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勇敢开始
改变生活的最佳方式并不是先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是鼓励自己去追求钟爱的事情。
人们常常秉持一种“还没准备好”的人生观,比如
“等我攒下更多的钱,我就…”,
“等我和自私自利的男友分手,我就…”,
“等我建立起充分的信心,我就…”,
这样的观点意味着:除非能够解决目前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否则就无法尽情享受生活。
这样的想法容易使人聚焦于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对机遇视而不见,在负面思维的包裹下,也难以为改变而采取行动。
001 抛开问题,专注机遇
不管你的处境如何,总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接触鼓舞人心的人、探寻新事物以满足好奇心,欣赏不同地方的不同风景等等,把视线从那些让你过分忧心的情况中转移开来,投入到能让你感觉到愉悦和充满能量的事情里。
002 保持热情,积极行动
做自己钟爱的事情让人快乐,而快乐能让人的思考更具有创造性,工作也会更有成效,从而捕捉到意想不到的机遇。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享受令人愉悦的活动,在有意义的工作中保持热情并取得进展,我们的人生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2.勇于失败
往往是在那些犯错连连、不得不克服最大障碍的时候,人们获得了最大的机会去成长和取得成就。
很多人都会想法设法避免犯错,比如
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不敢尝试可能与设想违背的事情,
当事情偏离预想轨道时,把这看作个人无能的表现,
避免犯错的种种表现不仅让我们错失了增加经验和成长的机会,也让我们困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失去了发现自己未知天赋和兴趣的可能。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回避犯错,反而会让我们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01尽情犯错,越快越好
安妮 .莫拉特在《群鸟相依》一书中,论述了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挑战。她说,完成一部作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允许自己写出一个“非常差劲的初稿” 。
只要有了初稿,即使再糟糕,经过修改也会得到改进的第二稿,第三稿又会比第二稿提高一个档次。而如果因为害怕失败不动手去写,永远也无法完成一部作品。
只有真正去实践,你才能看到自己所参与的事情的全貌,发现自己的感受,然后看到它带来的结果,继而去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获得成功。
002 专注学习,不计结果
如果在尝试任何事情之前,你都会首先问自己:这是我擅长的吗?这能体现出我的智慧和天赋吗?这能证明我具备成功的要素吗?
那就意味着你把所有的活动都看作了评判自己的智慧、能力以及价值的方式,这种极端的想法会极大的限制一个人的思维,让你错失体验和成长的机会,相反,如果你视挑战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就会表现的更好,更多的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自我,找到更多的渠道从体验中获得成长。
3.拒绝拖延
人们花费在收集信息和做选择方面的时间越多,就会变得越困惑和犹豫,也越有可能维持现状和忽视更好的选择。
有一只快乐的蜈蚣, 遇到了一只蟾蜍。蟾蜍好奇地问蜈蚣: “你有那么多腿,走路时先迈哪条腿呢?” 蟾蜍的问题使蜈蚣陷入了困惑, 它在沟渠里苦思冥想,反而连路也不会走了。
每一次犹豫不决都会贻误时机, 我们常常为逝去的时光而悔恨。 你能做什么,或者觉得自己能做什么,就去做吧! 因为勇敢本身就蕴含着魔法、力量与灵感。
001 将重大的选择压缩为一个简单的步骤
当面对一个艰难的决定——比如,是否应该接受一份工作,搬到新城市生活,或者致力于一个长期的项目——我们往往难以抉择,而当我们不遗余力去分析比较利弊的时候,机会很容易就擦肩而过了。
为了避免一些剧烈的动作可能会影响下个月、明年或未来五年的生活,我们应该提出一个简单的、具有探索性的步骤,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
问题:我是否应该放弃目前的工作转而创业呢?
探索性步骤:先去朋友自己的公司看看,感受作为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做的事情。
问题:我真正爱这个人吗?
探索性步骤:我想再见到他/她的愿望强烈吗?我和他/她在一起开心吗?
有效的使用这种方法,让我们面对那些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复杂选择时,仍然可以找到一种低成本的步骤来做出决定。
002 使用“站在跳板上起跳”理论
如果你想要去度假,却一直陷入制作旅游路线的繁琐中难以成行,那么买机票就是跳板,因为一旦你确定了航班,其他事情都可以围绕它进行计划——订酒店、安排交通、安排线路等。
如果你想要和家人去野营,但被各种抉择所困扰——去哪儿,多长时间, 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不在家时谁给花浇水,怎样使孩子们开心又不会让自己发疯,在营地订餐就是跳板,可以让一系列进程迅速推进。
当你发现自己在面临多种选择会陷入困境时,有时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关键的跳板,这样会使事情变得简单,然后继续前进。
003 战胜“抵制心理”
你是否也曾经独自一人静坐沉思,幻想自己会成为某种人、从事某种工作、要实现某种丰功伟业?你是不是那种从未写作过的作家、从未拿过画笔的画家、从未创过业的创业家?
每次当自己稍微偏离熟悉的环境,内心深处就会响起恐惧、怀疑、迷惑、犹豫、不适等声音,于是我们会想方设法,搬出各种理由,例如,太忙了、还没准备好、时机不对、可能会失败等,把我们的不作为合理化。
这种阻止我们采取行动,说服我们逃离精彩人生的“无良”声音就是“抵制心理”。
于是我们说服自己把事情推到更适合的一天去做。但是,不管我们为拖拉找的借口有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复杂,我们最终都会为自己没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而懊恼不已。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正视这些情绪,明白它们只是面对情况变化时的正常反应,养成集中精力做有质量工作的习惯,完成从拖延者到进取者的转变。
参考书目:《做,就对了!》[美]赖安·巴宾诺 约翰·克朗伯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