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个人的一些小感悟,希望通过细数过去的一些年里,自己做得有益的事,来给自己和读此文的你增加信心、强化认知
哪些曾经做过的事情,让自己受益良多?
起因
去年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随后毫不犹豫订了李笑来的专栏。期间的偶然想到一个假设,牛人之所以被称为牛人,是因为某件事被他完成得很棒(暂且放一放“棒”的定义),想要把一件事做到足够棒,一定需要动用1项或几项能力。而能力都是可习得的,那牛人是怎么获得高超的能力的?进一步猜,也许是:
- A-先发优势
- 是预先发现自己、理解了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些许禀赋优势进而不断练习?
还是……
- 是预先发现自己、理解了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些许禀赋优势进而不断练习?
- B-外力触发
- 经历了某事后,因此触发强烈获取某技能的渴望?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没用统计也没有数据可以依靠。但是这件事启发我回溯自己的经历,看看自己有什么先发优势,或外力触发————这些年我做了哪些有增益的事情,让我在接下来受益匪浅甚至相逢恨晚。
- 经历了某事后,因此触发强烈获取某技能的渴望?
细数
- 事件01-从2008年来到北京找工作
找工作和许多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一样,找工作像是一道门槛,没跨出的人,觉得在大城市生存好难;跨过去的人回头看,是自己用一分实力换取一分报酬。
当时自己的设计能力不高,在应届生里也没有什么优势。靠着腿脚勤快(一天最多面5家),脸皮厚(怕自己花费太多时间找工作超出食宿预算,从来都是霸面,没有预约却硬讨面试),终于在接近30天的期限里找到一份为Java手机游戏画像素的工作。
- 事件02-第一次参加培训班
工作一年后,深感自己专业能力需要额外补补课,仅仅是满足为Java画像素画的需要,填满不了我的原画大神梦。听取工作上两位热心大哥的指点,我去参加了季诺的培训班。从当时的角度看,当月存款仅有4000多元,8堂课学费2600元。一同考察培训班的一位同学和我的经济状况差不多,谨慎考虑后还是没有来。我也是一样深感压力的,除了太渴望提升自己,其余的没想那么多。
8堂课的内容,当时理解得浅。好在笔记详细,一年半后再度翻阅,理解上深入多了。从那里汲取的知识,对于一部分优秀的设计师来说,恐怕早已掌握毫无神秘可言,对我却是闻所未闻,建立了新的名词解释与应用方法,支撑我的工作到现在。
虽然那个冬天的前两个月没有羽绒服穿,挨了点冻,还是觉得超值。
- 事件03健身
在2014年底,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开始健身。因为节省开销,没有付费请教练。断断续续地持续到2016年9月,终于开窍了,有一些心得。身形变化虽然不太明显,很少再感到肩周炎等小毛病的困扰了。
- 再往后的事情,像流水账,可略过不读。
- 去没有任何熟人的公司就职,逼自己开始主动与陌生同事打招呼、开始一场对话。而在此之前在创新工厂的一个小团队里的工作经历里,我几乎没有一次同工作交集之外的同事说过话。到现在为止,结交了很多工作中的朋友,也会偶尔了解到不同视角的见闻。
- 1年前硬着头皮学3Dsmax,终于能配合自己的2D设计工作,把能高质量的素材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回想起上大学期间,自己至少试着自学过3次,3始3弃。当时没有外部条件激励自己,自己也不会激励自己。
- 曾在某公司的面试经历中被要求英语自我介绍,费了个牛劲,最终我在发出3个元音后主动结束了这个考验。其实面试官真的没有说哪怕一丁点伤人的话,但自己还是有一种被羞辱了的感觉。从此开始先用单词软件背了2年,结交一位美国朋友抽空教我英语,随后报了在线英语班,每天专门用35分钟学习。目前可以和老外聊聊简单的家常,借助词典可以读懂大部分读物,可以看看老外写的美术教程了。
- 因为腰肌劳损自学游泳,终于成了家族里第一个落水可活的人。
