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30 晚
文:本慈
正文:
书中所属章节:第四章:利差损毒丸(1996-1999)
片段一:躁动不安的保险业
96年至99年整个保险业都躁动不安,此间迎来了保险业最大的一批坏账-“利差损”;
98年的时候,保监会成立,使得保险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后面出现了转折;
在96年的时候,保险业要财险/寿险分业经营,原来人保分了中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再再保险三家,在同时有100多家在申请牌照,但是保监局直批设了5家,在后面的发展中,只有“泰康”发展的比较健康;
在同期合资保险发展的非常火热,当时合资就是一场博弈,尤其是“保-保”模式的保险公司,对于外资需要公司的管理权,开发大陆的市场,而对于大陆公司,则需要学习国外运营技术,双方的重点不在一起,很多导致后面的发展举步维艰。
片段二:人保发展极快
人保在这段时间发展极快,在1994年保险代理人以上岗2个月,寿险正在慢慢的发展,在96年,在保险界有叫何静芝的负责起上海的人保寿险,仅仅1年,在97年的时候人保的寿险就超过了产险,在94-96年发展比较慢,在时在96年-97年发展极快,在96年开寿险营销会的时候,何静芝设法在上海开设,带领各区域的负责人参观上海的发展模式,并将资料制作成三寸盘,给其他人学习,自此销售队伍迅速的发展,97年算是人保寿险“完美一年”,在后面的发展,代理人一个月可以签约四五十单,每单提成大概在30%~50%之间,这段时间代理人也真正的赚到了钱。
片段三:利差损毒丸
在1996年5月,国内开始大幅度的8次降息,从10.98%降至1.98%,在这一阶段内造成了大幅度的“利差损”,
那什么是利差损呢?
利差损是:假设国内一般投资利率是5%,但是答应客户的利益是8%,导致中间3个点的差距,整个这样的保单卖出的越多,损失的越多。在国家不断降息的时候,保险公司改变产品是滞后的,寿险代理人抓住这样的空隙,大量的以利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名义大量的销售保单,消费者业一拥而上,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有高利率的保障,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拿到很多的提成,最终亏的只有公司,从博弈的角度讲,最终“获胜”的是代理人和消费者。
因为90年代乱投资导致的“利差损”和80年代的“长尾保单”,而出现了巨大的不良资产,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做法;在人保中只有上海分公司的何静芝意识到业务做的越多公司亏的越多,立即叫停了分公司的业务,而其他分公司则觉得是业务的好机会,再后来保监会也介入不断规定预定利率,最后全面停止这样的业务,在人保中这些不良资产直接剥离甩给了母公司,有巨大后盾就是任性。
对于平安的处理,平安意识到不能再卖高利率的保单了,但是如果直接叫停业务,别的公司还在卖,市场就会损失很多的客户,纠结的马明哲在外面的得到一个点子,销售“投连险”,这样既卖出了保障,而且高利率由于股票市场行情不错还是可以维持,但是这个决策在后面由于销售误导遇到了很大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当时的问题,还给平安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在后面这些不良资产不惜自己慢慢消化;太平洋的不良资产也是自己慢慢消化。
在99年以后,由于预定利率低,让香港的许多地下保单有了机会,而且占比高达广东少收了100亿元保费,香港的保单利率当时高达20%。
片段四:保险公司很多股份代持
很多合资保险公司,由于保健会规定,股份不能超过一定的百分比,为避免保监会规定,投资集团久找几个其他公司投资,暗地里签署“股份代持”协议,签署正常运营后在已定的时间内股权重新变更,形成某集团直接控股,寿险中新华是很典型的案例。
片段五:保险第一大案:接管永安
永安财险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成立/整顿/接管/延长接管/重组,震惊了保险业,震惊了整个金融业。
永安财险是由10余家投资保险公司成立,但资金只到了8800万元,实际应到资6.8亿元。自此呗保监会行政接管,其董事长王建才也被撤换,并11年禁止进入金融业。在接管10个月之后,永安的股东做了变换,但是结束接管后其股东仍存在问题,又被保监会再次接管,后面又出现古董的再次重组,还有“股权代持”的一系列的问题,甚至牵扯出十年前的公案。
片段六:泰康人寿健康基因
泰康当初设立的时候准备命名为“四方”,后来欲改为“南山”,但是在台湾已有“南山人寿”,后翻字典取名为“泰康”,寓意国泰民康;
陈东升是“92派”辞官下海的一批人,在做泰康保险之前有过管理“嘉德拍卖”的经验,泰康人寿的投资者实力非常的雄厚,并且到中国人民银行请到了任道德助阵,在运营泰康的时候陈东升控制财物非常的严谨/合规,致使财物上没有一笔呆帐/坏账,泰康人寿由于其合规经营避免很多冒险行为,虽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发展十分的平稳;
在99年的时候,扩充了资本,从6亿扩充到8亿,大大的增加了偿付能力,在01年时受惠于监管部门,大量的扩充2/3级机构,在全国布局,扩充的同时使得自己的偿付能力下降,在03年时,下降至114%,现急需资本,此时泰康抓住国家政策,发布了自己的次级债,规模扩充至13亿元,在此提升了自己的偿付能力,自此泰康健康的往后发展。
片段七:麦肯锡的药方
国内非常经典的是平安和人保请了麦肯锡对公司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方案,平安接纳的非常好,但是人保做的非常的差并在3年后废除了它们的建议。
在96年的时候,平安飞速的发展,马明哲意识到,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管理之后的问题,在内部经过激烈的讨论,马明哲决定邀请“洋大夫”评估,评估结果有三个让平安受益很高的建议:
- 改变组织架构,把资产分成战略性资产分配/战术性资产分配/投资风险控制;
- 成立结算中心,加大资金划力度,实行统一管理;
- 停止放贷和事业投资,所有资金转向国债,信托用来清理资产。
这三项给平安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皮男也没有将所有的建议全盘照收,而是结合现状,做对应改变,在引用的时候也是现在一个地方试,好的话,在5个地方试,如顺利,则全国推广,非常的小心翼翼,在平安后面的发展,麦肯锡的建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人保也引入了麦肯锡,对其建议全盘采纳,没有考虑匹配性,发展畸形,在三年后全面停止麦肯锡建议,元气大伤,称为谁都不想面对的历史。
片段八:王国良解救太保
由王国良解救太保,主要时间段:98-08年,十年时间,太保解救。
王国良曾任交通银行总信托部副总经历,在1998年上任太保总经理,接手时台胞问题重重,最怕的就是接到电话;
解救太保首先复制了交通银行体制,二级法人制度,导致现有儿子,再有老子的现象,但是驾轻就熟的王国良控制的非常好,起初太保估值20亿,但是负债35个亿,其下级机构的业务非常的混乱,王国良斩荆截铁/壮士断腕,暴雨式的将这些质量差/风险高的业务全部直接叫停,止损!在接手太保时由高额购买巨灾保险,分散风险,保证后盾的同时,积极开发符合市场的产品,10年的发展,慢慢走向了正轨。
注:本文中部分文字/数据摘录自《迷失的盛宴》原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