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一片桃花源,来躲避尘世的喧嚣;用一颗孩子气的心灵,去亲近天空、树木、小鸟和蚂蚁;在一座由幻想搭建的国度,像青草一样呼吸……
在南太平洋那个小小的激流岛上,顾城曾经实现过从小就有的梦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可以耕耘,像野人一样过一种原始的生活。他戴起那如裤腿一般的筒子帽,把自己与世界的思维隔开;他写诗、画画,当起了“鸡司令”,也是羊倌;他窝在自己的国度里,不学英语,不会认路,安心地拥有着谢烨的照顾,她是他与世界的桥梁。那时他曾自称“岛爷”,满满的都是得意和惬意,想来那纯净的空气与和谐的女儿国正称了他的心意。那里,应该有他最快乐的时光吧。
然而,世界上没有谁能像彼得潘那样成功地拒绝长大。顾城用木匠的利斧搭建的红房子下,涌动着无法逃避的命运的激流。极度的自我,过度的依赖,使顾城的王国在命运激流的挑战下脆弱得不堪一击,轰然倒塌。
诗人不是人,是误落凡间的仙神。无论顾城被称为天才诗人也好,童话诗人也好,是神经病也好,是杀人犯也好,他那背叛了黑暗的黑眼睛曾经照亮了这个世界,人们为他的想象力折服,传抄他的诗歌,聆听他心里的虫鸣鸟叫。后来他离开了,回到天上去变成了一颗星星,可以花几万年的时间来观察蚂蚁的舞蹈。那儿才是他的家园。
而地上的人们,持续地震惊、议论着,关于他的爱,关于他的诗,关于他的死。
(一)他的爱与死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没有人知道,在1979年那辆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上,顾城与谢烨有过怎样的凝眸,交错的目光中又有过怎样的电光石火,以致这段美丽的邂逅逐渐变为终身的相随。
对谢烨一见钟情的顾城画下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画出她,因为他觉得她“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下车的前一秒,顾城把地址塞给了谢烨。难得的是,谢烨不似传统女性的保守被动,大概是为顾城的才气所吸引,后来真的依照地址找到了他。相恋时谢烨有过犹豫,但终于还是从家里偷出了户口本。1983年,二人结为连理,后来移居到了激流岛上,开始过原始的生活。
他们那些曾经发表的情书里满溢着甜蜜的情愫。顾城对谢烨的第一印象是:“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谢烨还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生日,他便喊着“我忘记了”而自责;他不安地询问谢烨,她的家里人是不是认为他是坏人;他对她说:“我有一个秘密,一个法宝,那就是你。一想你,这个世界就没辙了,三片树叶呀、白头发都没办法!”他爱她,谁也无法阻拦。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门前》
谢烨懂得顾城的情意,她对顾城说:“你会飞,眼睛里映着我和世界。”顾城带着她“从教室的窗户里跳出来,落在蒿子里。”原来她骨子里也有一股孩子气,所以遇上不愿长大的顾城才会像磁铁那般迅速地吸在一起。她希望“我们不要那么老,也不不要长大、不要书包,我们可以光着脚丫,一直跑下去。”那时,顾城23岁,谢烨21岁。
越是爱得深,那快乐越是单纯,也越是蛮横。顾城希望他的爱人永远看着他,谢烨是他理想殿堂的顶梁柱,是他与世俗世界的桥梁,一旦压力过大,他的城池便会颠覆。
在孤岛上,顾城找到了他的桃花源。基本没有自理能力的顾城对谢烨极度依赖,而谢烨的宽容和豁达也颇令人惊异。生活上的照顾、工作上的协助自是不用说,英儿的插入竟受到谢烨的欢迎——似乎英儿的到来给了她喘息的机会。谢烨不在乎英儿的插足,却对爱子不能留在身边痛心不已。在现代的社会里要过原始生活是很奢侈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她看到了现实的绝壁,而顾城只是躲在她背后,埋头构建他的女儿国。
英儿最后还是跟着那个白发老头跑了。这对顾城是一个打击,对谢烨也是。二人决定合力写一部小说,讲述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顾城说,书一写成,他便会死去。
一条大鱼(追求谢烨的那个德国人名叫大鱼)侵入他的海域,他发觉了,却无法击退。顾城尝试放开谢烨,谁都能够想象那有多难。英儿走了,现在谢烨也要走——可是爱却还在。“我曾像灶火一样爱过/从午夜烧到天明/现在我的手指/却触不到干土和灰烬”。
顾城开始学开车,背交通守则,这样没有谢烨在身边他也可以出门。他想要自己支撑起厚重的房顶,他最后一封家书里满是对小木耳(顾城与谢烨之子)的疼爱,可惜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那次发生口角的原因,似乎是大鱼要提前到来。顾城那样爱谢烨,可还是把她打了。他跑去找姐姐顾乡,让她去救谢烨,然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门前的那株大树。在那样偏僻的地方,谢烨的生命在直升机与车的辗转中一点点地流失,到医院时,抢救已来不及。
《英儿》还未出版,顾城已死去,谢烨也随他而去了。那一年,顾城37岁,谢烨35岁。双宿双飞的爱情童话,颜色是血红的。
顾城儿时曾从窗台上掉下,头部受伤。他的情绪常出现间歇性反覆,只要谢烨签字,便可把他送入精神病院,但是她没有。谢烨知道,顾城没有她会死。有她在,顾城就有缓冲力量。可是那一天,她没能把顾城的情绪拉回来,以致双双覆灭。
顾城没想杀死妻子,但自己是必须死的。他在对医生的谈话中说过,他想体验死的感觉,他想那是从一个大的滑梯上滑下来,一下掉进一个黑暗的洞里,如果沉到底,就可以看到光明。”他的诗歌中也多次谈到死亡,对此他并不惧怕,“死是暖和的”,“死亡虽然丑陋,却能引起赞叹”,“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间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或许,那是他的另一个桃花源。他说过,生命与生活无关。“生命中只有感觉/生活中只有教义/当我们得到了生活/生命便悄悄飞离”。他是感受生命的艺术家,生活是一种令他无法起飞的沉重负累,“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但生活对他来说亦是走向梦海的沙滩,若是无法生活,便只能丢下生命,逃往死亡。
