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圈微课_作家杨熹文分享
主持人李喆致开场词。
然后是八零后作家杨熹文靓丽登场。
杨熹文是那种有才且颜值高的美女。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选择出国打拼靠才华站在这个世界上。
下面是美女作家的简介:
她出生于1989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去了新西兰。在新西兰经历了打工、读书,定居,自由写作。从一无所有到浑身故事,从一个娇娇女到女汉子,用了五年的时间。现在住在一个中巴一样的房车里,是一个自由写作者。
已经出版了两本书,分别是《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今天的微课主要分享怎样利用夹缝时间来实现写作梦想?
第一,舍命读书,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
杨老师从她的房车讲起。
她说,她在房车上已经生活了一年多。房车是一辆二手的中巴车改装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都有。卫浴,炉灶,烤箱,储物柜等等。夏天,她就开着房车到处旅行,冬天则努力写作。
出国前,她是一个循规蹈矩,被认为不会有多大成就的姑娘。出国后 ,竟然从社会底层,一路奋斗,成了著名作家,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她说,是读书和写作把一个姑娘的孤独变成华丽的人生体验与成果。
出国最初三年的日子非常艰辛,非常孤独。
因为出国的时候她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立足,所以在最初半年的时间。疯狂的打工赚钱,攒读书的学费。后来读学位的时候,还打三份工,只为生活。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是早上七点钟出门,晚上十一点之后才进家门。
就是这样忙碌,她依旧坚持写作。
她当时住在奥克兰。奥克兰华人特别多,图书馆华文书籍也非常多。她每个月,一定要找一个时间。开着那辆二手车,去图书馆借书。通常是二三十本。这些书都是早七点之前晚十一点之后看的。
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早上五点钟起床,看一个小时的书。有时候写写东西,收拾收拾就去上班。她打工的地方,几乎都是服务行业。比如中餐馆,咖啡馆,酒吧等。这些服务行业,每天都有销售的高峰期。有几个小时会比较忙碌。剩下的时间,如果比较清闲。员工可以有时间,看看手机聊聊天。而她呢,就掏出一本书来读或者写点零碎的文字。她的员工服装,有个小口袋。她就在里面放支笔,放几张纸。一旦有灵感,她马上找时间写在纸上。晚上回家的时候,泡一杯咖啡,把白天所见所闻,以及记录在纸上的文字整理成文章。
她说,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脑袋还会有这样一幅画面。在中餐馆的后厨,坐在纸盒箱子上读书。油盐酱醋都放在她的面前。但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她都读了二百多本书。
也有朋友经常跟她说,那你不睡觉吗?你不休息你不累吗?她说,身体上是一定累的,但是大脑就非常充实。
如果利用零碎时间写了一篇好的文章。那么,那篇文章带来的满足感,可以抵消一些辛苦。
她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的是这样讲的:人不会一直这样辛苦,趁着有梦想,有热情的时候拼拼,这是你在年轻时能为自己做的最好回报的事。太珍惜自己羽毛的鸟,怎么能够飞得远呢?
她现在在做自己的公众号。公众号叫作: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她是五月底开始在公众号每日更文。每天写字强度大概在两三千字这样。
因为在做公众号,每天要写这么多字。有的朋友就对她说,真羡慕你,能够写。我也喜欢写字 ,但是我写不出来。
她说,就一直坚持写,就有的写了。她今年开始全职写字。
每天写文,不一定都讲大道理。有时就写她的房车旅行,有时写她的新西兰生活,有时写她的心情。用力去写,对周身事物的观察就更细致了。
她之前参加了一个公众号的分享活动。在他们那个群里,大家每天写五百个字。她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人是通过记录去记得有些事情。以为自己会一直记得,但很快就会发现事件本身变得特别模糊了,事件发生时的心情,也记不得了。所以,如果想最终以写字为生,记录是积攒素材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那么第二点,经历是写字的最好的资本。
她说,以前认为最适合写字的人,就是性格多愁善感,喜欢独处的人。在阴暗的小房间一个人写到天荒地老。后来发现有很多人的书写状态不是这样的。能写出更伟大作品的人,往往在人生中有着丰富的经历。
比如: 欧亨利短篇小说。他非常擅长表达对小人物的怜悯。像《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等等。这么伟大的作家,你也许会觉得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写作。但是欧亨利在年少的时候,他其实是一直想当画家的。结婚后,他在银行供职。供职期间就出现了账目的问题。本来案情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他开始逃亡。被抓回来之后,情节严重了,他就被送进了监狱。
在服刑的三年期间,他才开始写作。他的名字欧亨利,这是笔名。就是他在狱中为自己起的名字。当时他用欧亨利这个名字写作,他不敢直接投稿给报社和杂志。是先寄给朋友,再转交给报社。他的这个经历 ,后来就直接间接地出现在了他很多有名的小说中。
