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源于最近看的《穷查理宝典》弗里德里克说的一句话: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在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之所以对这句话有感,也许是因为在学做PPT过程中的感悟吧,一开始为了让自己的PPT简单大方,所以选择在处理的过程中选择尽可能的简洁,但是没想到往往最后的成果却是简陋。事后反思,其实不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选择简单,而是材料库太少,学的太少,所以不得已而简单。
当我们想要把一件事情做的优秀的时候,往往会先看那些做的好的人做的是怎么样的,如果只看一些他们制作框架时,比如看人画画(像从几根线条到一匹马)、看人修理精密器械,我们感觉仿佛他们的过程都很简单,但是如果自己尝试,却会发现很难把事情做好,当然如果是天才类的人,请当我没说,因为他们往往能很快做得很好。
对于那些已经学会的人来说,也许的确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也是费了很多功夫的,为什么人脑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去驯化自己的大脑呢,让自己稍微理解如何快速的了解学会一门技巧以及进入一个行业的原理呢?
为什么我这里写的是稍微理解这个原理,因为具体的步骤过程实际上还不知道该怎么写,或者是网上已经有许多人写了这个内容,而这里的文章只是自己想要理清一个简单的原理并且给大家展示的过程而已。
首先需要知道人脑在处理外来信息的特点是什么,在《思考快与慢》中,我们可以知道人脑处理数据有这样的两个特点:
对于复杂而完整的东西,很容易感知,但不能理解证明。
对于分解了的逻辑步骤,能够理解和证明,却很难形成对最终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而日常的环境中又常常实际上有一个特点,复杂。我们从小到大,实际上再无忧无虑的时刻,所处的环境也是复杂的,简单只是我们大脑的欺骗而已,或者是我们大脑无法对复杂信息处理的后果。就像是知乎上有一个金句是,我们觉得生活简单,只不过是有人代替承担了而已。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觉得使用手机很简单,但是手机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大部分人是难以进行解释的,甚至对于一些并非出生在电子时代的人来说操作手机是一件很厉害还是很难的事情。
而如果进行四象限的划分,可以分为,局部简单整体也简单,局部简单而整体复杂,局部复杂而整体简单,局部复杂整体也复杂。局部简单整体也简单对人类来说不值得研究,存在也极端的少,而局部复杂整体也复杂,存在的不少,但是人类难以研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局部简单而整体复杂,局部复杂而整体简单这两种情况。
与我们人类的特性和环境的特性进一步结合,对于复杂而完整的东西,很容易感知,但不能理解证明,这也就是感性思维,对于分解了的逻辑步骤,能够理解和证明,却很难形成对最终整体的感知和把握,也就是理性思维。
刚刚说过了,实际上我们所处的环境都是复杂的,只不过我们大脑会告诉我们是简单的而已,那为什么呢,根据整理出需要分析的两种情况,局部简单而整体复杂、局部复杂而整体简单这两种,也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实际上证明到这里,如果在往下写,就是刻意练习以及系统论的一些内容,我写了这么多目的只是想要思考下看到一句名言和两方面知识的联系而已,就像是中学时代,老师教了一堆基本解法后,常会有学霸同学奇思妙想中蹦出了个特殊解法,想要看看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有人对这方面有兴趣,我可以下次顺着系统论和刻意练习之间的联系写一些更具体有操作性的内容,提炼出可实践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