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止读书会以“举世闻名的航海家,创造七下西洋壮举”为主题,在各大社群进行了《郑和之路》这套书的线上读书会分享活动,共有1500余位会员参与,反响热烈。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专门论述:“文皇帝永乐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只,寇穿山,百户马兴(与战)死亡。寻寇苏松诸处。是年,上命太监郑和统督楼船水军十万诏谕海外诸番,日本首先纳款,擒献礼边倭贼二十余人。”
《日本一鉴·穷诃话梅·卷六》“流通”条对郑和出使日本的前因后果也做了记载:“永乐甲申(二年),倭寇直隶、浙江地方,遣使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明年乙酉(永乐三年),其王源道义遣使献所俘倭寇尝为边患者。”
《筹海图编》“直隶倭寇变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永乐二年四月,对马(壹)歧倭寇苏松,贼掠浙江穿山而来,转掠沿海,上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魁以献。”
明人冯应京在其《皇明经世实用编》中写道:“永乐二年,倭寇直浙,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渠魁以献,我于是有什物纹绣之赐,封为日本国下。名其国之山曰寿安镇国山。”
清人俞维麟《明书·戎马志》记载:“永乐二年,倭寇浙冠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乃执其渠魁以献。”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郑和出使东洋,通过与日本国王磋商,使其本国主动出师剿捕倭寇,并绳之以法。日本国王接受了郑和的建议,接受了明朝“日本帝国”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遣使致谢,与永乐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8年,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及非洲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伟大壮举。
郑和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之一,同时是杰出的外交家、军事家,是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医药、科技交流和传播的使者。
《郑和之路》是作者采访海内外郑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探访郑和的遗迹,从政治、军事、航海、经贸、文化、科技、外交、宗教等领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记述和探讨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内幕。书稿融新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填补了一些郑和研究的空白。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郑和的内容和故事,可以看看这本《郑和之路》,相信你会有很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