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后劲很大。
《出延津记》这部分是旧社会底层百姓的群像。是对老杨以及老杨三个儿子成长过程和生活遭遇的描述。在诸多事件中,重点关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因不同世界观、不同习惯、不同角度引发的情绪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中产生的对人性共性的思考。
《三体》中说,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吸取教训;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人性的冥顽不化,站在时间的维度看人类历史,就显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以杨百顺为主角的人物群像生活中也凸显阿德勒的金句:“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但也是幸福之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杨百顺因为跟其他人“说不着”而关系紧张,导致历经很多社会工作的毒打;比如:跟父亲兄弟等家人“说不着”,跟妻子吴香香也是各自揣着心腹事,跟杀猪师傅老曾、染坊的老蒋等人也是不欢而散。又因为能够理解他、跟他很近乎的人,最终彼此很治愈,比如:教堂的意大利教父老詹能说进杨百顺心里,老詹还给杨百顺改名叫杨摩西,作为老詹的徒弟,杨摩西的后半生已经被“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洗礼;再比如:五岁的巧玲能跟他滔滔不绝。
为了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倒插门改姓吴,吴摩西以为从此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却一步步沦为吴香香的棋子。吴香香为了前夫姜虎留下的馒头铺不被前老公公老姜和小叔子夺回,就撺掇着吴摩西杀了老姜一家。阴差阳错中吴摩西捅死一条恶狗,却震慑了整条街的人,从此吴摩西过了一段平静日子。
短暂的平静后,吴香香又催着吴摩西跟人合伙去山西贩葱,前夫姜虎就是山西贩葱期间被山东人扎死的。这次吴摩西顺利的倒卖几车葱提前回家,发现了吴香香跟隔壁银匠老高的奸情。吴香香奸情败露,抛家舍业跟银匠私奔。从此吴摩西无依无靠,唯有跟吴香香五岁的女儿巧玲相依为命,这孩子也是吴摩西一生中最“说得着”的人。
女人跟别人私奔,这事不能就这么完,要去找,这是民间的规矩。姜家找上门也是这个意思。可对吴摩西来说这一切已经结束,即使找也是假找。带着巧玲出门,计划找个地方住几天旅馆,回来就说没找着。可人生的剧本一定不会这么平淡,新乡东关旅店五岁巧玲被卖老鼠药的老尤拐跑了。
吴摩西心里已经杀了很多人,唯有五岁的巧玲占据不一样的地位,因为他俩说得着。吴摩西从出来假找吴香香和银匠老高,现在开始发疯一样找巧玲。历经磨难,寻找巧玲无果而终,正当吴摩西弹尽粮绝在郑州站扛大包维持生计的时候,吴香香挺着大肚子和银匠老高跃入他的视野。人生就是这么有趣,在你为追逐一个目标苦苦努力无果的时候,总会冒出来另一个让你欣喜的由头。
吴香香跟吴摩西过了一年多,一直没怀孕;跟银匠老高跑了半年,就扛上了肚子。吴摩西降不住吴香香,老高降得住吴香香。这就不是一个把谁杀了能了结的事。就是把人杀了,也挡不住吴香香跟吴摩西不亲,跟老高亲。他们骗了吴摩西,但没骗他们自己。这么说,倒是吴摩西错了。吴摩西又转过身子,回了货栈。唯一让吴摩西恼火的是,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吴摩西一辈子没有想出来。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千里难寻。
吴摩西寻找巧玲就是践行这句话;吴香香抛家舍业跟银匠老高私奔也是诠释这句话。我们行色匆匆,苦苦追寻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