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当前的疫情,那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病毒在不断演化,但演化趋势是可预测的:毒性会不断减弱,但传播力会不断增强,这是所有病毒的演化规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种新药的问世,最终新冠病毒将会被人类驯服,变得像流感一样稀松平常。
疫情,必将促进药物相关的研究飞速发展,直到彻底控制病毒。然后……人类将会迎来下一种更厉害的病毒,和相关生物科技的又一次飞跃。
当新冠变成旧冠,科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吗?
一、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业效率越来越高。人们在普遍享受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分工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相互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这是个越来越复杂的系统,稍微有一个小小的bug,就会导致系统运转吃力,甚至随时有宕机的风险。也就是说,复杂系统的容错率很低。
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人类社会修复下一个bug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大。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人类的农业时代,大约为一万年左右,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渐加速,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到如今正在经历的人工智能时代,从二百多年到短短几十年,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演化周期越来越短。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人类社会的脆弱一览无余。放眼全球,现在除了中国还在上下一心,努力抗疫,其它无论美欧发达国家还是撮尔小国,无一例外都彻底躺平。原因无它:代价太大。
大城市聚集了最好的社会资源,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高的商业效率,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几乎是不可逆的趋势。
中国的抗疫,有强有力的领导,强大的国力支撑,但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迄今为止仍未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像北上广深这样的经济发达的超级大城市,城市治理水平应该在全世界属于一流水平,再加上中国独有体制优势加持,在疫情冲击下,应对尚且颇感吃力,人力物力捉襟见肘,其他国家也只有彻底躺平一条路了。
下一次,怎么办?
二、重新审视"递弱代偿"
民间哲学家王东岳在其著作《物演通论》曾经提出过一个"递弱代偿"理论。他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也越来越多,这叫做"代偿"。这个理论面世以来,遭到了多方质疑,所以并没有流行开来。
业界尚且难于达成共识,我一个搬砖人,自然无法辨别真伪。但疫情以来,让我重新审视这个理论。
王东岳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越低级的生物,越简单,越稳定;越高级的生物,越复杂,越脆弱。地球上很多单细胞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几亿年,到如今还活得好好的。但很多进化了的高级物种,已经灭绝了。
不仅是生物,社会形态的演化似乎也遵循着这个规律。
试想一下,今天,如果在大城市里断网一天,很多人都会失魂落魄,无法工作。停电一天,怕是要直接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便利,但随着这个系统越来越复杂,个体在极端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却越来越退化。系统越复杂,意味着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差。
以前,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认为他是个“反动份子”,明显“逆人类潮流而动”。现在看来,他是在警告后人:不要为了追求物欲,而盲目发展。
王东岳的洞见,可以说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如果老子是正确的,那么,今天的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
也许,他是正确的。
三、科技的本质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洞见,似乎正在被现代科学不断佐证。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寂灭”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条。这个趋势,就叫“熵增”。如果太阳熄灭了,地球也就完了,你不吃饭,就会死。为了维持系统,需要持续地输入能量,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我们就叫“负熵源”,
所以,万事万物发展和毁灭其实是辩证统一的。从宇宙的尺度上来讲,它的发展趋势就是尽快地燃烧掉自己。物质演变,从尘埃到星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是为了加速能量的消耗过程,也就是为了不断产生“科技”。为了尽快的燃烧能量,就需要更先进的能量燃烧机制。也就是说,能量燃烧的效率是要不断增加的,这个效率,就是我们直观上理解的科技。
新冠来了,各种疫苗和药物相继问世,病毒不断演化,药物研发的效率不断提高,新的疫苗和药物继续跟进。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新冠病毒变成和流感一样稀松平常。天花、霍乱、瘟疫,人类都是这么挺过来的。
所以,科技的本质,就是效率。效率的本质,就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负熵源”。由此可知,科技=负熵源。
为了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科技必须持续加速,给人类社会提供负熵源,以抵抗疫情这样的“熵增”。
于是,科技越来越发达,系统越来越复杂。科技水平和这种复杂之间,互为因果,螺旋上升。
福兮?祸兮?
