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的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就诠释了这一点,苏明玉成长的过程中,不受家里的待见,苏母强势,却对两个哥哥充满了母爱与关怀,苏父虽然是向着明玉的,可面对苏母的强势,毫无主见的苏父只能在明玉受委屈的时候躲起来,二哥苏明成仗着苏母的宠爱一次次欺负明玉。让明玉给他洗衣服,明玉学习时,他玩游戏的声音故意很大,明玉找苏明成理论,对自己的妹妹一点退步也没有,苏母坐视不管,后来,大哥苏明哲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苏母卖房将其送出国留学,二哥苏明成因为考试结束,苏母立马给2000元让其出去旅游,可正在参加中考的明玉,苏母连个几十块钱的复习资料都不肯买,明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苏母宁愿去让她读当地免学费的师范大学,都不肯出钱满足明玉的愿望,明玉因为这事赌气不回家,可苏明成结婚成了这个家庭的爆发点,苏母为了苏明成,再次卖了一间房,明玉回家与苏母起争执,断绝了与家里的关系。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父母,苏父苏母相爱吗,不,苏母只是在乎他的城市户口,苏母从来只在乎他的两个儿子,忽略了明玉,但是性格坚强不服输的明玉,靠自己与师傅的栽培,成就了成年后的明玉,但是这也造成了明玉的性格缺陷。成年后的明玉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对待家里的事情,看似冷漠,可能帮的还是要帮,她的独立,强势,倔强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才养成的性格。
再来说另一个故事,这是我在百度上面看到的,女主人公本科一毕业就经历了怀孕生子,宝宝八个月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先生经常出差,婆婆坐视不管,她还在一个人带孩子一边读研,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爸妈和自己的外婆一起生活,她对自己的家庭印象就是父母感情不好,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只有放暑假和寒假的时候才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她的爸爸脾气很古怪,打骂那是家常便饭,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会一顿爆打,有时候还会罚跪用皮带抽打。打的皮开肉绽,她很害怕她的爸爸,可还是希望能得到他的父爱,三年级之后,她便开始跟回爸爸了,因为不是本地人的原因,同学们经常因为口音的问题笑话她是土包子,没有朋友,白天在学校受欺负,可回家以后也不会得到温暖。
好不容易熬到初中,虽然被欺负的少了,但在学校还算是弱势群体,她说她高中之前的生活都是黑暗的,她是自卑的
因为生了孩子,没有人可以帮自己,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她抑郁了,有时会严重到想要自杀,这些是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来自家庭的温暖,父母的陪伴造成的性格心理缺陷,越是没有什么,她就会渴望得到什么如果没有这些,是来自幸福家庭的成长,她必定是充满自信,快乐,甚至一眼便觉出她是幸福的。
面对这样的成长环境,我们无可避免,可是当我们有了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那我们就有改变自己的动力,改变不了家庭,我们难道不应该改变自己吗
我们可以找治愈自己的方式,第一,自我评价,找张纸在上面写出关于自己评价,比如可以是比较宅,自卑……最好能写出20条以上,这样以便于过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回顾。第二,对过去的重要事件重构,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写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间,人物,经过,现在的自己会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让自己用最舒服的处理方式处理那些过去发生不好的事情,这样会对过去事件有了积极。第三,写感恩日记,把每天的小美好记录下来,几天看一次,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好,觉得自己那么幸运。
对过去的自己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