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若秋《穿透式学习》
思维篇
思维1 如何开启学习之旅
“学习之旅”圆环:召唤、磨难、返回
微型学习:一次次学习小循环
两种学习体验
①对于实际工作中马上就要用的技能学会并用起来
②觉得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什么,但却选错了学习的路径
微型学习
学习马上就要用的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实干对撞—点、线、面
点:是解决具体问题
准确地提问
一、述清楚自己的问题;
二、给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
三、告诉别人,我已经尝试了那几个方案,它们不可行;
四、提问,就这个问题,或者就这个问题的某个方面,您可以给我什么建议?
线:是系统地学习一组知识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知识世界探索时,我们也可以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深入研究他人的模板或完整学习一组方法后,拿我们现有的做法来对照,我们就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技能
面:是全面地对照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外部的知识体系
EMBA的思路
在一个领域工作较长时间之后,我们也可以找机会系统地学习一下。
我们还可以学习其他领域的系统知识,用它来跟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撞
关于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透一个领域
去钻研、学透彻、使用
如果可能,我们应努力地把自己所学教给别人,教会他人,我们自己会觉得更透、做得更好。
思维2 如何把所学转化成能力
把所学转化成能力
“面对已知”
从入门教程到培训课程,再到操作标准
将所学变成入门教程
入门教程的定义
入门教程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法
它比书、讲座更具互动性,更有针对性
一个教程通过例子来教学,提供一些指导信息,让我们可以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将所学变成培训课程
教别人,是帮自己更快、更深、更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式
学习金字塔
被动学习
包括听讲(lecture)、阅读(reading)、视听(audiovisual)、演示(demonstration)
主动学习
包括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 doing)、教授给他人(teachothers)
将所学变成操作标准
操作标准,也就是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f process,SOP),指把经常、反复进行的动作记录下来,形成操作规范,让自己或他人照着做就可以达成高标准的工作成果。
知识创造的螺旋
知识的分类
暗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所谓暗默知识,指存在于我们的大脑和行动之中,没有变成文本的知识
形式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所谓形式知识,指被书写出来、明晰化了并用某种形式承载的知识
用“知识创造的螺旋”看学习
“面对未知”
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
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指的是,为实现目标,在注意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同时,及时且完美地做出判断的能力
三种知识
第一种是学问,也就是客观知识;
第二种是科技,指实用性技巧;
第三种是实践智慧,兼具实践和理性的平衡
思维3 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个人知识体系:把珍珠串成线
我们在学习、实践的路上获得很多知识珍珠。在学习时,我们努力获得每一天的珍珠。然后有意识地抑或无意识地,我们将它们连缀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个人知识体系应该是个人可以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了的知识
从外界获得的知识都需要经过我们自己的转化过程,然后才能嵌入我们的知识体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个人知识体系的比喻:知识小屋和知识支柱
每一知识支柱要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几个知识支柱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形成了巨大的空间,也就是知识大厦
先有知识框架,再碎片化学习
先有知识框架,再碎片化学习
如何先有知识框架?
上一门系统的课程
向一位师傅学习
通过深入地学习一本教材,采纳其中的框架
通过“啃书大作战”深度复制知识框架
第一步:通读全书
第二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第三步:复制知识框架
构建知识体系的对照思维
复制过来的知识框架,学习到的知识点,都来自知识世界,尚未经过我们自己的实践检验。
只有经过实干世界的检验,我们才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
只有在实践中校正认知,通过对照认知(我们这么做可能得到什么)与实践(我们做了以后实际得到什么),我们才能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
如何对照?
