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书籍。培养专业素养,阅读专业书籍必不可少,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应该是教学大纲要求的10倍或20倍以上。(2)教师要多读一些人物传记,学习榜样,激励自己,努力向上发展。(3)读一些关于学生的心灵方面的书。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不断的阅读,拓宽教师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如作者所说:对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学会“积累”,并且按教学大纲的章节加以编排。最后,作者建议教师要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他们优秀,国家才能强盛,所以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先用知识武装自己,然后才能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培养儿童的智力不单单是通过传授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其实在学龄前期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这期间的培养尤为重要,作者所说的“思维课”,我的理解就是通过直观或抽象的手段,男学生思考的火花,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的锻炼进行提升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锻炼。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和实际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死记硬背只是短时见效,对未来的学习意义不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去探求、去和掌握知识,这样的记忆才更牢固。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死记硬背只会是学生掌握僵硬的知识,而不能灵活的运用。最终就会使学生显得书呆子气浓厚。而对于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学生而言,要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作者举例说,假如我们把八年级学生需要技术的教材数量用x来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因此,对于高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在识记过程中,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尤为重要。能够更好地实现这样理想的记忆过程,阅读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有趣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她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当然,这件事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师不应单纯地传授知识,还应该成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如果一位教师讲完课后能够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愿望要读一读你所推荐的书本,那么教师的作用就真正的发挥出来了。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图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儿童通过回话不仅锻炼了手脑,协调发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儿童通过学习绘画,一部分学生会把图画用的作业里面去,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随时在黑板上绘图,效果要远远高于图片展示,因此,绘画在学生的学习中和教师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首先,在学龄前就可以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作性练习。例如剪纸雕刻木料制作小模型等手工活动。还应当尽力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当儿童完成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动作后,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39.交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用餐时左、右手就在同时工作,而中国的孩子们大多会灵活使用右手,忽略了左手的精细动作。通过对大脑的研究,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可以使大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也可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些手工制作,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会给思维的活动带来一种新的质——人能够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把握住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的链条,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0.动手和智慧
中国有个词语“心灵手巧”,说的就是动手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那么手工劳动课、绘画课、书法课、实验课等等,都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双手准确的、有效的完成。手能交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无师自通的人,通常都拥有一双很巧的手。因此,我们借鉴日常生活中这些有益的经验,努力做到不仅在劳动课上,而且在其他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