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月五日,基督教圣灵降临节,奥地利的法定假日。
维也纳今年的冬天较长,春天又几度乍暖还寒,亏欠了大家不少的期待。所以当日光终于多少靠得住时,整座城就几乎欢呼雀跃着进入了初夏。
在这样一个空气中闪着微光的神奇午后,我没有在阳台品一杯冰甜的Samos看书,也没有荡舟畅泳于近在咫尺的多瑙河上,却枯坐窗边绞尽脑汁,咬牙切齿地憋文!
昨天的写作课上,老师留的作业是让大家用课上学到的技巧,写一篇“爆款文”。
我搜肠刮肚想了几个题材,分别列了大纲做了导图,但又一一毙掉。不是题目太大自己的语言水平驾驭不了,就是内容太偏无法引人眼球。
整个过程中,耳畔一直响着老师的话:
你要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不但要激发好奇还要引发争议。
你的文章能不能让读者实现他自己,帮他塑造他的形象?记住,是他的而不是你的!
时间分秒逝去,面前仍白纸一张。而放眼
窗外……
那片天蓝得透明,阳光明澈而不炫目,洒在身上一片酥暖,并不灼人。缕缕软风拂过如情人的爱抚,蜿蜒的老多瑙河波澜不惊。
远处几只天鹅领着一群野鸭,悠悠然游向河岸,从容优雅地向人们乞食,一群孩子瞬间围了上去。
在这样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午后里,不应纵横驰骋,只应悠游徜徉。
我加入写作课的初衷其实只是提高文字水平,收获到整套宝贵的写作思维方式当然是意外之喜。但这些闪光的认知也让我惶恐——以这个标准衡量,恐怕不光我以前写过的都是垃圾,连以后想写的也离垃圾不远!
但心里又不由存着些许疑惑,难道传统意义的散文,淡文就真的从此不入流,当今只是爆文,厉文当道的天下吗?
何等文字才能帮读者“塑造实现自我并引起共鸣”?
到底怎样才算用文章“创造价值”?
这些问题让脑子越来越疼,而窗外明丽慵懒的阳光,阳光里快乐徜徉的人们,更让我的思路枯竭。
也许只是我现今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与国内闪电般的节奏不太合拍吧。
窗外
一队穿着紧身衣,顶着头盔,一身专业一脸专注的速滑者出现在河边小路上。他们个个弯腰背手鱼贯前行,前后间距不到半米。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彼此间如此近的距离要求他们的动作达到绝对精准协调——前排稍有错失大家就会一起摔得很难看。
一下子想起,搬家后一直事忙,未及把我的几双轮滑从地下室取出,希望轱辘还没锈掉吧!
真心怀念那足底生风,在多瑙岛上倏忽来去三十公里的感觉!……
个人认为,一篇散文无论能否创造价值,起码应该带来美。那些不带功利,只为自己存活,但能大量创造美感的“传统”散文,它们的价值没有降低(文艺的我们必须这样告诉自己),但升不上去的是它们的价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朱自清或徐志摩的优雅唯美,也永远敌不过咪蒙的简单直白,因为文字早不止属于文艺青年。
老师课上倾囊相授的,正是商业写作中自媒体门的各种必杀秘技,对那些早欲将各路大咖暗毙厕中并取而代之的同学来说,当是绝世至宝!
但对于文字还基本停留在中学水平的我来说,谈这些可能还为时过早。
窗外
微风中,一叶叶轻舟缓缓漂过。有独来独往的单桨木舟,有载着一家人的脚踏篷船,还有七八个人协力操作的划艇——其中一条还被装饰成了龙舟模样!
初夏的河水还略带寒意,但已有不少人从船上岸上哆哆嗦嗦下水,然后咬紧牙关招呼同伴。岸上晒太阳的当然没这么傻,于是大家笑作一团。
波光艳影,放眼去,无论船上,岸上还是水中,处处是笑。
在现阶段,我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先努力出顺畅的句子,合格的逻辑。少纠结点儿爆款立意吸睛,也许才能进展更快——还是先打好我的罗汉拳,再琢磨独孤九剑吧!
换句话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通此节,心一下子静了下来。
推开窗,
那夹带花草芬芳的多瑙河气息,混杂邻家花园里烧烤的肉香,酿成了初夏午后独一无二的味道,弥漫整个房间。
在这样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夏日午后,莫纠得失成败,但求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