对照,就是在行动之前,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应该要获得什么成果,然后在行动后,对照预想结果与实际结果,分析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用对照思维来校正知识体系
第一步:明晰如何做与每阶段的成果
一是如何做,即做的步骤
二是做了会有什么成果
第二步:在行动中对照
在练习中对照分析预想结果与实际结果
第三步:完美时刻
经过练习,我们验证每个阶段的行动,也知道每个阶段的行动会获得什么成果。
最终,我们把各个阶段的行动串起来,一步一步地达成最终的成果,它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方法篇
方法1 如何做学习计划
学习的台阶:从知识到实践的五个台阶
五个台阶的要点:通过实践,成为高手
知识学习台阶:不要成为理论的奴隶
练习检验台阶:尽量早地通过实践去验证
初阶实践台阶:先做出可以运转的东西
深入学习台阶:验证知识,为规模化应用做准备
高阶实践台阶:用实践来超越理论
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的方法
冲刺学习的五天十步
第一天:我们要做的是绘制地图
第一步:设定成果
第二步:画出一张地图
第二天:要在地图上画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要在地图上画
出自己的“行动路径”。
第三步:通过实地侦察,开始把路线图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第四步:确定几条可能的行动路径
第三天:要“钻研要点”
第五步:钻研要点与难点。
第六步:选出最优路径。
第四天:这一天我们的任务是“制作原型”
第七步:第一种原型
第八步:第二种原型,制订工作计划
第五天:任务是我们完成学习过程,拿到成果
第九步:找用户进行原型测试。
第十步:复盘与决定下一步行动。
把OKR引入我们的学习计划中
一是设定定性的目标
二是设定定量的关键结果
三是定期对目标与关键结果进行回顾
四是确定行动计划
方法2 如何为求知读书
两种读书方法
休闲阅读
目的
消磨时间
价值
它扩展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的广度
求知阅读
目的
为了求知
价值
或真正地解决一个问题
或系统地掌握一个已知的知识体系
或修正我们自己的认知、全面更新认知。
求知阅读的5种方法
多本书主题阅读法
先读入门、概览性质的书,再读教材和体系性的书,再读一些就某个专题深入探讨的著作
快速拆书读书法
拆书,是将书中的知识框架、重要知识点拆出来,重组成可以一览无余的形式
空白笔记本读书法
拿出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记录自己所理解的这一领域的知识大纲。
分享笔记读书法
当我们读一本书又确有收获时,我们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分享出去
书的摘录
以一个知识点为纲,摘录数十个片段
书的概述
用自己的话概述全书的内容或一章的内容或一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知识图谱
将一本书整体或局部的知识点与你理解的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
伴随阅读法
在做一件持续周期较长的事情期间,比如历时数月的项目期间,选择一本书当伴随读物,有空就随手翻阅,读五遍、十遍甚至更多遍
深度阅读法:整体泛读、逐字精读、重点深读
整体泛读。
快速阅读,目标是掌握书的整体内容、逻辑结构、主要观点。
逐字精读。
放慢速度逐字阅读,目标是理解作者描述的所有细节和深入之处。
重点深读。
针对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深读,扩展阅读相关材料,目标是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的输出。
方法3 如何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形式
有目的
有反馈
有教导
要点
反馈
给出反馈的角色是导师
心理表征
练习的目标是改善心理表征。
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
通过刻意练习改进心理过程
心理表征
定义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的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两层意思
基本
在练习一个技能时,你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是优秀
高手
当你做一件事情时,你深入掌握了这个行业的高手做事时的心理活动,并按照他们被证明有效的心理活动来思考,从而达到高手的境界
方法4 如何高度专注
工作成果
工作成果=工作时间×专注程度×有效工具
深度时间镜子
深度工作任务时间记录表
工作中的心流(flow at work)
找到自己深度工作的节奏模式
四种和深度工作有关的节奏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禁欲模式”
禁欲模式,就是让你无欲无求,将所有干扰都屏蔽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没有微博。
第二种模式叫“双峰模式”.
