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定要远行去一趟“第三极”——青藏高原 。在岁月沉淀下、千年历史里,她安然地生活在雪山深处,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期待着一场美丽的邂逅……
在看曾海若导演的《第三极》之前,我对西藏的印象是十分浅薄的,我只知道大人们常说的高海拔的缺氧、书本里介绍的青稞酒酥油茶、电视上映出的藏民红彤彤的面庞……而在我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西藏的一花一木就像信仰般住进了心里。
在林芝,十多年前,这儿突然出现了五十几只藏弥猴,它们偷吃着藏民家的作物。而当时,在这住着的大多是猎户,大战一触即发。可藏民却将房子让了出来,去别的地方开垦土地,或转行干起别的。多布杰说:“父辈人说藏族人是有着菩提心的猕猴的后代”,他们就这样默默守护着它们,心怀感恩,认为现在所得到的,是当年让出家园后,来自猕猴的福泽之恩。
林同的达娃阿妈细心呵护着受伤的黑颈鹤,她心疼它在这的孤独,更害怕外界的危险再一次伤害它。思虑很久,达娃阿妈做出了决定,将鹤送给专门的救助站。看着她用有些佝偻的身子,背着一百斤重的小麦给救助站的人,一边嘱咐着,一边望着鹤,仿佛送走的是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一样,当车开动后,她就不停的用手擦拭着眼泪……
国外的乔治.夏勒博士在寻觅研究雪豹的过程中,遇到了让他触动颇深的一件事。在沿途经过一段公路时。他看见:不论是开车的,还是走路的人,都弯下身子,像是寻觅着什么珍贵的宝贝一样。走进一看,是一只只,小黑虫。他们的动作放的很轻,生怕弄伤了这些小生命般。他们双手轻捧着小黑虫,带着它们去山谷放生。透过这儿,我看到万物皆有灵的信念早已深植藏民心中。
阿尼玛玛家的藏獒守护家园多年,它有些老了,眼神失去了以往的灵动,为了不让它那么落寞孤单。阿尼玛玛开始了寻找……他开着车一路的骑行,一路寻找。只为在恰当的地方找到命里的那只小藏獒……或许,就是命里注定般,他遇上了盼望已久的小灰獒。它似乎就像静静的等了很久,等着回家般……将小灰獒带回家是件大事,阿尼玛玛仔细翻看日历选了一个好日子,双手捧着哈达戴在了小灰獒的脖子上。像一个庄重的仪式一样将小灰獒接回了家。
安多地区的人们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在藏历新年时,将挑选出几只羊带上彩色布条,这就意味着它们将免于屠杀,得到放生。他们相信,每一只的放生的羊,都庇佑着一家人免于灾难和疾病。
次旺老人就有这样一只放生羊,他给它取名叫:次仁,寓意着,长寿。八年前,老伴去世后,他买下,寄托着对死者生命轮回的期望,也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次旺老人说: 人和动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动物即便不会开口,但有个好主人,它会有幸福之感。上了岁数的次旺老人,身体大不如以前,却始终担心着次仁以后的生活,他说:除了儿女,最担心的就是次仁。有时候,活着活着,它们便成了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路途遇到的崖壁上,画着通往天堂的白色天梯;藏历新年,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人们……无不映照着藏民们对生命的信仰,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在藏北,牧民们家里养的羊在一夜之间被狼吃掉许多,损失惨重。可是他们却又因为同情之心,救下了风雪中的一窝小狼崽。将被咬死的羊肉割下喂给小狼崽。看到小狼崽们着急的撕咬的模样。 一家人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那笑,真的暖到心里。 在他们心里,只要是生命,就应该被拯救……
虽然海拔过高,导致西藏的温度很低。但大自然的馈赠就是这样,给你的东西不是完美的,却又恰如其分。
那看似贫瘠的土地,孕育着的是顽强的生命力。美艳的狼毒花的根虽有毒,却又是制作藏纸上好的原材料。阳光倾泻,手摩挲着坚韧的纸张。匠人们一磨、一碾,以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而制成的藏书,有着神秘而独特的吸引力……另一边,辽阔,恬静的圣湖边上,那里的人们正以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欢庆着一年一度的开耕节。
一方热土,施以诚挚的守护,佳节众品鸡爪谷酒,两百米高而险峻的蜂巢探取。在山南,人们潜心治理风沙,数年的努力换来美如画卷的土地。为治沙事业勤恳耕耘了三十多年的藏民用行动将一方热土变得美丽富饶。
僧人次成也是一名藏医,他每年都要踏上一番征途,寻找一种治疗中风的神奇石头。一颗颗的摸索、探寻,去圣湖采集圣水,慢慢碾碎,与中草药蒸煮。费尽心机熬制出的药丸尽数赠送给需要的人。不久的某一天,他将再次出发,有了善念的陪伴,又能平静的给予……
在藏传佛教修行当中,次成的修行属发“菩提心”的一种,这即是他自身的修炼,也是对众生的奉献,同时也是一种功德。
我还清楚的记得,双胞胎老人在当惹雍错湖边讨论着,摄影组为什么要拍她们两个的对话,很有意思、也很真实。那一刻,我仿佛就呆在她们身边,听着她们细忆过往。走过了人生路的大半截,她们的面上刻着时光流逝的痕迹,心早已沉淀在静静的圣湖……
第三极的藏民们始终珍爱着,从这片土地所获取的东西,也虔诚的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他们所珍爱的热土……
有朝一日,定要远行去一趟〈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