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 葛登纳
某问答社区有这样一个故事分享:
有一次去海底捞,媳妇去调料碗,没找见辣椒酱,说了一句:辣椒酱在哪里?
旁边的服务员听到后说:在这里。
媳妇说:这么近都没找见是我瞎了么?
服务员说:不,是它瞎了,没有看见您。
如果海底捞发一条服务的朋友圈,相信99%的朋友都会点赞吧。海底捞自创立之初凭借优质的服务在消费群体中树立了极好的口碑,有人将其称之为服务营销,但是我认为其本质还是产品思维,也可以说用户思维。
时间回到1994年,张勇(海底捞董事长)的第一家火锅店开张,开业之后的生意门可罗雀,每天冷冷清清。而有意思的是他店的楼上住着一家人,这家人经常下楼吃火锅,但是从来都是去张勇对面的店吃,从未踏进过他的店。于是张勇想了个办法,他打听到这家人的主人叫魏大哥,于是张勇每天在楼梯口等他。
第一天我说魏大哥好,第二天又说魏大哥好。终于有一天他进来了。张勇很激动,但是完了魏大哥却对味道给了差评,并说别的店都有一种特制的香辣酱,你这怎么没有。事后张勇通过各种渠道知找的这种酱,并让太太送到楼上让魏大哥品尝,当时他非常感动,你可以想象这桌客人在未来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都都成为了张勇的忠实顾客。正是凭借着能够让顾客感受到家人般的服务,开张不到三个月,海底捞就开始排队,而且越做越好,逐渐做成简阳市的最大火锅店。
也许种种小事构成了张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服务,招人,产品,企业。就拿服务来说,服务的本质是一种体验,一种来源于物质与情感双重刺激体验,二者缺一不可。在有些场合中,情感刺激会对顾客产生比物质刺激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也就会产生我们所常说的口碑效应。而这种服务有三个特点:
1.形成服务的闭环
从你进店开始,整个服务流程开启,服务员从电梯口迎接,从进门,等座,入座,就餐,结账等,都有人在旁边引导你,
其实海底捞每一个人都只是在负责自己的工作区域,只是每一个人都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努力去做自己看到的所有事情。类比到app,这种感觉就是你从启动app,到完成自己的需求退出,整个流程没有丝毫卡顿,后端系统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响应。
2.可交互的情感服务
网传各类海底捞的就餐故事中,都无不透露出他们的服务员的极致服务,我把它称之为可交互的情感服务。大部分餐馆中服务员仅仅只是服务员,以完成顾客的诉求为目的,而海底捞服务员除了完成那些基本的诉求外,更多的会给顾客制造惊喜,比如一个人就餐放熊、给女生准备皮筋、以至于海底捞在帮客人拍照的时候,不只是机械的按下快门,而是跟顾客互动让他们摆出各种造型,喊出茄子。
3.服务权限够大
海底捞的服务授权也是一大特点,比如5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莱,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 这样的措施,一方面极大让顾客对服务员产生了信任好感,一方面缩短了决策流程,提升了顾客的用餐效率。
员工每天服务这么多人不心累吗?
累,那为什么还能留住这么优秀的服务员?
海底捞同样是通过产品思维的方式管理员工,尊重每一位服务员工。更直接点说,海底捞拥有高福利的薪酬,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分红或股权激励措施,再比如说,其他企业员工都住地下室,海底捞给员工租的是居民小区,四人一间,有热水,有电脑,有网络。每个月发员工的奖金,直接寄给他们老家的父母。
张勇曾明确地讲:“我就是要拿出一部分利润,分开两拨人,一拨人是顾客,另外一拨就是我的员工。所以我才能看到,在海底捞,你有那么多的“便宜”可以占,所以你才能看到,海底捞的员工住着那么漂亮的宿舍,有那么好的、其他的企业没有的待遇。这也是很多企业学海底捞学不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