再比如: 作家毛姆。他的一生,写过很多书。他自称是一个二流作家。他说, 我绝对算不得是天赋异禀,但胜在个性鲜明,好歹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毛姆的著作《人性的枷锁》。这个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这是他本人的一生的血泪的写照。他一生放荡不羁 ,去德国法国留学流浪。他做过很多份不爱的工作,爱过很多不该爱的人。
坎坷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作家。
她倡导人们应该多旅行。多认识有趣的人,去尝试不同的生活。跳出舒适圈,有亲身经历才有写的素材。
作为热爱写字的人,应该特别幸福,因为苦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苦难。但是对于写作人来说呢,就是一种财富。
她住在新西兰的房车上。她也是在通过这种吉普赛人的生活,满足自己对于快乐和自由的需求。
用这种方式增加更多的感受。
下面她分享的一条写作的经验就是:没成功的时候不心急,成功了之后不跟风。
她说,我们都听过一万个小时定律,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在这方面努力一万个小时。
比如说写字写一万个小时。往往在你不求回报,坚持不懈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她推荐的几种投稿的方式。
可以先尝试去一些网站公众号投稿争取成为专栏的作家。当积累一些知名度,自然而然会有编辑找你出书。在这之前,不太建议开公众号来吸引读者。因为在你没有人记得时候,去做公众号其实就是在浪费精力。那么,有一些名气的时候再去做公众号,就是事半功倍。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出书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儿,但是血淋淋的事实是这样的。现在出书的人可能比读书的人还多,出书不只是成为作家的一小步,重要的是这之后长久的坚持。继续写自己热爱的文字,不盲从,不跟风。文字隐藏不住太多的东西。一个人写的字传达的感受,读者很容易从中看见你是否真心。
写字是一件和情怀有关的事。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只有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你才能有写字的客观条件。但万不可因为经济收益儿去写字。因为到时候你会知道写字带来的收益,有时候非常微薄。
最后,探讨现在自由写作者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自由的写字人,很多可能不是因为热爱写字才成为自由写字人的,他们是热爱自由才成为自由写作人。
其实,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她在新西兰的时候,就会在家办公。但每天是这样开始的。早上五点半起床去健身房,然后去游泳接着回家。或者去图书馆写字,写上一整天。晚上,发当天的公众号文章,回复读者。睡前读书,放下书大概就到了十一点钟。这样的生活和从前一边读书一边打三份工时候的忙碌,差不多或者说更要辛苦。
最近几年观察身边的人,走得最远就是有情怀,有热爱有梦想的人。她说,只要你坚持下去,相信不久你的名字一定会写在某个耀眼的平台上。
她喜欢读的书都是文学性质的。像严歌苓老师的书籍!移民的故事她会非常喜欢读。她为自己定下了至少读一百本书这样的目标。也会广撒网。读一些很多其它的好的书籍。其他类型的书籍,尽管不是她所感兴趣的方面。但是给她的人生收益也是非常大的。
她写的文章都是记录生活状态。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是在一个非常小众的网站。就是相当于找了一个别人都不认识的博客,然后分享在新西兰的打工经历。是这样的一个挣扎的过程。
如果喜欢文学的话,那么在最初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广撒网。每样书都读一些,这对你自己日后的不管是写作上还是事业上 ,都会非常有价值。
在写字的过程中,经历永远是你的第一出发点。你的经历越丰富,你的经历越真实,那么你写出的东西就越可靠。可读性就越强。价值意义上就更高。
她说,文艺青年都喜欢读书写字,多愁善感,浪漫主义。活得非常诗意。之所以要强调文学在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是有实例:在几个月前。她说她认识一位经营书店老板。这家书店非常的特别。因为它是新西兰,唯一一家华文书店。八年里,整条街的三家华文书店倒闭,整条街出现赚钱最快的中餐馆和保健品店。唯独他还坚守着阵地。她说第一次看到他,脑海里就出现两个字干净。同样是人到中年,书店老板和中餐馆的老板就非常不一样。书店老板身材匀称,谈吐睿智头顶上自带光环。
她问他,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开这家书店的呢?他非常简单的告诉她情怀。
而在前段时间她去参加新西兰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在文化节中,她看见一个四十几岁的女人,中国女人。她的个子非常娇小,但是整个人,气质不凡。她静静地在那里翻书。看起来就像是一幅画。后来经人介绍才知道,她是个写诗画画的艺术工作者。她觉得有时候文学带来的改变比基因的作用还要强大。日积月累,就成就了一个人的气质和气场。
再来看看身边是喜欢的明星,美人和帅哥很多。但,一个人读书与不读书是不一样的。也许十八岁的人之间没有太多差距,大家都年轻都好看。但是五年过去 十年过去。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很容易通过一次聊天。看这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有多高,视野有多广,格局有多大。而再过五年十年,就会发现。不仅仅通过一个人的谈吐,能区分出高雅和低俗。一眼看过去,穿着身材气质,这些都在无声透露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最后,希望你会因为写字这种事情,而一直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