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中央8套《三妹》又一次“热”播。何三妹这个人物又一次引起老妈的共鸣:“那时候就是这样!”
婚姻大事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父母不同意,你敢自己作主么?一定会打断你的腿!就是聘礼少了人再好也不行!妈妈总是这样说。
尽管我不能理解,也无法理解。但我相信父母的权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No.1。
妈妈嫁给爸爸就是因为姥爷说那个小伙子我见过一次,长得好又懂事。妈妈的婚事就这样被姥姥确定了下来,聘礼则一分不少地用于给舅舅娶媳妇,甚至婆家送的唯一一件花布衣裳也被重新包装送去讨好舅妈,也因此妈妈受了半辈子委屈却无人诉说。
回到电视剧,三妹在小山村教书,教师就是她和她爹2人,三妹还要为孩子们做饭。三妹和同在宣传队的李大庆相爱,却被大庆娘和追求三妹但三妹并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的杨豆筋不断揽和。
部队来招兵,有一个女兵名额,村长找到何三妹说她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一个,我认为三妹迎来的她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这时三妺却犹豫了,原因就是舍不得离不开孩子们和她的爹,当大庆娘对三妹说你去当兵大庆就没有名额时,三妹相信了。
妈妈不止一次的对我讲起,说她11岁时才允许上学,还是在学校老师和二姨对姥姥双重劝说的结果,尽管二姨说她会多干活,妈妈还是天天挨骂,有时骂放学晚不能下地干活,有时骂没人哄弟弟玩,严重时随手扔过来一锄杠。念书不到2年,妈妈堵气说:"我不上学了,给你干活。"妈妈说那时真傻,要是现在挨骂也要多念书。
李大庆听说三妹要去当兵,当然也要去,家里不让就和家中闹了一场,最终如愿参军,却发现名单里没有三妹。相爱的两人海誓山盟,约好了给对方写信。又是大庆妈和杨豆筋在双方收取信件之前动了手脚,成功地让三妹真的相信大庆变了心。
妈妈说要是我就看不出是不是大庆写的信。我倒是觉得,何三妹能当老师,之前又在宣传队搞宣传搞演出,不会写字是进不到宣传队的,更不会被杨豆筋巫陷后安排去当老师,可见是属于有文化的人。
妈妈告诉我,她不念书之后,老师也去家里找过几次,但姥姥就是不答应,姥爷眼光比姥姥好但说了不算。“你2岁那年,我和同村的一帮小媳妇儿坐送粮的车去xx市(60公里),天黑时别人都说明天再回,我不行呀,你小我不放心,一个人去汽车站,刚好碰到一个熟人,就问回去的汽车是几点?‘那边有,你去看。’我学的那些字早忘了,又怕被人笑话,只好说天黑了看不清。”“要是我妈有我爹一半的眼光,怎么会不让我念书呢。”妈妈到现在还是耿耿于怀。
最终三妹和她不爱的杨豆筋结婚了,结婚的第一天就发现了写信的事,于是乎,三妹开始了各种逃避,唯独没有想过收集证据维护自己。最后还是知青江艾艾“骗”杨豆筋离婚,让三妹获得自由,三妺满怀期待和喜悦第一时间去见李大庆,(当年就是缺少这样的勇气呀!)当在门外的三妹看到门内的场景时又一次放弃了直接面对,选择了默默流泪和成全,没有给自己机会,更没有给大庆机会!为什么宁愿相信也不愿当面弄清楚真假呢?
我9岁那年,姥爷车祸去世,没几年姥姥白内障眼晴又瞎了,日子更加紧巴巴。每天吃干饭泡凉水的日子让整日病秧秧的姥姥受不了,那时妈妈已经分出来单过,于是隔三差五回去一趟,带点面粉或烙几张饼子。有一次,姥姥跟了来,因为看不见只能大部分时间坐在炕上,家里仅有的一点面食妈妈只给姥姥吃,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姥姥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家日子真好,天天吃好吃的!”爸爸不常在家,妈妈忙完地里又忙家里,姥姥看了也心疼:“玲子那么大了,你让她念书不让她帮你干活,累你也不多。我养你们那么多也没象你这么累,你们没念书也都嫁出去了。”妈妈告诉我她当时的心情:“我要是多念几年书何苦日子过得这么难?你奶奶经常说我没文化。我可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不识字,免得将来受气!”在妈妈的心里,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在我远到新疆后,妈妈为了给我写信,找人教她查字典,也学会了写一些字。来到新疆后,不用再写信,又都还回去了。
剧中的何三妹在身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依然想着要好好教书育人,在看到不平事时依然尽全力奔走,令人感动。但遇到自己的事时总是拎不清,看着让人就生气。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剧中何三妹当时所处的年代和妈妈的年代差不多,妈妈小时候没有机会改变自己,上有姥姥养儿防老的观念,说女儿早晚都要嫁人换彩礼的,用姥姥的话说不能白养这么大,既使读了书也是要带到别人家去的,下有念书没用做后盾。但何三妹不同,和同龄人相比,她有更多选择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有文化有思想能自己做主,却活得憋屈,让人只有心酸少有同情。一次次被命运捉弄,甚至能够改变时却选择屈从,这是我不能理解或者是我没看懂的地方。
命运多舛,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是命运之手。话又说回来,命由天定,运在争取!更庆幸我们生在了好时代!我遇见了眼光长远的妈!
现在,妈妈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用微信聊天,当然,仅限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