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从小听到大,现在依然会这样教给自己的孩子。在我的观念里,积极主动才能不被动地向生活妥协,才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时不我待,是自己潜意识中会冒出来的念头。有时,真的会累,累到质疑自己,我究竟该不该继续自己的努力,坚持自己的选择?
01.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场景,不同的人总是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的电视剧《阿信》,那是根据八佰伴创始人和田加津的真实故事所改编的。在电视剧中,面对自家产业受到重大冲击的时候,阿信选择的是冷静地想办法去解决,而她的丈夫龙三,则选择的是放弃,离家,躲避眼前的困难。
显然,在这一件事上,阿信和龙三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不同的选择走向不同的道路。
那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选择呢?答案就是当刺激来临的时候。当刺激来临的时候,我们用选择来对刺激做出回应。
而面对同一个刺激,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是接受这个刺激,还是逃避这个刺激?是化解这个刺激,还是对刺激进行谩骂?阿信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反应者,不论面对国家动荡,经济危机,资金短缺,她第一时间反应的是该怎么办?而不是马上放弃。反观龙三,当现实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理想状态时,抱怨然后放弃。
为什么?其实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内心价值观是不同的。对于阿信来说,她支撑着整个家,养育着自己的孩子,哪怕过程艰难曲折,哪怕龙三出走只剩她一个人,哪怕杂货店关门靠卖鱼为生,她一直没有放弃。因为对于她来说,家是她所肩负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你在选择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会有怎样的心态。
02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有什么区别?
从字面来看,积极主动总是正面的褒义词,而消极被动则是贬义词。积极主动更多的是寻找自我的不足,更关注的是我该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而消极被动,则更多的关注的是他人,是他人的不好,他们为什么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举个生活中很小的例子。我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说上课讲话了。当我询问她的时候,她会说,是因为同座先和她讲话的,都是同座的错。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会和她讲道理,在知道不该讲话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搭话呢?在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错误,而是先找别人的错误呢?当每一件事的错误原因都是别人,那是否意味着是你自己有问题呢?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消极情绪,比如迟到是因为堵车,工作进度拖延是因为上游拖延,工作没热情是因为工资太低,加班太多是因为老板故意刁难等等,那为什么有的人看到的生活是充满激情,而有的人只看到了愁苦郁闷呢?
03.我们究竟该关注什么?
我们每个人对外界的感官是有两个圈层的。一个是关注圈,一个是影响圈。关注圈是自己所关心的所有事件,但是不受自己控制。比如外界的竞争对手,他人对我的看法等等。而影响圈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有事件。比如多读书,多学习,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等等。
关注圈和影响圈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兄弟,当你对关注圈过于关注时,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外界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这时,你就不会在意自己是否与时俱进,自己是否对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一旦出现了不好的局面,你就会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外界,因为你只关注了外界,这就是消极被动的来源。
而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影响圈中的时候,它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大,而关注圈就会被弱化。比如你可以多看书,因为知识是你拓展眼界,丰富内心的根本;你可以扩展人脉,因为人脉是你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土壤;你可以去做慈善事业,因为这是帮助他人的好事。你可以去做很多正确的事,让自己变得被人信任,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而一旦出现了问题,习惯从内找原因的你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所以,影响圈,才是我们真正该聚焦的地方。
04.积极主动是打鸡血吗?
毫不避讳地说,自从接触了微商,接触了朋友圈,每天总会在圈里看到很多励志的鸡汤。有清新雅致的,也有简单粗暴的,甚至还有喊口号录视频立flag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做事的决心和努力的样子。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东西,着实很累。积极主动本来是一种很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何会变成一种不死不休的执念?这样的积极主动,我想会吓跑很多人。所以,正确的积极主动应该是理性的,心平气和的。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培养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05.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什么?
改变行为从改变语言表达开始。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多说这样的话:“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打算……”“我可以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而少说一些“我无能为力”、“我没办法了”、"如果……”。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我们带来相信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积极主动,不是一句口号,是面对刺激时的心平气和。慢下来,想一想,审视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当这些行为固化下来之后,就是踏入了高效率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