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个好觉。
最为一个职场女性,两娃的妈,我特别羡慕那些生了几个娃,事业还特别成功的女性。 一次,我遇到一个偶像: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Jennifer Widom,俩娃妈,数据库领域顶级大牛。 我跟一群年龄相仿的女研究员,热切地想从她那里得到一点真传。她说,只有一条建议的话,那就是找一个跟自己五五分担家事的老公。结了婚的,没结婚的,大家都沉思了:这是不是说我们都没救了呢?纵观周围的第一性别人士,这五五规则一上,分明只有离婚还有坚持不结婚才是解决方案啊。
用职场女性做例子,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长期高压力,时间紧张,日夜无休,体力透支的多任务场景。忙到喘不上一口气的时候,还要保持对客户(孩子)的耐心和自觉自愿的持续投入。很多时候,工作日白天的工作,一样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专注度,一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起,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组合,最后只能以透支健康为出路。
然而,透支健康只是带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压力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难控制,工作无法进步,压力越来越大。 打破这个循环,才能将工作和生活拉回正轨。正轨,意味着,以健康的状态承担更多的工作,而不是以降低工作生活水准来换取健康。如果你正处在这种状态,如果我只能给你一条建议,那就是,好好睡觉。
睡眠是我们修复身体机能的无法替代的功能。 对于压力人群,心脏和大脑是两个容易受损的器官。 跟皮肤不一样,成年后的心脏组织,受伤后几乎不会自动修复。而大脑也有特殊之处:它的内部没有循环系统可以随时排出代谢废物,其排泄机制只有在睡眠时开启。
紧张压力让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因为它要负责给你全身运输更多的氧气和能量。想想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活时,如遇野兽袭击,心脏马上会快速跳动,给四肢提供充足的血液来让他们或逃或打。野兽不是一直有,所以压力也只是暂时的,心脏也越练越强。然而我们的压力却会持续更久,如果没有有效的放松机制,心脏就会受损。 正是深度睡眠,给心脏带来深度的放松。
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会在大脑中产生相当的代谢废物。 而这些废物,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能排出。 大脑组织在睡眠时会略微收缩,多出的空隙会成为代谢废物的排出通道,联通到头皮的血液循环系统。如果长时间没有深度睡眠,那么这些代谢产物就会一直积累,产生一定的毒性。 长期缺乏深度睡眠,也会造成大脑的循环不彻底,累积效应造成不可逆损伤。
那是不是多睡觉就能解决问题呢? 很可惜,不是。良好的睡眠并不意味着长时间的睡眠。睡眠的质量才具有决定性作用。 具有恢复作用的睡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深度睡眠,对应肢体和器官的恢复,一种是快眼动睡眠,对应大脑的恢复和记忆的整合。 记忆的整合对学习和创造性活动非常关键。记忆的整合对我们的情绪稳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日常生活工作的各种事件不能以合理的方式整合到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里面,它们会游离在外。那些不良事件的不能整合,会对我们的精神状况造成长期的刺激。
在生育孩子的年龄,我正好面临着事业的重要转折,什么都丢不起的压力,时不时地让我感到痛苦万分。 我并没有意识到在同一期间,我的睡眠也糟糕到了极点。由于对大脑认知专业的兴趣,我逐渐从睡眠专业书籍以及认知领域的演讲等学到了相关知识。当知识的积累形成了行动指导,我终于把睡眠调整回来(回到高中之前的状态),世界仿佛也慢慢变亮了。 在后来同样忙碌但充满生机的日子里,我从心底深深的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拯救一个职场妈妈的,不是老公,不是老妈,不是老板,而是我们的睡眠。
在调整时期,我记录了自己的睡眠数据,每晚总时长,深度睡眠时长,和快眼动睡眠时长。总时长的参考价值是最弱的,因为它本身不能反映睡眠质量。 在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一天后,一般深度睡眠会增加;而一天高强度脑力活动之后,快眼动睡眠时间会增加。然而,这个前后变化关系并不是必然的:如果经历过分紧张的一天,入睡前的心跳不能降下来,这一夜的两类睡眠都会变得很少。即使睡满8个小时,第二天仍然感到紧张疲惫没有消除。 可见,睡眠是一项有待学习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能需要系统的健康认知的升级作为基础。
在刚刚开始写作的几天内,我又一次系统得经历了一次睡眠调整。第一天睡眠规律完全被破坏,夜里兴奋转而疲惫,睡了5个小时。第二天,第三天,刻意延长睡眠时间,而两项高质量睡眠仍然很低。可见机械性恢复的作用不大。 第四天,第五天,继续调整,深度睡眠每晚达到4,5个小时。这时候才真正恢复了。而经历了这个过程,写作才算真正的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后面,我会逐步展开睡眠以及整体健康的个人心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明朝燕,计算机博士科学家,两娃的妈。前半生享受随意写东西,后半生煎熬写科学论文。这不,结合的时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