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在一起聊天。
他说:“老胡啊,你说你当初那么一个文质彬彬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段子手了?”
关于他说的这句话,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他说的“文质彬彬”一方面是指我当初上学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另一方面是说我当初爱写写小文章的爱好。其实这和他后面说的“段子手”本身没有什么相悖的地方,在我的理解里段子手本身只是一个文质彬彬地变异版,但是他说出来的时候,确实是带有一点鄙夷的。
是的,他关于我成为段子手这件事从内心来说是鄙夷的。
原因无他,他觉得我从一个有情怀的文艺青年变成一个市侩的文字贩卖者是不认同的,在他看来如果我当初按照故事主线走下去的话,应该是一个讲述情怀的“书者”,而不是现在这样的靠贩卖情怀为生的“商贩”。同样是说情怀,“书者”和“商贩”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最起码在他看来是这样的。
说实在话,我内心是认同他的,可是人生的道路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编剧和主线的情景剧,我想这个观点应该符合主流观点。我们是这个故事里的主角,但是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明天的发展,所以只能顺其自然。
当初我也想过成为一个观察世界,赞颂世界的歌者。只是后来,带着满腔情怀走向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似乎对我这种热情并不买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领导对我说的话:“不要跟我谈情怀,那东西不值钱。”
不值钱的情怀就无法养活自己,所以故事开始朝着,什么样的东西能够填饱肚子,买到车子,住上房子,有个妻子的方向发展了。
我发现,同样的一个意思,换个说法就能从情怀变成钞票。比如说书的价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说并没有人买账,但是如果说“3分钟,完成从新手到大师的蜕变”追阅的人便趋之若鹜。
很奇怪对吧?
但事实就是这样,在这个浮躁地年代,人们的时间似乎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宝贵,极简、快速、方便、事半功倍是所有人追捧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想从苦寒来”这种过程的磨砺在现在早已被“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打败。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成功都是通过时间和量的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我们却还是依旧渴望着一个能够直达的捷径。
在这种环境下,我还要继续追寻我的理想,那又怎么不作出妥协?当然我还是能够接受我的这种妥协的,最起码我现在还是和当初想的一样在搞文字工作,我可以和朋友说,“你看,我还是在卖文字,不是在买茶叶蛋。”
段子手,你可以说他是个市侩商人,是文字的贩卖者,是文化的投机客,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能够通过这个社会接受发方式来让文化得以传播依旧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朋友似乎对我的言论不买账,他又说了一句,“可是你不觉得你都是在油腔滑调地骗人上当么?”
关于他的这个疑问我没办法回答,确实我也回答不上来,因为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就是这样的,油腔滑调是我的手段,骗人上当是我的目的。
虽然没办法为他解惑,但是我从内心确是不排斥的,任何商品都是需要包装的,然后再通过华丽的外表来吸引客户。就像孔雀,说白了就是一只大鸟而且还是飞不高的大鸟,但是依旧能够华丽的翎羽吸引异性来交配,吸引游客花钱来观赏,这靠的就是包装。
所以我们不是骗子,如果一定要做比喻的话,我觉得你可以把我们比作是服装设计师,我们设计美丽的外衣让我们的模特显得更加动人,我们只是一个裁缝而已。
反正大家都是要用这个东西的,既然无法避免为它花钱,那何不让他即将入手的东西显得更加奢华一点,哪怕只是一句广告词。要知道,花钱也是要讲究花的开心的。
因此最后我给他一个回答,他听了之后满意地笑了,而我也和他一起笑了。
我说:“你不就喜欢我这么骗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