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放完暑假即将开学,我在学校的官微上看到了一篇推送,讲的是大学生要学“大生”,大学生最重要的使命是学“大生”。
何为大生?
相对肉身,精神生命是大生。肉身终有时,精神无极限。大学,就是要学会过精神生活,简言之,就是要追求真善美。
相对相对知识,德行是大生;相对能力,态度是大生;相对职业,事业是大生,你要分辨请、把握住,哪些是决定你本质影响你终生的。
这是一篇校长写的推荐,大从小生,校长在最后希望我们谨记:不修己身,无以平天下;不善格物,无以致真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所以在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发展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是顶顶紧要的事儿。
当时我深以为然,并把它作为了以后学习和生活的信条。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在一个思绪十分繁杂的晚上,在我即将要将这个信条淡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认识你自己,发展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前几天晚上在宿舍看题看得头痛,出来倒杯水缓口气。
夜色微寒,却十分令人沉静。
正好可以回想下这几天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想着想着,突然觉察到大学就是一个让人野蛮生长的地方。
我们在这肆无忌惮的青春里,做着任何一种可能的事。
我们上课,也会翘课。我们结伴,却常孤独。我们虔诚,但也顽劣。
我们为了一个又一个不像目标的目标而努力,结交了一堆不像朋友的朋友。我们喊着年纪小于我们的高年级女生为学姐,称呼所有能给我们启迪和帮助的年长或年幼者为老师。
有人说大学像个养老院,又像个游乐场。人们在这里花前月下,谈笑风生。有人说大学是一个消磨人意志的地方,夹着梦想的有志青年战战兢兢地从人群中穿过,他们不敢大声喧哗。
每个大学生在往前走的同时,脑中会夹杂些乱七八糟的声响。
他们一边奔波于各类课程,各类活动,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一边害怕地回头看看,怕自己错过了什么,想着能不能捡拾些不小心遗落的异想。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所得,有所收获。于是那些庸庸碌碌或者奔波半生仍旧毫无所得的人提出了大学无用论。
很多人,会去反驳“大学无用论”的正确性,但其实,他们没有想过,“大学无用论”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有些大学生忙碌了四年,学业无成,工作没有着落,他们觉得上大学没有用,毕业后空有一份文凭还不及北上广深的打工族有一份相对客观和富足的薪水;有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局外人,看着大学校园里一次次的宿舍投毒、食品中毒,女生被害事件,觉得大学真可怕呀,还不如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辈子,至少也是吃穿不愁,家庭和乐。
有人说读人文社科类的大学无用,读理工科有用,但当读理工科的学生也无法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时,他们就迟疑了。
那些大学生喊着大学无用论,围观群众也喊着大学无用论,于是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大学无用论,好像在这么一片高呼声中,在这样一系列观念的狂轰乱炸之中,大学无用论已经可以沦为到我们茶余饭后最普通的谈资。
我们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你当然会说,读大学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成为更优秀的人,也为了找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位大学教授曾经指出大学里有用的部分是为了养活我们自己,而那些无用的部分是为了成全我们精神上的快乐。
凡是物质上的享受大多稍纵即逝,而只有这样的无用性带来的精神快乐才会提升我们的境界,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回报于这个社会,带来个体上的自信、充实和快乐。
而这样的过程也会提升我们个人的魅力,你那些无用的精神,给你带来了境界和格局上的改变。
你可以不用去成为一个伟大而又著名的人,不用去成为造福人类的大英雄,但你不能够不关心别人和社会,也不能不去思考和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情怀。
作出七步诗的曹植,在没有被兄长迫害前,这一身学问对于他来说,是无用的东西;被贬伊犁的林则徐,在没有造福一方水土一方人民之时,这一身家国情怀对他来说,是无用的东西;战国枭雄曹操,如果没有身处东汉乱世,一腔雄心、满腹野心对他来说,当然就是无用的东西。
那些无用的东西,在遇到合适的时机时,便会转化成为最有用的东西。
大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难道就像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我认为,大学就是一个让人野蛮生长的地方,这个地方无所谓好坏,无所谓有用无用,这只是一个人成长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人们总需要一个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没有哪一条理论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必须在大学里完成。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精神快乐与自由也会有他凄凉和悲哀的时候,因此对于某些人来说,大学的确是无用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特殊的,你有追求自由而无用灵魂的权利,也不能制止别人谋求物质富足与享受的过程,更不必去为那些没有获得这样一种成长过程的人而遗憾。
但是对另一部分明明拥有着大学庞大的资源却不好好利用的人,大学的确没有用,而且我认为,他也是无用的。他的无用在于不能掌握时机和条件。
在大学里,你可以变得无比好,也可以变得无比坏,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绝对也想不到的样子。
因为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人格多元,充满无数可能性的地方。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尝试,尽快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短板,为自己寻找最有利的机会和可能。
在大学里,去磨一把最最锋利的刀。这把刀可以让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成为你最引以为傲的特长。不要毕业后,身上背满了刀,勉强可以生活,但却没有一把是锋利的。
我们需要在这一片野蛮的荒芜里,开出一条清晰的道。
-end-
文字|雪耳
图片|Brigitte May 的水彩作品
-我是雪耳-
-我写生活 也写成长-
-我在改变 -
-可能更好 可能更坏-
-我喜欢温而不沸-
-对生活虔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