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调研的活动,要找很多学生当助理。因为我有一份勤工助学的活儿,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想参加,但身边的人都参加了,“你傻啊,跟着老师做事不比勤工助学学到的东西有用吗?”
我想,她们说的听上去很对诶。所以,当第二次有老师找助手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跟着老师调研不仅学得多还有工资拿”想想是很美好啊!但是现实没有一次是与我的想象相符的。
老师发来信息说要开专题讨论会,还有什么市里的专家辅导,叫我们“务必参加”。于是我就把勤工助学的工作推了,期待着专家给我们传授些什么学术知识。
两点钟的会议我特意提早了10分钟到。第一位专家是一个女干部,开始我还能清醒地做笔记、拍PPT,但也许是室内太闷也许是她的讲话太无聊,才睡过午觉的我又睡着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睡了很久,但是醒来之后她还在讲,她还算标准的普通话并不好听,睡到麻痹的我睡眼惺忪地看着她,觉得现在很不真实,好像到了晚上,但才三点左右,我已经开始觉得难熬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她讲完,我祈祷能让我们早点走,不过“两位专家”还有一位没讲。
这次上来的是个中老年男干部,这位专家的口音很重,但我还能接受,可是因为之前我已经有很多东西没有听到,我开始变得烦躁,觉得听不下去了。向四周看去,很多人在玩手机,看到老师也在看手机我就安心了,拿出手机刷屏,跟组员们一起抱怨“上错车了”“我要跳车”来打发时间。
我偶尔也会停下来听听他在讲什么,怕错过什么重点,可是想想又觉得可笑,我都一大半儿没听了,再听下去也没用,但还是保持着刷一下手机,又不时停下来边听他说话边发呆的状态。人们是不是老是患得患失,不想付出却又害怕失去呢?
老专家说完又过了一个小时,我没有经验地以为这就可以回去了,诶,只能证明我没怎么开过会,图样图森破,还有领导讲话啊!
等领导发完言、开完会已经五点多了。三个多小时,我觉得是被我浪费掉了。
“开会”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喊“后悔啊,好后悔啊!”“上错车了,我要下车!”但后悔有什么用呢,我这个人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抱怨完后立马能回想起看过的鸡汤文。
但像什么“不要抱怨生活”的文字对我而言是没用的,有效的是:同样的事情在你眼中是负担,但是在别人眼中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你听来枯燥无味的东西或许有的人就能得到成长。(大概这么个意思吧)
那这意思是说,我是一个浮躁的失败者吗?也许是也许不是,等我老的时候或许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真的有人能在这场专题会议中学到经验知识,那么在他们看来这场会是有趣的,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折磨。我想我可能是不适合学术研究吧。
开会的时候我拿手机背单词,我觉得这比听“专家发言”有趣多了,想着未来的好几个月要进行的未知的“调研”我的心就有些发毛,做我不喜欢的事我能全心全意吗?我能做好吗?
想起勤工助学处的老师跟我说的话:“你这个年纪可以去尝试做些不同的事,现在多经历一些你就知道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了,做过之后你才知道这项工作合不合适,你能不能胜任,总比你以后工作了才后悔强!”当时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但现在更觉得这句话很对,也许这一个下午并没有被浪费,它告诉我我应该不适合类似这样的工作。
回到之前的问题,我是一个浮躁的失败者吗?现在时间还允许我犯些小错,我想只要有一样事情我能沉住气做好那我应该就不算一个“浮躁的失败者”,对待那些形式性的东西我允许自己随意,但是没有那么多“下午”可以给我挥霍了。
加油吧!我还能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