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杨熹文用工作度假签证来到新西兰,在这五年间,她从一个无名女青年成长为一个全能女汉子,打工、读书、工作,定居在房车上,成为一名自由写作人。
很多人都是从《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这本书知道杨熹文的,这本书讲述了她在新西兰最初那几年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她出国的最初三年里,最艰难、最孤独中如何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女文青,成长为一个努力的代言人。这本书卖了56万册,很多人都很想知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姑娘,她是如何从一个社会最底层一路开挂,成长为一个小作家的呢!
看这篇文章的你,很大可能也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喜欢读文学,多愁善感、浪漫主义,活得很有诗意,为什么要强调文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呢?几个月前杨熹文见到一位书店老板,很特别,因为在新西兰,现在只剩下他们一家华人书店了,他在这八年间眼看很多华人开的书店都倒闭了,只有他还勉强支撑着。整条街出现几家挣钱最快的中餐馆和保健品店,初次见面,第一感觉就是他很干净,谈吐不俗,头顶上自带光环,不像做餐馆的老板油腻。杨熹文问他是什么让你坚持一直经营书店呢?他说是一种情怀。
前不久杨熹文参加新西兰文化节,遇到了一位身材娇小,气质很好,大概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子,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是位写书画画的艺术工作者。文字的积累比基因的作用还大,日积月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读书与不读书的明星,美不美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十七八岁的时候,没多大区别,那时大家都很年轻,很好看;五年十年过去再看,通过一次聊天,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视野宽不宽、格局大不大;假如再过个五年十年,谈吐气质,一眼看过去,面相、穿着、身材、气质,无形中都透露出一个人的高雅低俗。
很多人说生活忙,没时间读书,当时的杨熹文刚刚到奥克兰,每个月一定都会找时间去图书馆借书,一次大概借二十本。早上7点以前晚上11点之后,都是她的看书写字时间,她给爱好写作的朋友分享了几个写作心得。
一、死命读书,坚持写字,输入输出都很重要
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这个谁不知道,道理谁都懂,但是有几个人坚持做到了呢!杨熹文当初刚刚出国的三年很艰辛,很孤独,但是她立志通过自己站稳脚跟,所以她拼命地打工,她同时打三份工,努力挣钱挣学费。
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才回来,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看书写东西,然后收拾上班,打工每天都有销售高峰,一有清闲的时候她就看书写字,她的口袋里面常年放着纸和笔,一有灵感就记下来,十一点钟回来以后,再把当天记下的零碎的东西整理下,就形成了一篇文章。那一年她读了两百本书,有人会问,这样拼不休息不累吗?身体累,但是大脑很充实,全职工作业余时间写作的人一定有同感,利用零碎时间写出一篇文章,那一篇文章带来的满足感足以抵消你一天的辛苦。辛苦是一阵子的,人不会一直辛苦,人在年轻的时候,在有梦、有热情的时候拼一拼,是你为自己所能做的最值得的事情,太过于珍惜自己羽毛的鸟,怎么能飞得远呢?
再谈输出,今年5月底开始,杨熹文开始在公众号日更二三千字。有人会很羡慕的说,你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东西呀?我却写不出来。其实她也经历过没有灵感、没有质量的阶段,在她呆在家专门等待灵感写作的时候,写的文章却越来越少,质量还不如以前上班时候的好,也没有提高。所以不建议一开始就辞职专门坐在家里埋头苦干,写作也需要素材,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如果你自己的生活呆板无彩,怎么可能写出精彩的故事(优秀的作家能虚构出优秀的小说不在此范围)。
她生日那天决定调整一下写作方式,写归写,生活也要继续,在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写写自己的房车旅行呀,新西兰的生活呀,有趣的人啊等等。她用力地写了,有力地生活着,对生活的观察也更细致了。好报的学员每天写五百字,是个很好的习惯,人是通过记录来记忆的,不记下以为会记得,但很快会发现,事件模糊了、当时的心情也记不起来了。如果想以写作为生,记录是积攒。
二、你的经历是你写作的最好资本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人更加善于写作,比如说那种性格多愁善感、独处的人,一个人写到天荒地老,肯定更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但是最后发现,能写出伟大作品的人,都是人生经历丰富的人。
