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好怪我喽?”
这是安徽13岁初中女生小怡离开前,留给世界最后的话。
2021年1月1日,元旦佳节,中午吃完饭,小怡还好好的。 但下午3点多,家人发现她不见了,开始四处找她。 晚上6点多时,村口的池塘里,飘起了小怡的羽绒服。
警察排除他杀可能,证明是溺亡。
鲜活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2021年的伊始。
而这场悲剧的源头,是她考了第一名。
(小洛生前最后一条留言)
12月30日,王河镇初中月考。
小怡考了全校第一,其中道法课还拿到了100的满分(道法课为开卷考试)。
小怡平常成绩排在中上游,这是她第一次考第一名。
可也是这个第一名,最终要了她的命。
班主任怀疑小怡提前买了考卷,涉嫌作弊。
当天晚上9点,就给小怡的爷爷打了电话,爷爷说没有,只是给孩子报了英语和数学的补习班。
班主任却并不相信。
12月31日上午,小怡在课间操时,被班主任喊去单独谈话。
“具体谈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从她同学那里知道她哭了。”
后来,班主任单独要求小怡与双胞胎姐姐进行“道法”科目补考。重考后,小怡错了两个小题,得了98分。
没人知道少的这两分,对小怡产生了多大影响。
第二天,全国人民欢庆元旦的时候,小怡独自走向了屋外的池塘,选择结束自己尚未来得及绽开的小小生命。
小怡的姑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校长跟我们说,道法课是文科,不可能考满分。小怡的答卷跟试卷答案一模一样,肯定是作弊了,补考成绩不能证明清白。”
事情曝光之后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考了全年级第一,因为被怀疑作弊,而投塘自杀。
这在很多大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这,让我想起发生在去年的另一桩悲剧——
两个月之前,上海高三女生欣欣跳河身亡。
生前留下的遗书里,小姑娘写道:
抱歉,再见啦,这个可爱的世界。我没有早恋,也没有作弊,请不要无端怀疑我了。从来没有想过害人,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
决定自杀的那天凌晨两点,她还在熨衣服,整理房间。
爸爸看到了,提醒她早点睡,却不知没多久她就悄悄离开了家。
凌晨三点,欣欣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没有早恋,有点不开心,就酱。”
配图是一个卡通人物坐在车上,图片中也有一行文字:“我上路了,886”。
凌晨四点,她来到河边,一头扎进冰冷的河水。
11月的河水很凉,但却凉不过人心。
稍微上网搜一搜,就会发现,现在孩子自杀的新闻,真的太多了。隔三差五,就有一桩。
2020年4月,陕西安康一个17岁高三女生,因为模拟考成绩不理想,一时没想开,在纸条和手机上写下13个“对不起”后,自杀身亡。
2020年5月,西安一个9岁女孩给妈妈发微信,说老师布置的作文她来不及写了。留下一句:“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的质疑后,从窗户跳楼身亡。
2020年9月,湖北武汉的14岁男孩因为在教室里打牌,被老师请了家长,妈妈到学校后,在楼道里当众扇了他几耳光。转身跳下教学楼,身亡。
看到这里,恐怕有人会说:
“小孩子说两句怎么了,脸皮厚一点就行了”,“一场考试就自杀,太玻璃心了”。
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孩子最怕被人触碰的,就是自尊心和不被信任。
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压在孩子身上可能就是天大的委屈。
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许多许多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尊严与信任。
所以在他们的遗书里,总是留下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行?”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别再指责我了。”
“从来没有想过害人,可为什么一直不快乐?”
在三观尚未建立的阶段,一个孩子的信心多么容易被摧毁。
而一旦活下去的信心都没了,悲剧还会远吗?
要知道,信任孩子,远比爱孩子更难。
因为爱孩子,我们只要看到他的优点就可以了。
而信任孩子,却需要我们放弃对孩子的审判,正视孩子的缺点,引导他、鼓励他,然后纠正他。
身为父母,我们都想拼命护孩子周全,但谁也都没有三头六臂,能挡住外部世界的全部敌意。
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信任的磁场,让他们更有自信和勇气,给足他们对抗不公的底气。
那如何成为一个能够给孩子充分信任与支持的父母呢,以下面三点可以参考:
一、撤掉否定,撤掉质疑
很多父母,说话常常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反问+否定:
“你能做到吗?不能吧。”
“你下次能改正吗?不会吧。”
“考这么点,有什么可高兴的?”
这样的话无异于当头一棒,能瞬间让人失去说话欲望,也会打碎孩子的一切希望。
请记住,好的教育,永远不会以质疑和否定开头。
有个知乎网友分享过一个真实经历:
曾经他很顽皮,考试作弊,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老师看穿了一切,却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进步特别大,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保持哦!”
他愣住了,第一次感觉到了被信任的温暖,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愧疚。
从此,他发疯一样地努力,成了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
信任和肯定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哪怕在看似贫瘠的沙地,也能开出花来。
二、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
有时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
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
你能想象的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道理,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于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比起让孩子听话,听孩子把话说完,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让孩子把话说完,就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尊重。
让我们放平视线去看待孩子,用真诚宽厚的心去爱孩子,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
三、站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勇敢面对
一个10岁男孩被疑划伤一辆奥迪车,被车主要求索赔。
儿子一脸坚定地发誓:
“爸爸,我没有划车!”
可调出监控,那段时间里,只有小男孩靠近过车。
男孩父亲没多说什么,立即表态,愿意赔偿修理费。
但回家之后,孩子就话也不说、情绪很低落。
父亲见状,独自驱车,前往新的监控点,在翻查监控几个小时后,终于拨云见雾了!
原来这辆奥迪车在进入停车场时,就已经有划痕,孩子被证明是无辜的。
这下,小家伙在采访中激动坏了:
“原来头一直昏昏的,这下,头也提起来了。”
而帮助破案的民警邹兴华在事后采访时,说了一句话:
“我就是想还娃的清白,我花再多的时间也要去证明。”
这个事件里,我觉得男孩父亲的做法真的很赞。
你错了,我绝对不护短包庇,我们承认错误,去弥补挽回;
你没错,我也绝对不置之不理,就算踏破铁鞋,也要查明真相,还一个迟到的清白。
身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孩子的引路人。
当我们的眼里有信赖的光,他们心里才会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分享这样一段话,给所有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
谢谢你,愿意当我的孩子。
我相信你,就如相信我自己。
我尊重你,因为你可以做好自己。
我选择和你站在一边,因为你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