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安徽望江一17岁女孩跳河自杀身亡,其父亲声称事发前孩子并没有异常,但是孩子有提到身体不舒服,数学成绩不好,而也有知情人说,女孩曾在跳河前一天在河边徘徊了一个小时。
从这些描述看来,女孩是释放了自己需要被帮助的信号的,只是没有被重视起来。
这样的问题不是只发生在这一个女孩身上,而是很多父母都存在的问题,忽视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认为孩子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因而没有及时给予孩子帮助。
一位老师曾讲过一个案例:
一个孩子因高考复读了好几年,都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压力很大,很想放弃,但是家里对他的期望很高,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说,由于背负不了这些压力,于是选择了自杀。
在自杀前,他给妈妈发了一条信息:妈妈,我坚持不了,你们的恩情来生再报。
但是,妈妈没有领会到这是孩子的求救短信,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反而安慰鼓励孩子说:没事,坚持一下就好了,我们都相信你。
孩子并没有像妈妈说的那样坚持,而是选择了一种最让人痛心的方式放弃了。
当然,就这两个例子来说是比较极端的。可是,在他们向父母传递了自己有困扰的时候,释放出求助信号的时候(比如,成绩不好,身体不适,坚持不了等)的时候,若父母能够发现,并且能够去接纳和同理孩子,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在我的成长中,有过很多需要被帮助的时候,在那些时候,我发送了自己的求助信号,但是几乎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慢慢地就不愿再去向家人寻求。
记得高考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考好,那时的自己特别难过。我向家人表达了我没有考好,希望他们能够听我说说我心里的难过。但是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帮助,他们没有倾听我,而是安慰我说:“你已经考得很好了”、“没关系”等等。而我爸爸呢,还是坚持了他一贯的沉默。
于是,我只能将自己心里的难过留在心里,也不愿意再跟他们说了。但是,没有被理解的情绪并没有消失,它只是隐而不现,却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
直到学习了心理学,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未曾被疏解的情绪一直我的心底,甚至在我的身体里(比如,经常觉得身体僵硬,紧张)。可叹的是,如果在我有情绪的时候,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与倾听,便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也成为了我坚持做家庭教育的原因,希望每一个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得到父母“合适”的帮助。
对于那个女孩来说,也许只需爸爸说:“数学没有考好,很难过!”就会给她一个宣泄的口子;
对于那个复读的孩子,也许只需妈妈说:“复读让你的压力很大,很想放弃,感觉自己都坚持不了了。”就能让他找到生存的力量;
对于我来说,也许只需家人说:“因为身体原因,高考没有考好,你好难过!”就能让我堵塞的情绪得到疏通。
因为,这些话里传递的是理解,是看见,是接纳。这份理解、看见、接纳就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流动,打开孩子倾诉的大门。也许不能帮孩子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爱,而爱和理解就能给予孩子生存的力量。
最后,我想分享一点关于自杀阶段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边可能会自杀的人,即使给予他们帮助。
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一个人自杀了的时候,经常会觉得突然,觉得好好的怎么就会自杀了呢?
事实上,大多时候,一个人自杀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当一个人遇到了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想要逃避现实的时候,可能就会想到自杀。
2.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这时他可能会谈论自杀、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杀行为(往往不致死)、查找与自杀相关的资料等。
特别是有一些人会采取不致死的自杀行为,而这种行为多次后,就易让身边人觉得其矫情,并不会真的自杀,从而减少了对他的关注。其实,这是对方发送的求救信号。这时,我们要去理解和帮助他,甚至可以带他寻求专业帮助。
3.自杀平静阶段
这个阶段,想要自杀者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得异常平静。这时他会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自杀后,我们会觉得突然的原因),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便会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所以,一个人自杀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只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他的求助信号才觉得突然。
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的求助信号敏感。特别是随着孩子长大,这些信号会越来越隐晦,小时候可能会哭闹,长大了也许就是沉默不语了。
有时,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即使孩子不会做自杀这么极端的事情,能够及时识别孩子处在困扰中的信号,给予他倾听支持,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