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记不住重要日子的人。所以对于填写档案表格来说,内心害怕及抵御,能拖就会拖到生死线的时刻。
我知道,越是怕什么,越来什么,越是直面,就会越简单。
所以,特地腾出一段不被打搅的时间,泡上一杯明前茶,把桌上东西理干净,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开始填写。
二
户口本找出来,各类证书找出来。还不错,该要的数据资料都在。
“研究生论文的题目”,什么鬼?这是多久了,电脑都换了几台了,不知还有存否?费了点时间,还是找到了。当时读书的各种情节随之一一浮现,所有片段在追忆里似乎变得更加美好。
面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栏目时,被困住了。这些至亲的“出生年月”,是否能准确无误被填写?
我幸庆在某一天,记下了所有人的生日。那么,出生年份呢?
爸爸妈妈几岁?公公婆婆几岁?兄弟姐妹几岁?
运用逻辑关系能推算。比如兄妹每隔4年,父母差5年,公婆差10年,爸爸和公公差1年。但问题来了,如果今年77岁,那么是哪年出生呢?不要笑话,一个数字极其不敏感,不严谨的人,这不是个容易的题目。
在创意人的思维里,“精确”是个痛苦的词汇。
打电话问老爸,连打了三个都没人接!
打电话给牛柳,会议中拒接。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防御的过程,怕算错要承担责任。所以主动用寻求帮助,以转嫁风险。
当然,基本算数,还是能一一搞定的。
三
上交表格的时候,这么认真的数据其实并没有多少参考意义。因为这些并不是重要信息,比不上“工作单位”的价值。
但是,却很开心。不仅是因为我记住了至亲的日子,而是在这个春天的阳光明媚的下午,跟他们有了浓浓的连接。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00年代,每个人都出生在独特的个性鲜明的年代里,起点不同,轨迹不同,不妨碍我们交集为一家,而且这般和睦,其乐融融。
为什么能做到?我很好奇。
知乎有一句回答,是这样说:
没有什么是只有通过结婚才能获得,但有些事情是只有通过结婚才能付出。
是的,是索取,还是付出,摆正位置,什么都迎刃而解了。
我想,我们这个小家和大家,除了努力经营自己的家外,眼里有人家。或许,这就是秘籍所在。
晚上,记得白天爸爸没接电话,立马拨了一个过去。老头老太正在看电视,跟我说这个月,鲜笋不断,表姐呀,舅舅呀,这个亲戚,那个亲戚,都想到他们,不停地给他们送。
我乐了,这般有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这对可爱的老头老太是多有魔力呀!
(4月9日 坚持写作57天 坚持跑步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