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到底是干什么的?
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的“艺术”应该是形而上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是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脱不花在拜访一位艺术史专家时,这位专家回答了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制造人和人差异的方法
从原始人在脖子上挂个树叶、贝壳开始,艺术就开始产生这样的作用。艺术是人认识世界的切口,在你真正切入某一门艺术后,一切变得触类旁通,形成串联,最终修炼为“通人”。
为正在成长的新中产服务
中产阶级崛起,除了物质基础的丰盈,更需要精神层次的匹配,更需要让自己的综合素养、生活方式跟上生活质量增长的速度。
我们都知道,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是当今不可或缺的消费主力军,他们愿意花钱督促自己读书,愿意花钱给视频去广告,愿意为了健康漂亮的身材请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的私人健身教练。而上一代人,即使坐辆好一点的车,都要安慰自己说是为了见客户。这就是正在崛起的年轻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新中产已经越来越不愿意买一盒“包装过剩”的月饼,不愿意去消费那些看似贴着富人标签的驴牌包包,而他们更愿意为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而谈论自己的观点,愿意为加入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型社群而付费。
得到提出了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转变为一个“为了这个时代有终身跨界学习的人提供高效率学习和服务的公司”。
互联网的三宗罪与得到的“倒行逆施”
罗胖在例会中提出了他在2016观察到的变化,和他们成为了一个与互联网原理“逆风跑”的公司。
吴伯凡老师推荐的《互联网不是答案》一书,总结来说就是互联网只是人类进步的一小段,它并没有改变什么,互联网的诞生促生了一些“迷狂”,“得到”也是迷狂的产物之一。互联网并没有促进沟通,反而制造了隔阂。
1.
互联网让我们相信人应该自由发泄,错!
我相信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创造性自由。
互联网带来的“松绑效应”(互联网的到来让“公开羞辱”越发残忍,产生“互联网霸凌现象”)和“旁观者效应”(不在乎陌生人的感受,在网络上肆意评价和攻击),让更多的人正在经历着、观看者网络带来的暴力和野蛮,本应该是效率提升、传播提速的互联网同时成为了这些行为的温床。
相关推荐:《李翔商业内参》文章《对互联网的不满》
得到的“倒行逆施”:邀约一些“做正面自我建设”的朋友,让互联网环境更干净更有人性。
2.
互联网让我们相信应该把所有东西摊开供我们选择,错!
我相信比我更好的人对我提出的建议。
罗胖说,我从不相信“不控制品质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好的内容要说服人,让人有所收获。
罗胖对UGC的产品发出了反面的声音,让我们仔细想一下,信息泛滥就真的是互联网吗?现代社会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值钱!当人们体验了良莠不齐的免费知识的狂轰乱炸后,当人们体验了打开手机APP马上有无数选择、各种补贴的“皇家待遇”之后,当人们跨越了物质的追求,返璞归真,追求精神富足的时候,人们更需要的是:哪怕付双倍价钱,但能够让我放心的选择和服务。这也许是互联网三宗罪带给我们的新的商业机会。
得到的“倒行逆施”:为终身学习者,做一个收费的、有品质、省时间的“知识服务商”。
3.
互联网让我们相信互联网就是把人连接起来,达成商业目的,错!
付费了又怎样,我相信人类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BLOG创始人威廉姆斯说过,我们看到了人们在消费这些内容,就是他们需要这些内容吗?就好像我们提供垃圾食品,人们吃了,就能得出人们需要垃圾食品的结论吗?这是一个无尽的上升空间。
罗胖提出了两个词汇:
第一,“母爱算法”——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满足你人性中的贪婪;
第二,“父爱算法”——告诉你什么是好的,扮演一位诤友,告诉你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得到的“倒行逆施”:跟所有的互联网逻辑都不一样,我们不需要大量的用户,不要简单的连接,不要大量用户和简单链接产生的“表面繁荣”。不要觉得我们生产了,用户买单了,这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有无穷的的东西要去创造。
大雾中的引路之河
试想,在大雾弥漫的时候,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通常有两个方法:
第一,找到一张有指示的全景地图,也就是是找到方法和道理;
第二,听水声,一旦找到河流顺着走就能走出去。
跟着河流走的的好处是:
第一,会让你走弯路,但是你不会走回头路;
第二,其他聪明的人也会这么干,你能遇到一群聪明的人结伴而行,走出迷雾。
创业者就是选择第二条路的人,他们不知道方法,但是不断摸索,遇到同路人。直到走出迷雾。创业本身从不是跟着趋势跑,而是看到这个趋势带来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去更新迭代心里的那张地图吧!
从今天起每周读1本书,每天思考记录3个有意思的观点。
by 瘦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