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纪念新年的传统很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但是,中国历代新年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直到元封六年(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回夏历——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为岁首。再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用此历法。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宣布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说起过年,不能不提一下“年”。据说“年”是一种凶猛怪兽,会在腊月三十夜里,挨家挨户觅食人肉畜肉,残害生灵。后来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便想到放鞭炮与穿红衣服来防御它——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过年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年三十儿守岁,大年初一拜年,吃团圆饭。
中国民间从三国时期就有在除夕夜守岁的习惯。大家从吃年夜饭开始,一吃吃一夜,一夜不睡,以便迎候新年的到来。这一的习俗既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既然守岁要从年夜饭说起,就不能不提饺子与年糕了。中国人过年是离不开饺子与年糕。
饺子是一种北方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食品。中国北方群众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但略有不同——有的地方三十儿晚上吃饺子,有的地方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有的地方三十儿夜里吃素饺子,大年初一吃肉饺子。饺子,音译为“交子”——按照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在子时吃饺子,就意味着新旧相交,大吉大利。
年糕,年夜饭中另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如果说北方人过年必须要吃饺子的话,那么中、南部群众过年就必须要吃年糕了(北方其实也吃)。“糕”,一种源自古代中国的食品,早在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有记载,而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更是明确地说明了制做方法。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象征一年比一年好!
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做少年……
我是日记星球356号宝宝刘雪伊,正在参加日记星球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31篇原创日记。
你看或不看,我都在写;你写或不写,时间都在流逝,唯有文字承载的才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