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十行采集:
1.出自《诗经·文王》。穆穆:深远之意。於(wū):感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敬止:无所不敬而安于所止。
2.文王之能敬而知止的五个方面:
•为君的道理在于仁。所存的是仁心,所行的是仁政,没有一丝一毫的不仁。
•为臣的道理在于敬。忠诚以立心,谨慎恪守职责,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敬。
•为人子的道理在于孝。事奉父母,常怀着爱慕的意念,竭尽而无所遗,止于孝。
•为人父的道理在于慈。教诲子女成为继承家业的好人,曲尽而无所添加,止于慈。
•与人交的道理在于信。言语句句都是诚实,政事件件都有始终,无一毫之不信。
3.《诗经·卫风·淇澳》是赞美卫武公的。淇:水名。澳:水边弯曲的地方。菉(lù):绿。猗猗:美盛的样子。斐:有文采的样子,斐然成章。看那淇水河湾,绿竹美盛,就如我斐然有文的君子。
4.切磋,加工兽骨、象牙等,用刀具切,再用使之光滑的工具磋。琢磨,加工玉石,先用椎凿琢,再用砂石磨。
5.瑟兮僴兮,赫兮喧兮。瑟,严密之貌。僴(xiàn):武毅之貌。赫喧:宣著盛大之貌。君子其德存之于心,严密而不粗疏,武毅而不怠驰;形之于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宣著而不暗昧,盛大而不局促。
6.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諠:遗忘。君子修身治学到这个地步,自然能感动众人,人们都敬慕他,终身不能忘也。
7.道学,就是讲习讨论。自修,是省察克治的功夫,时刻自省,切己体察,克己复礼,自修自治。自修和道学,是儒家讲的两个进步路径——尊德性和道问学。
8.於戏(wūhū):呜呼。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大家永远不能忘怀周朝创业开国的两位先王。因为他们有无穷功德流传后世。他们创基业传与子孙,这是他们的亲,后世王者,也有所承籍而亲其亲。
9.后世百姓享了文王武王治国安邦的福,乐了他们的乐;安居乐业,享有他们传下来的利。
10.圣人能使那没有实情的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词。圣德在上,大能畏服民之心志,使之化诈伪而诚实。这就是知本。天下之大本,就是教化全天下,人人都相亲相爱,这才是真正的天下无讼。
一行精华: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触动,反思,改变:
1.文王五止:仁、敬、孝、慈、信,给我们做出了自我修炼的终极榜样。
2.《论语》中也引用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经,这里把切磋解释为讲道轮学形式的研习讨论,把琢磨解释为自修。可见学习必须两方面结合,不能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