总之,世界从不美好,世界只在平衡之中。
四、后疫情时代的生存策略
今天看到一条信息,封控期间,某城市某报的一个颇有才气的年轻女记者,选择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不由得一声叹息!
活着,其实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哪一个成年人不是劫后余生?
无可否认,不论科技如何发展,疫情都将深刻地改变社会,改变每一个人。后疫情时代,作为个体的我们,该怎么办?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疫情来了才知道,身体健康,有强大的免疫力,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免疫力,其它所有的“力”,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常识,就每个人的身体条件而言,个体差异是极大的,别人能熬夜加班,第二天仍然精神抖擞,你不一定能;别人能一口气跑5000米跟玩儿似的,你不一定能;别人能够胡吃海塞,啥问题也没有,你不一定能。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和工作节奏,至关重要。
病毒和疾病来了,自身的免疫力,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线。
2、学习力是抵抗人生“熵增”的唯一武器。
这个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资讯似乎唾手可得,但信息发达并没有填平这种鸿沟,反而使差距越来越大。会甄别,信息就是资产;不会甄别,信息就是负债。
而甄别信息的能力,来自于学习力。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新鲜事物,本质上是学习力不足。同样是七老八十,有的人智能手机玩得贼溜,有的人却连公交车也坐不了。
学习力不足,导致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满天飞的信息,别人说啥是啥,没有分辨力,把很多毫无逻辑的所谓“金句”奉为圭臬。比如时下正流行的“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咋一听,哇,这不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殊不知,很多道理的成立,是需要前提条件的,是有适用范围的。比如这一句,就扩大了适用范围。人,赚小钱靠认知,赚大钱一定是靠运气的。不然,那些牛逼轰轰的大人物,一定是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所以总是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内的钱。事实是,他们不是上帝,没有全知全能,他们一定是抓住了人生的某个机遇,赚到了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人是观念的产物。没有学习力,没有深度思考,就会被自己的观念局限在当下,被某些错误观念缚住手脚,动弹不得。殊不知,一句成功的口号,一个错误的观念,是可以让人变傻的,而且一傻好多年。
这个世界上,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也能让你不见天日。人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给人生系统输入新的能量。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不一定能让我们大富大贵,但却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兜底。
学习力,是抵抗人生系统“熵增”的唯一武器。
3、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
疫情尚未结束,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世界的上空,阴云密布。用我妈的话说,叫“槽里无食猪拱猪”。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渺如尘埃,无力改变这种世界大势,更无力改变世界的“递弱代偿”——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
但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掌握自己。——仅仅是某种程度上而已。
人这一生,看着好像很长,其实关键处真的只有几步。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把身体照顾好,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新的东西,去低成本试错。然后,相信积累的力量,用时间换空间,等待量变产生质变。
很多人会高估一天一周的力量,低估了三年五年的力量。其实,人生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事,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你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到那个临界点,就是不会爆发,就是看不到希望。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相信来日方长,但当我们面对一次次的困难和磨难时,勇气会慢慢消逝。谁也说不清,明天会怎样。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只够用来对付生活的一地鸡毛,但是,当你看清了时间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时,你内心会多一分笃定和从容。
疫情总会结束,生活终将继续,科技即将爆发。——别沮丧,慢慢熬。熬,才是生活最深的滋味。
最后,借用《民国之文豪崛起》的一段故事结尾。
王国维问:“明诚对女儿有什么期望?”周赫煊说:“没什么期望。我也不图她以后有什么出息,只要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过完一生即可。” 陈寅恪吐槽道:“你这还叫没什么期望?不管男子、女子,谁不想拥有那样的人生?”
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拥有那样的人生。
一起努力吧,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