- 大概在刚刚工作的前5年的时间里,连续地用日常画画来练手,这在后来也是实用的。最近几年兴趣分散了没再画出什么东西。
- 曾经用两个月,60天的中午和晚上画同一张画,彻底应用自己所学。
分类
以上算是我当年花费了注意力和时间来学习、练习,且目前经常用到的几样技能,更多小进步就不逐一道来。所有进步事件的内核可以合并同类项,大致分为4类:
- 挑战困难
自发去解决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做到的事情。需要给自己打一个提前量——挑战就意味着一定会常常失败,挑战也是创新之源。多数我是用“试试再说,再说试试”推动自己动起来。
- 进阶旧技能
把已经掌握的技能应用在更有挑战的地方,着重在应用层面的拓展,由1到更多。由于自己已经有一定基础,可以考虑“再难点会更有趣”。
- 兴趣转技能
自带动机,行为本身就已经可以作为一项奖励了。兴趣要尝新,美食要尝鲜。
- 恐惧转应战
前面3点都是进攻型行为,此点是防御型行为,不得不把陌生的某事某行为纳入到自己的舒适圈里。被迫从0到1,有点背水一战的味道。多想想当前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以及跨越难题后脱胎换骨的顺畅感。
梳理
4种类型,有时也会在我做同一件事的不同阶段里,轮换着出现,像一个周期。
它们都始于曾经的某个让我抓耳挠腮的难题。我把应对规律梳理如下:
-
直面困难
- 认了——“承认现实”是一种态度,接受自己的能力不足、条件不足
- 主动挑战——寻找困难的突围点
- 死磕——明知难,硬着头皮也要上
-
无视困难
- 由兴趣启动,——步步为营,进步为乐
- 压根就没有从“难”这个角度看待问题过——无知亦无畏,
-
回避困难
- 回避了
- 因维持原状而无法变得更好;
- 因稳定而无法变得更差;
- 因错过提升时机而在问题再袭来时而忙乱窘迫
- 回避不了
- 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多少还会伴随一些要么自责要么责怪别人或责怪命运
- 被动进入挑战模式
- 回避了
综上
-
挑战,应战,提旧,尝新,
- 这四点改善了我自己的生活。
- 要时常给自己找一些挑战来对抗生活中的庸常。
-
游戏中的挑战 VS 现实中的挑战
- 我一直很喜欢躲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有种广范游戏观点认为,学子考试,职场进阶,创业结婚都是游戏——都是通过遵守某规则,挑战某难度,达成目标并获得奖励。想通这一点后,其实不用再挑战游戏中目标了,除非能练成电竞高手。游戏目标达成的再漂亮,脱离这款或这类游戏后,此间的技能没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延展性,既不太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又不能让快乐延续的更久。
- 而现实生活的技能可以改善生活或延长快乐的感觉,现在这成了自己获取快乐的动力之一。比如:
- 最近自己自学了自由泳,
- 挑战连续30天每天运动30分或更多(我最多坚持到了第28天,后来因得了胃肠炎而休息了3天)。
- 提高对工作中的某个任务的难度标准,或是使用某个新功能或新工具来完成工作。
-
积蓄信心
- 看似不起眼的小挑战,可以不断地锻炼我的精神力量,不断在情绪的循环里翻滚,从开始的茫然,到过程中的焦虑,再到达成的清爽。这是一个逐步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积累自信的方式。而自信是对抗恐惧、茫然、逃离的燃料。
我有很多半途而废在上文中没提到。自己分析,一件事的难度超出自身能力太多,不一定会失败,但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如坚韧、愈挫愈勇也会更多。所以,一手修炼自己,一手挑选合适的难度,这是可行的办法。
- 看似不起眼的小挑战,可以不断地锻炼我的精神力量,不断在情绪的循环里翻滚,从开始的茫然,到过程中的焦虑,再到达成的清爽。这是一个逐步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积累自信的方式。而自信是对抗恐惧、茫然、逃离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