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尽可能地根据你正在着手的具体事宜决定相应的目标型,这是至关重要的。
☆事情容易时,采用“表现”型目标或用“进取”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你的能力以及实现“进取”型目标上。聚焦于成功带来的好处。
☆没有动力时,启用“为什么”式思考,多想想大局。提醒自己目标为何重要。选择“防御”型目标,聚焦于失败带来的损失。
☆事情困难(或陌生)时,目标要具体。告诉自己达标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是什么”。选择“防御”型、“进步”型目标,把注意力从“表现”转移到“进步”。
☆诱惑横行时,多用“为什么”思考。同时选择侧重于避免损失的“防御”目标,这样能帮助你抵抗哪怕是最具魅力的诱惑。
☆如果你需要速度,选择侧重于收益的“进取”目标。
☆如果你需要准确,追求完美,选择侧重于避免损失的“防御”目标。
☆如果你需要创造力,选择“进取”目标。同时还要确保你追求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自主权的感受能点燃创造力的火种。学会保护自己的创造力,保留自己的自主权。例如:在我还是学生时,我们的研究生班上有一位本科学心理学和创意写作双专业的学生。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写诗和参加写作课程上了。在我看来他对诗词的爱好远远大于心理学。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当心理医生而不是诗人呢?”他说他希望可以一直热爱写诗,他知道一旦以写诗为生,他的兴趣和天赋都终将泯灭。为了把爱好从截稿时限、公众舆论等强制性影响中保护起来,他选择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诗词则是属于他本真的自主选择。
☆如果你希望奋斗的过程是愉悦的,选择“进步”目标,同时确保目标为自主选择。当我们注重进步(而不是表现)并有很强的内在动力时,我们更会让自己快乐。
☆如果你想拥有真实、长久的幸福,选择满足“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这三个基本需求的目标。避免过多关注名声、威望和财富——即便你能得到这些也无法得到长久的幸福。
例如:如果你和学龄前儿童相处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们才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名、有人气,他们对钱的兴趣只表现在偶尔有想吞食它的冲动。他们在乎什么呢?他们在乎自己是否从看护者那儿得到养育(关联感);他们在乎学习:学爬、学走,学着把木块放到形状相符的窟窿里(胜任力);他们还很在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自主权)。众所周知,试图对婴孩施加管制是件多么困难的事——他们是勇猛的自主权卫士。每当我听别人说起“儿童的智慧”都会很反感,因为说真的,我们成年人聪明多了,起码我们不会把零钱放到嘴里。不过我也要承认,孩子对动力的直觉是完全正确的。他们会选择能满足真实需求的目标,而不在乎其他。这至少部分解释了为何儿童总是比成人快乐。
[育儿]
当我的第一个孩子,女儿安妮卡出生时,我第一次做家长的目标绝对都是“表现”型的。当然我读了很多育儿经,看了很多育儿节目,作为心理学家,我本身也懂得“依附理论”,懂得要积极回应孩子发出的信息。我本来想获得“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的称号,我把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处理得完美无瑕。哈,我原以为如此。
现实是如何给了我当头一棒啊!从一开始,安妮卡就被家人称作“多事宝贝”(貌似现在产生了一种更官方更正确的叫法:需求宝宝)。她从出生到18个月大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不常)以外都在尖叫。因为我太想当“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了,我把她的种种需求和过激反应都当作我身为母亲无能和失败的体现。我什么都怪自己。我每天的心情在焦虑与抑郁中跌宕起伏。我梦到自己钻进车里踩足油门冲出悬崖,然后融入夕阳……从所有的混乱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中解脱。
之后,让人欣慰的事发生了。就在绝望的边缘,我蜷在卫生间的角落里诚实地面对自己,我发现我完全搞错了,因为我的目标从头到尾都是错的。(令人非常尴尬的是,心理学家遇到自己的问题时有可能反应非常愚钝。)根本没有完美家长这一说。相信可以在摸索中把每件事做对,完全征服当家长这个挑战是愚蠢的想法。每个孩子都不同,在你迎接一个新生命降生时,你根本无法期待需要面对的事。
所以我振作起来了。我接受了我不是什么都懂,也不可能什么都做对的事实。我把我的目标从“表现”转变为“进步”。我不再想证明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我的目标变成了“在做妈妈这个角色中不断进步”,并试着学习具体问题所需的技巧和耐心。随着不断地学习,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也减轻了。
我觉得跟刚开始比,我是个更好的妈妈了。我确实是更有耐心了,每次出现状况时我不再觉得天要塌了。据我丈夫所说,跟我在一起更有趣了。同时我的女儿也从一个极难伺候的婴儿(她的外号叫刺儿头)转变成一个甜美、友善、相对随和的小女孩,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我家长目标的改变,抑或这就是正常的儿童成长过程。不论我的转变对她是否有益,都着实改变了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