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你也是一名30+的人,那么对于“中年迷茫”、“35岁找不到工作”这样的话题一定不陌生。
似乎突然之间,年龄就成为了一种桎梏,“中年”这个词变得羞耻起来。
但是仔细想想,被淘汰真的只是因为年龄吗?答案当然是:NO。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抱着一成不变的心理拒绝改变与前行,才是被淘汰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可以持续成长的人?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拥有强大的意志力。
因为,成长是一种对内的修炼,它不只是去学习某样技能或领悟多少知识,更多的是从内心自发的养成一种习惯,使其持续的作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诱惑、困难与挫折,只有意志力能够打败它们。
关于这一点,看看我们每年年初时立下的flag吧,那些意志力强大的人都达成目标脱胎换骨了,剩下的人还在为自己日复一日的拖延找借口。
意志力不是天生的。
在《意志力红利》这本书中,作者高太爷便从心理学的规律上,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意志力提升的通道。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一起来看看吧。
01 确立目标:找到意志力的载体
如果有人问你:想提升意志力吗?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想。
可是,没有人会为了提升意志力而去提升意志力的。这句话很拗口,但就是这个意思。
提升意志力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提升意志力去完成我们的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因此,意志力与目标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为意志力去寻找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生活和工作中的目标。
比如,我要在半年内减肥30斤,我要在两年内升职,我要在年底前攒够换新车的钱等等。只有有了具体的目标,意志力才有发挥的空间。
但是,目标的设立,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请记住:目标不对,力气白费。这也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目标不能达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TED演讲者西蒙·斯涅克总结过一个黄金思维圈:即Why(动机)、What(目标)、How(方法)。我们大多数人在设立目标时会重点关注于目标与方法,但真正起更大作用的应该是动机。
当我们探寻了动机后,所设立的目标是“我想做”,而反之单纯的设立目标与方法时,是“我要做”。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当一个目标是因为“我想做”而设立时,我们会具有更大的动力,否则目标便会变成一项任务,我们会从心底排斥它。
举例来说,公司的HR助理给自己设立了一年读50本专业书籍的目标,计划每周读一本。单看这个目标来说,会让人觉得数字庞大且枯燥。但是如果先去思考动机:通过掌握更多人力资源系统知识,由助理晋升为人才资源领域专家(COE)。这个目标便成为自己通往成功的助力,实现的过程也会充满主动性。
在有了初步的动机思考之后,目标的设立只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有两件,一是想象目标达成后的美好景象,加深自己对目标的向往;另一个则是,明确会遇到的障碍,这是为了告诉自己要立足现实,理性的去分析如何应对困难。
最后,别忘了将这些形成文字,每天都拿出来提醒自己,这样才能保持对目标充满动力。
02 管理诱惑:做情绪脑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按照计划坚持下去,是目标达成路上最大的困难。
这里,我们要先聊一聊人类的大脑。
心理学的三重脑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分别掌管我们的本能、感性和理性。而情绪脑和理性脑出现背离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当理性脑想做,而情绪脑不想做,就是拖延;当情绪脑想做,而理性脑不想做,就是诱惑。而拖延和诱惑不正是我们最大的绊脚石吗?
因此,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脑至关重要。
在《意志力红利》中,作者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短期来说,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去冷却情绪脑。
比如:我的目标是要改掉不停买衣服的习惯,却又在网上看上了一件连衣裙。
这时候,如果任由情绪脑作用,那一定是立刻下单。但如果我们先将这件连衣裙放进购物车,告诉自己说一周之后再来看,如果那时候还想买,再下单。这就是利用时间来冷却情绪脑,让我们的行为更加理性,不被它所控制。
而遇到拖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去缩短自己与未来的距离。
因为在我们的大脑看来,”未来的自己“并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当离任务期限还很遥远的时候,那个任务是别人的任务;只有到期限很近的时候,大脑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任务。因此,我们会发现,任务期限前的自己总是特别有生产力。
另外,从长期来说,我们还可以通过记录体验时的感受,给自己的大脑留下触发点,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抵御诱惑与拖延的习惯。
不过,关于诱惑,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消灭诱惑,而是管理诱惑。
很多人将诱惑等同于娱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优质的生活是能够将工作、生活、娱乐等平衡起来。完全没有娱乐,生活会枯燥乏味,而当娱乐过于多时,我们的人生又会失控。
因此,管理诱惑就是管理我们生活中娱乐的占比,使它与其他的部分达成平衡。
03 计划推进:给自己积极的正反馈
当我们在执行一项计划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类人散漫低效,难以坚持;而另一类人乐在其中,动力十足。
这不仅仅取决于前面两个小节我们提到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第二类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正反馈。
这一点,从我们身边的学霸和职场精英们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他们不断的学习、成长,似乎不知疲倦,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着丰富的收获,如:解决问题的乐趣、自信心的提升、来自家人朋友的肯定、上司给予的表扬等等。
换句话说,正是这些正反馈在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
反馈不仅影响到结果,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态。而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会习惯性的关注负面结果,而忽视正面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建立自己在执行计划时的正反馈。在《意志力红利》书中,作者提到了他本人使用过的两种笔记:每周一记和感恩日记。
每周一记的重点在于,定期对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加以总结,以保证自己信心十足;而感恩日记则是对于自我的探索,记录下值得自己骄傲的三件事和一件本可以做的更好的事。
作者在书中提到,通过养成几种记笔记的习惯,他不仅看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及变化,还极大的提升了自信心。
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培养意志力的根本,不是提升能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能够不断滋养自我的习惯。
04 结尾
很多人一听到意志力这样的词语,便会在脑海中浮现苦苦坚持的画面,觉得意志力的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实际上,《意志力红利》书中告诉我们,意志力练习的最终目的是”无为而为“。
也就是说,我们最终要达到”无意志力“的状态。从刻意的”我要做“,到坚毅的”我想做“,最后达到核心习惯的养成,无需再靠意志力去做事。
这样,才是意志力为我们带来的真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