大家都看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吧,他的作品很善于表达对小人物的怜悯,像《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辈子都是在写作的,要不然怎么能达到这么高的艺术高度呢?其实欧亨利他小时候想成为一名画家,没有成名,后来他去银行当职员,然后他挪用公款被抓到了,送进了大牢。他到大牢三个月的时候,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便拿起笔开始了写作,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一开始他不敢直接投给报纸杂志,因为他是一个罪犯,而是发给一个朋友,由他的朋友再转发给报纸。他的经历很狗血,他把自己的这些经历也间接地写进了很多短篇小说中。
还有写《月亮和六便士》的毛姆,说自己是杰出的二流作家,虽然不是天赋异禀,但是胜在个性鲜明。他写的《人性的枷锁》很厚,有40万字很值得一读,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他的一生放荡不羁,在德国和法国流浪,做过很多份不同的工作,爱过不该爱的人。看他后来的作品,内容很大程度都被他的经历所影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写《余罪》的常书欣,打过架坐过牢才写出这么精彩、反映真实的文字;还有杨熹文最喜欢的严歌苓,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比如说《少女小鱼》、《花儿与少年》,这些故事很多都有她早年在异国他乡工作求学,婚姻失败,独自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闯荡的影子;在写《小鱼多鹤》、《第九个寡妇》等作品时,她亲自去当地体验,只有尽可能还原真相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对于那些想把写作当成终身职业的人来说,建议你多去旅游,认识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事,跳出舒适圈,去亲身经历才有写的素材。苦难的经历,苦难对别人只是苦难,但是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却是一笔财富,作为热爱文学的人会觉得特别幸福。
杨熹文住在房车里,过着吉普赛人式的生活,一方面满足自己对快乐自由的需求,另一方面过着诗和远方的生活,不断积累素材更好地书写。
三、没成功的时候不心急,成功后不跟风
很多人很着急,天天写看不到头如何成为作家呢?听过1万个小时定律吧!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该领域努力1万个小时。写作写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作家了吗?事实上比这个更容易,往往在你坚持不懈、不求回报的时候,还没到1万个小时你就成功了,成功这条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太少了。想成为作家,可以先试着去网站公众号投稿,先成为专栏作家,积累了一点知名度,就会有人来找你出书了。这之前不建议开公众号吸引粉丝,因为你没什么名气,粉丝增加很慢,还不如等你有名气后再开,那时发文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个粉丝的增长速度比现在会快得多。
四、如何面对负能量
写作的人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别人的批评和拒绝。乔任梁是一个群体的悲哀,明星不能长胖,不能变丑,没有陪伴家人的生活,没有规律的生活,不能有隐私,除了钱还剩下什么呢?看起来很光鲜,其实内心很痛苦,很悲哀。
写文字的人看别人的留言要理智,不要把别人那些一时冲动写的留言放在心中,他又不了解你,或许他这天自己心情不好,所以你不参与就好了,也不要花心思去跟他理论,或许你的伶牙俐齿,辨得对方无语可答甘拜下风,但是确浪费了你自己宝贵的时间。
五、一些建议
很多人想成为自由写作人,不是热爱写字,而是热爱自由,才想成为自由写作人的。但自由写作人的自由,完全是看似的自由。自律的人生才有自由,这是杨熹文内心真实的感受,她现在每天在家办公,早上5点半起床去健身房游泳,中午回家,然后去图书馆写字一整天,晚上发公众号文章,编辑整理图片回复读者,经常要忙到晚上11点之后,与之前一边读书一边打三份工的忙碌程度是一样的。想成为自由写作的人,想清楚你自己热爱的是什么,文字还是自由?成为自由人后如果不自律,会比上班的时候更忙碌,更让你烦心。
这几年观察身边的人,什么样的人走得更远?是那些有情怀、有热情、有梦想的人,热爱写字喜欢写字的朋友坚持下去。真心喜欢文字,想写作的朋友要少看励志的书,要多看纯文学的书,励志的畅销的书与纯文学的书相比,纯文学的书会走得更远。如严歌苓的书,她的作品里面也有励志的成分,但是这种励志与前面的不一样,它永远不会过时。
努力不是天赋,而是一种习惯,年轻时养成努力的习惯,你就成功了一半,但是不是盲目的努力,而要为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去努力。好的句子要摘抄下来反复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的,是如何论证的,他的叙述逻辑是怎样的?没有摘抄还不如不阅读,看完一本书后,再找好的句子学习这种写作手法,以后自己可能会用得上。
每一棵树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供给枝叶花果养分,然后开花,芬芳所有经过的人;结满果实时,分享给所有经过的人。
我也愿做一颗持续成长的树,不断强大自我,再惠及身边的人。
喜欢我,就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吧:enya-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