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我初次到乡下小学任教。那是一所半寄宿制小学,只招收五、六年级的学生。
我被分到五年级的一个班。为了能较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互相认识后,我让他们即兴表演,谁有拿手的才艺尽管展示就行。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是没人站起来。我期待的眼神快速地扫视着全班,真希望有一个学生能打破这沉闷的气氛。
半晌,坐在教室第二排剪着平头的一个男孩子怯生生地举起手来:“老师,我唱一首歌。”
“期待你的表现。”我高兴地应着。
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我并没有听清歌词,但调子听着不大对,像是跑调了。当时的我还在琢磨这是一首什么歌,也没有注意到其他同学的反应。
“晚风拂柳……笛声残……”
突然,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夕阳……山……”
“夕阳……山……外山……”他哽咽着,眼睛红红的。
“没事,可以不用唱完的。”我猜想他可能唱不下去了。
“天之涯……地之角……”
他没有坐下,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很快又唱了。只是他没忍住,又哭了。努力的发声变成了些许吼叫,夹杂在颤抖的跑调声中,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教室里异常安静,同学们似乎动都不敢动一下,我也一直站在原地。
本以为他这样的情绪唱完一段就不再唱了,哪里知道他唱了很久才唱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课后了解到他就是众多住校生里的其中一个。开学第一天,学校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更不要说要在这里住下了。
那是我第一次目睹一个五年级的小孩子唱《送别》。歌词里的离愁别绪被他唱得肝肠寸断。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怕再听到《送别》。
六年级临近毕业,他要唱首歌送给大家。一听歌名是《送别》,我急忙问:“这次不会哭吧?”他笑着说:“这次不会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果真,他没哭,微笑着唱完,歌声中还渗透着一些对明天的希望。
我的感悟:小王,你的文字很纯很纯的那种,很有嚼味。从简单的文字中,我读到了你心灵的细腻,这正是做班主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幸福感发生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