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士,语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战国时期,大争之世,儒学仁义、纵横捭阖,百家争鸣,由此诞生了一大批以张仪、苏秦为代表的谋臣策士,黄金台、稷下学宫皆由此而来。
先来看看策士之责。用俗一点的话来讲便是“卖点子”,他们大都游走于诸国列侯之间,以取胜为目的,通过陈述利弊要害,攻心为上,为诸国征城、占地、杀人、灭国出出谋划策,而往往被报之以个人的功名利禄。
策士们大都熟谙纵横之术,口才辞令,机智应变,熟悉各国军力、兵力、财力及能够最大化地戳中要害,达到出兵攻城之目的。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营销策划,各企业委之以重任,寄之于厚望的岗位,虽然鱼龙混杂,但终究离不开智慧和策略,与策士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此文仅简单从三个方面进行类比,也非定论,欢迎探讨。
一、熟谙市场,找准要害
古之策士,不但通晓各国兵力、军力及财力,还对各国君主、列候性情了如指掌,史上有名的“张仪戏楚”,便是利用楚怀王“贪”的心性,达成破坏齐楚联盟之目的。
做营销策划不也如此,熟悉各个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市场对各个品牌的反映和接受度,才能更好地制定出对应策略。
就拿笔者熟悉的房地产来说,每个区域同期都有数个楼盘,每个项目的定位和产品皆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市场蛋糕已基本形成,面对的客户群大同小异,如果没有对竞争对手及其产品的分析和了解,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卖点梳理,也难以突出项目和产品优势,更别谈目标达成。
熟悉市场,了解对手,是做营销的基本功,在房地产行业是入门学,但凡刚刚接触房地产行业的人,第一课必须是做市场分析和市场数据监控。只有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有了大量的市场数据支撑,量变才能形成质变。
市场大势,必须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某局,此为一同。
二、谋略至上,出奇制胜
战国七雄,优劣难分,此起彼伏,全仗谋略。谋略得当,便可顷刻侵吞万里河山,谋略有失,稍有不慎,也能朝廷临危、兵临城下。而这,也成为衡量一个策士能否名垂史册的直接论据。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曾面临张仪与司马错两人攻蜀还是伐韩之难,两人均力陈各自利弊,不相上下,秦惠文王最终出奇制胜,在大多数人认为应当伐韩之时,决定攻蜀,最终灭蜀扩张。
在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充斥市场的当下,客户更多是选择“不表态、不决定,只看戏”的心态,如何才能刺激客户购买,使得客户心甘情愿追随,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恐怕与别出心裁的营销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是新产品面世,要让客户过目不忘,心心念念,必须有别具一格的策略。
乔布斯之所以被称为“营销之父”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更在于他出奇制胜的营销手段。留意过苹果新品发布会的人都知道,乔布斯未过世之前,每一次的新品发布会,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抄袭,乔布斯都采用不同的形式,甚至产品推荐的语调、先后顺序、个人着装等,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每一次都能带给客户不同的体验,而正是这些新鲜感,让苹果的粉丝更忠实于此品牌。
谋略,必须出其不意,才能取得意外的惊喜,所有意料之中的营销效果都难以称之为成功,必须每次都有突破,有所改变,客户才能有所期待,才能保持对品牌的新鲜度和忠诚度。
谋略为先,追求创新,此为二同。
三、唯目标论,志存高远
各国君王均野心勃勃,攻城掠地甚至成为一代君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扩充国土、攻占城池”成为历朝各代君主最大的目标,而“割地赔偿”则成为国家蒙羞之最。
而策士,均服务于国君之野心,也以国君之目标为目标。
同样的,营销策划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业绩,“唯业绩足以论天下”不是个别企业衡量营销成功与否的标志,这几乎成为共识。所以,大部分营销策划人争相追逐的目标无非是“业绩”两字。
唯目标达成与否为衡量标准,此为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