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家庭,两个故事,一段回忆,一段现实,将人人都懂或体会过的感情表达出来。没有跌宕起伏,平淡地将生活繁芜的细节呈现出来,丧中包含着温情,留下希望的遐想。
多年前的那场大火是心魔,吞噬着Lee的余生。这个丧透了的男人背井离乡,远离海边的曼彻斯特,成为波士顿的一名修理工。他的出场,不苟言笑,表情淡漠,一副生无可恋的姿态。也许是他的丧得忧郁的气质吸引了一众女性主动对他投怀送抱,但都被他以礼貌或者粗暴的方式回绝了。他拒绝一切社交,尽可能地省略语言,像个机器人一样做着重复的机械性工作。
如果不是挚爱的哥哥Joe离世,也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回去曼彻斯特,但是偏偏哥哥的离世将他带回了伤心地。听到律师读到哥哥要让他做侄子Patrick的监护人的遗嘱时,回忆转回至多年前的熊熊大火,因为自己的醉酒失误而导致3个孩子葬身火海,也因此与妻子Randi分道扬镳。Lee的时间早已停留在了那场大火中,离开曼彻斯特之后的日子都只是无意义的重复。但造成这出悲剧并不是偶然因素,诸多情节都表明Lee只是一个幼稚的大龄男孩,鲁莽与自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大火之前,像所有普通的家庭一样,Lee和Randi在海边的曼彻斯特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小男孩。Lee深爱着他的家人,回家第一件事是一一拥抱亲吻孩子和妻子,而家人对他的爱和包容也让他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和鲁莽。
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依旧每天出海钓鱼,在船上喝上一整天才回家,即使妻子生病也不能动摇他的行程,把3个孩子留给病中的妻子照看,甚至夜半两三点还聚集一堆酒肉朋友在家里,不顾妻子的重感冒和熟睡的孩子,大声吵闹、喝酒、吸食可卡因。所有看似平淡穿插的情节,暗示了男主的性格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直到一场大火带走他生命中的至爱,他再也无法走出内疚的阴影。
别人带给你的痛苦再大再深,哪怕当时觉得要窒息死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去,但是对于自己亲手酿成的悲剧,内疚却无法轻易化解。所以Randi可以再婚,可以再为人母,去弥补失去孩子的痛苦,甚至可以原谅Lee的过失,但是Lee却不能原谅自己,不能回到曼彻斯特。
大火之后的第二天,Lee在警局交待失火原因,抱着坐牢被惩罚的信念,然而警察却告诉他失误不是犯罪,于是他抢过警察的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枪被警察夺下了,然而,在那一刻,Lee已经死去。
因为要处理哥哥的后事而被迫重新回到曼彻斯特,Lee不能原谅自己曾犯下的错误,小镇的人们也无法接纳他。想在小镇找一份短期工作却屡屡碰壁。因为人们无法原谅一个因醉酒而“杀死”自己孩子的人。
Patrick,一个16岁的帅气高中生,校冰球队、足球队成员,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同时交往两个女朋友,有许多朋友。在得知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出奇的冷静,在停尸房里匆匆看父亲一眼,便匆匆离开。照常玩音乐,周旋于两个女友之间。看到这里,难免会觉得他冷漠。
然而,编剧以不连贯的形式含蓄地把感情都藏在了细节里。当教练要求Patrick停止训练休息时,Patrick回答需要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当Patrick打开冰柜,看到从冰柜里掉出来的冷冻鸡肉时,他止不住地颤栗,因为想到了父亲还在冷冻室里;当叔叔因为高昂的维护费用要卖掉父亲的船,他想尽办法阻止。
他也因为要把父亲放在冷冻室里一整个冬天而难过,而和叔叔争吵。他对父亲的感情还像小时候一样。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和父亲、叔叔一起出海,在船上,叔叔一遍遍地嬉闹着问他:“选我还是选你爸爸?”年幼的他坚定地选择爸爸。
而在父亲去世后,由叔叔来做监护人本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是,Lee却因为无法面对过去,执意要带侄子搬离曼彻斯特,结果遭到了侄子的激烈反叛。
最终Patrick妥协了。看到摆在桌子上的3个相框,他开始理解叔叔内心无法磨灭的伤痕。这3个相框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没有一个正面镜头,但可以猜测是他死去的3个孩子。第一次出现在Lee收拾行李回曼彻斯特时,从他熟练地包起相框,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人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悔悔。第二次出现在Patrick面前,也因此才有了Patrick的妥协。
直到电影结束,Lee也没有因为哥哥的精心安排而得到救赎,他依旧无法面对过去。哥哥的葬礼之后,在与推着婴儿车的前妻Randi偶遇时,原本还可以勉强像正常人一样与人沟通的他崩溃了。那段支离破碎的对话深深地击中了我。
这些都是电影“丧”的部分,但是编剧还是善良地在影片里加入了“一米阳光”。最后哥哥的生前好友George家的孩子刚好升入大学,空出了房间去接纳Patrick。George和妻子成为Patrick的监护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而Lee经过这段时间与Patrick的相处,思及自己第一次搬至波士顿时,哥哥和尚且年幼的侄子为其添置家具的温馨场景,内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重新找了一份稍好的工作,租下两个房间随时欢迎Patrick的到访。他的世界里不再只有他自己和悲伤的回忆。
影片的结尾,叔侄俩坐在海边留给观众两个沉默的背影,曼彻斯特的雪已经融化。或许他们的内心已经搭上了一辆开往春天的火车呢?
看惯了太多圆满的大结局,这部影片娓娓地道出生活的真相,没有十分的圆满,也没有停滞不前的悲伤,诠释了生活的遗憾,也给予了生活以希望。
还有太多的细节在看的时候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看完整部影片再去回想,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
1. Lee在赶到医院处理哥哥后事时,同哥哥的好友Goerge说要通知前妻,脱口而出的是“妻子”,经更正才反应过来是“ex-wife”。他的时间还停留在许多年前。
2. 影片开头是叔侄和哥哥在他们的船上喜乐,但是画面最先呈现给我们的是船身上的名字“Claudia Marie”。另外,在哥哥的葬礼上,他们家族的墓碑上也刻着“Claudia Marie”。根据名字后面紧跟的生卒年月,我推测Claudia Marie是他们的母亲。Joe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艘以母亲的名字命名的船。
3. Patrick原本想到母亲那里,让母亲做自己的监护人。当叔叔送他到母亲家时,一顿午餐让母亲新组建的家庭陷入了一种紧张的防御状态。饭前的宗教仪式表明继父通过宗教力量引导原本酗酒失常的母亲做回正常人,但Patrick的到来似乎要打破一切。
4. Joe在遗嘱里事无巨细地安排了Lee做Partick监护人之后的租房、找工作事宜,意在让叔侄俩互相照顾,也希望与Patrick的相处能够救赎Lee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