这种方式的做法就是,在两种工作生活模式之间切换
也可以称为劳逸结合模式
第三种模式叫“节奏模式”
简单地说,节奏哲学就是每天安排出固定的时间段,形成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格式,用来每天持续不断地深度工作。
也即是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第四种模式是“新闻记者模式”。
一次挤一点点
第一,你得有一项足够大的任务,使你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它,每天都在想尝试着往前进一点
第二,你要对它制订一个精密的计划并对工作进行拆分,保证可以每次完成一点
第三,你已经先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完成了需要深度思考的部分,再每次用20分钟做略浅一点的深度工作
方法5 如何动手去做
做方案:将知识转换为实干的一步
做方案有以下作用
让我们分析现状,搞明白外部世界需要我们做什么
让我们仔细思考每一步该如何做,并反复迭代
做方案会有讨论过程,能帮我们优化
做方案让我们将目标明确地写下来,并考虑如何衡量成果,这让我们在思维上先走完闭环
丰田一页纸报告模板
内容
(1)背景。
提供理解问题的背景。
(2)现状。
现状部分,要把产生问题的整体情况系统地讲清楚。
(3)目标。
我们现在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部分讲的是,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4)根本原因分析。
现在到了解决问题的部分,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5)对策。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6)效果确认。
我们写好一些效果指标,之后检查确认,并填写完整。
(7)后续工作。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还要做什么。
模板
做MVP用最小可行产品验证想法
MVP(最小可行产品)
最小可行产品的做法是把做一个产品的学习过程看成尝试的过程
是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模拟一个新产品想法的核心部分,让用户试用,这样做能帮助我们了解真实世界对产品设想的反馈。
第一性原理
定义
(它就是)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因而也可以说是回到人们第一次发明某个事物时的状态
步骤
第一步,看清现状;
第二步,找到本质;
第三步,从零开始建立新的解决方案。
质脆玩具:做一个随时可打破的质脆玩具(breakable toy),通过平行练习,更深入地理解实践中的选择
含义
我们学习了技术,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中只能使用一小部分,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为了好玩、为了做各种尝试,我们可以在工作之外用掌握的技术开发一个玩具系统。
和工程环境不同,在这个玩具系统里,我们可以随意尝试,甚至乱改乱试让它彻底坏掉。这是为什么这个做法被称为质脆玩具
方法6 如何梳理与提升
什么是个人知识指南
一个小的知识切口,对知识的梳理与总结
我们梳理总结自己在一个阶段学到的,形成的成果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个人知识指南”。它是我们在一个细分知识领域中学习和实践的书面汇报。
如何写个人知识指南
写什么
重点关注如何做
选择小切口,选择自己做过的
如何写
用列表的形式写
把自己知道的写下来
采用金字塔原理和MECE原则
写个人知识指南要避免掉入哪些坑
避免过多的引用
不要重复造轮子
尽量少讲故事
四种方法轻松写出初稿,再反复修改
第一种方式,直接写
第二种方式,答问
第三种方式,现场分享
第四种方式,讲一次课
知识指南清单
(1)奉行成果主义,关注产出。
追问:什么是我造出来的?什么又是我创造出来的?即便是讨论学习,我也要以产出为主轴。
(2)深度复制框架,形成知识的架子。
先借鉴、掌握和复刻一个已有的框架,作为自己可填充的知识架子。英雄之旅是我复制而来的关于学习的框架,在这次回顾时我发现,最初接触时并没有想到它会那么深刻地影响我对学习历程的理解。
(3)要关注未知,知识的架子可留白,也应留白。
留白,就是那些标记为我们不知道的部分。你知道的,可能不重要(你知道且大家都知道的,通常不重要)。你不知道的,尤其你不知道的异常事件,重要得多。你以为知道却错的,是最危险的。
(4)学透关键知识点,把自己知道的聚成大块,并写下来。
这是三个连贯的部分:真的学透,才是脚踩在坚实的地方;聚成大块,会促使自己深入理解,也便于之后再取用;写下来的,才能继续更正更新、修改迭代。读书笔记、入门指南、课程课件、操作标准、个人知识指南,都是可行的形式。
(5)学,要舍得花大工夫;做,要克服困难与诱惑,坚持在一处深挖。
这两者里都蕴涵着所谓的“扎死寨、打硬仗”的湘军精神。做事时,除了坚持,可采用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做法,脑子里要磨砺针对此事的锋利的问题钩子,让它钩起好想法,结出好成果。
《穿透式学习》思维导图
后记总结与感悟
如何通过碎片式学习、掌握知识点到形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指导工作和生活?
整本书作者从思维和方法两大板块并结合诸多成功者的案例加以论证。
这很像心理学一种叫做认知行为疗法的思路:先有个正确的方向和一个合理的框架,然后不断往这个框架里面添砖加瓦。需要知道的是,每个成功者的方法都不同,我们应该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找到自己的节奏,用作者倡导的“笨方法”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内化成自己随时调取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