顾城死了,把生命交给了名字。他爱过、爱着,这就够了。他会变成自己笔下的那只树熊,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知道,“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
(二)他的才与诗
太阳烘着地球,
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生命幻想曲》
诗的语言,本是从心底里流出。顾城不是天才,只是拥有一颗比常人更细腻、敏感、澄澈的心灵而已。他的才华横溢,原是他生命的自然流露。同样当过木匠的安徒生是他的良师,写《昆虫记》的拉布儿是他是益友。
当顾城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发觉自己无法说出报纸广播上的话,也说不出招呼大叔大婶的话,而第一次让他真正感到语言的,是一群鸟,它们落在他周围喧哗着,看着他的眼睛好像看着一个丢失了多年的孩子。顾城被它们深深地震撼着,怀疑那才是自己的语言,怀疑自己被施过魔法而被禁锢进了一个人形,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后来他写诗,写他的生命感受和他的信仰。他获得了依靠。
顾城热爱世界、赞美世界,他的诗心所描摹的世界是不沾尘埃的,他相信一切自然皆是生命,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游戏、追逐,它们也会哭笑、呼吸。而人间世俗则是虚无、夸饰、呆板、无聊的,只有人的情感值得赞扬。读顾城的诗歌,便是进入一个童话王国,那里有现实中人们看不见的光辉和鲜亮的色泽。并非所有意象皆是美丽的,但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体验。纵然是幻想,也可作一次心灵的洗礼。
你永远无法猜测顾城的语言下一句是什么,也绝不会和他有同样的拟人和比喻。哪怕你也热爱那样自然的生活,却无法像顾城那样精彩地描绘。他是黄昏的儿子,他相信蚯蚓在黑暗中作下许多诗句,他看到了雪的微笑,他的土地是弯曲的,他看着“蚂蚁们在搬运沙土/绝不会因为爱情苦恼”他躲开变成知了的怪树,“一转身/就碰上了喝醉的太阳/他剪着短发/皮肤像西红柿一样发亮”,他要编一只小船,“直到太阳的脖子酸了/阳光被宽树叶一根根剪断”,“她的血液/像红宝石一样单纯”“发芽的声音穿过纸灰”,“我,据说老了/已经忘记了怎样跳跃/笑容像折断的稻草/而你,怎么说呢/眼睛像一滴金色的蜂蜜/健康得想统治世界/想照耀早晨的太阳和面包”……
顾城的想象总是出人意料,12岁的他盯着夜空:“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谁都曾仰望星空,可谁有他这般奇特的想象力?15岁时他写下《生命幻想曲》,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胸怀宇宙与世界,坦荡荡之大气如盛夏骄阳般光芒四射。23岁时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不知有多少人热情昂扬地朗声喊出过这两句诗,却不知这只是顾城笔下小小的一点而已。
顾城的诗中充满了各种颜色,或明或暗,或喜或悲。他描写“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鲜红和淡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看。“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墙角”,“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这些恐怖的意象在颜色的协助下成功地让人们感觉到了阴森森的寒气。
我们在为顾城的想象力和语言描写拍手称赞时,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惑——看不懂。尤其是《水银》这组诗,不但内容,连诗歌形式也都是天马行空。如:
进来
箱子走了
你一人看马车
你一个人是两块相互折磨的积木
家
和
锅 爸爸或者儿子
——《闇》
顾城自己的解释是,他感觉到了每个字自身的灵性,所以不再强制地组合它们,而让它们自己组合,“在我心动的时候,字就会像万粒水银受到一个震动一样,出现它们的排列,这个排列简直就像我的心电图一样”。顾城相信诗歌是一种自然的生长,他正好在语言的行动中显示了自我,于是有了这组诗。我们都是从自然里生长起来的生命,但是像这样的诗,现代人不知有多少能懂——童话王国里也有难以攀登的高峰,这也是自然,高山并不会阻挡我们对世界的欣赏。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心也许很小很小
世界却很大很大
于是,人们相信了你
相信了雨后的塔松
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
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
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
无数被摇撼的记忆
抖落岁月的尘沙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
和你的梦对话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舒婷《童话诗人》
上天只在极少数人的心里保持了通往天空的道路,顾城一定是其中之一。他一方面用话语虚构着心灵的童话,一方面又试图在实存世界中寻找童话的具体影像,以此作为一生孜孜不倦的事业,隐居激流岛是他最后的努力,“岛爷”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逍遥。他的心脆弱得如此可怕,却可以装得下万千世界。他扮演不好世俗的任何一个角色,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不知道当他沉到死亡的黑暗洞底时,是否看到了毕生追求的光明。
顾城的诗歌留给后来的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去感受他那青草一样的呼吸。就像一颗古老的大树,伸着它的枝条让我们攀爬。它的生命力将如顾城对世界的赞美一样,“投入思想的熔岩”,像黎明一样灿烂。至于顾城其人,无论是怎样的悲剧,如何的惋惜,无论外人是批判还是赞叹,都再也触不到他的灵魂,如诗所言:“砍破的月亮/被上帝臧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
注:本文所引用顾城的诗皆摘自《顾城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