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讨论一下电子词典对于主动词汇学习的意义,讨论和展示一些不同的词典的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必要性,回顾一下现今电子化手段对于词典的加成与词典出版模式的新的可能性,最后通过一个单词的例举具体说明不同词典的特性内容,欲传递作者对于它们各自的精当和巧妙之处的赞叹。
电子化出版及新趋势。词典自问世以来都是以大部头的形象问世的。其内容虽然精当然而受限于篇幅排版只能局促。所以各大出版商纷纷转向电子版。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就像其它的出版物,这样的趋势就导致了一种模式的颠覆。因为电子的格式是可以零成本复制的。在各种词典软件平台问世之后,各地的爱好者纷纷“制作”相应的不同词典包。到如今,“免费”的词典包资源已经浩如烟海,几乎到了繁华渐欲迷人眼的地步。在“侵犯了”各个出版商的同时,这种现象倒是大幅降低了学习者能接触到那些精良的词典的门槛,大幅普及了通过词典学习单词的机会。单就这个方面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想完全没有必要干预、或抑制。所需要的,或者就是一种模式以至理念的更新。所以本篇欲就这一点再展开一点题外话。
首先,我想站在经济文化的高度下一个定义,即“付费是一种爱的行为”。因为你热爱某样事物和它的创造者,所以你交换出自己的支持,付给他,这就像是我们的两千多年前的墨子所说的:爱、利一致,加爱必加利。如果你虽然爱他,但是却不曾有过丝毫的作为和利益付给他,那么这种爱就是空洞的,这样的说爱者就是虚伪的、没有参与性的、没有主体人格的,以至于是丑陋的、灰暗的。因此,不管怎么说,在经济中,付费代表了一种健康的、有爱和活力的文化,我想是没有疑义的。也就是说,付费仅仅只能是出于个体的绝对的自由意志。如果哪怕有半点强迫,那么这种行为的健康度和持久性就要打折扣。那么所以是不是可以推论,在一种良性的经济文化氛围的主导下,哪怕是可以无限享用免费的试用权,其参与者仍然会出于自觉的目的,履行健康的、持久的支付行为,它会在一种完整的自由意志的保证下产生。现在来考察一下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与其内部潜在的壁垒。可以说,这种方式仍然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有一个隔阂。由于在购买之前消费者无从知道该商品的使用体验,同时即使获得了这样的体验,由于缺少与同类的更广范围的商品的比对,导致他们对于该商品的认知是不完整和不对称的。即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使得商家能够在价格和内容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从而使得消费者受到潜在的损失。当然,这里面永远有正反两面。永远有那些诚实努力的商家和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就像同样是做广告,永远有那些名实相符和那些虚伪浮夸的夺人眼球的广告。而只要存在那些负面的可能性,消费者的绝对自由就得不到保障,他们的支付意愿和持久热度就会大打折扣。更不巧的是,由于这种模式永远有一个黑箱包裹在外面,实质上对于良心厂家而言,和那些投机者是处在一个非常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的。试想如果一切都在光天华日之下,所有的优的、劣的商品都直接呈现在消费者眼前并且能为他们所随时体验,那么那些实力派就会轻而易举地脱颖而出、摆脱不必要的干扰。所以说,支付本质上就是一种爱的主动行为。也只有这样,这种行为才会是积极的、真实的、持久的。而要产生爱,首先要有接触到对方的机会。如果连接触的办法和渠道都没有,那么又如何产生爱呢?就比如,本篇所提到的如此精当的诸多词典,若非词典包的普及,笔者都是闻所未闻的。所以更无从谈起付费。虽然笔者心中有一些关于主动学习词汇的想法,可是如果没有可以简易获得的词典资源的支持,这种方法也是不见得会有什么发展空间的。而如今良多受益于这些词典的精当巧妙的呈现,产生了对它们的赞叹热爱以及对出版商的敬意,那么最终笔者就会考虑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一份正版以做收藏。所以,更普遍来说,是不是应该给如今包括开源软件行业在内为代表的、电子化出版的新趋势一个肯定的定位,同时给出在其发展方向上的更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词典电子化和词汇学习。就查词典及这种学习词典的方面来说,电子化的便利不在于一点半点。首先,便携和排版上的方便就不用说了,这显而易见。光这两点就已经减少了学习词典这种方法的的极大壁垒,使得它能够成为一种日常学习习惯成为可能。另外,再查词速度方面,亦是不可与纸质词典同日而语。还有,再词汇学习中,互相的关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电子词典能做到时时地快速跳转、比对查询,而这又是纸质词典万万做不到的。又比如,词典软件可以同时加载多部不同侧重、不同角度的词典,单次查询就可以呈现所有的不同的词典资源,方便阅读。所以,类似mdict,lingov等的词典软件实际上是有其绝对的存在意义的。它实际上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平台”,挂载词典资源的平台。至于具体怎么把这个平台更规范化和建立更良性的生态,我想主体思路仍然不脱离与上一段的核心内容,然后就是建立关于出版商、使用者和第三方制作者,还包括平台本身之间的更通畅和有序的良性连接。
下面结合具体词例展示一下笔者所遇到并选择的词典包。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广大爱好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像笔者这样的普通学习者是绝然接触不到如此多的优质的词典品种的。而如今既然笔者能够遇到这些资源的九牛一毛,并且能够通过它们大开眼界,以至于如饮甘露、望梅而止渴,则不如把笔者所遇到的这些资源再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这些文化遗产能为更多的人以更低的门槛所体验、接触。首先,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关于词汇学习的想法,结合先来者的推荐,在寻找词典的过程中,发现大致可以把各种世面上的词典分为如下几类,都非常的独特:1.学习型(往往是双解)2.解释型 3.教学型 4.活记型 5.权威型
属于1的包括,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gary 和朗文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双解版。这两部词典都评价很高,属于学习型词典,即用以解释的词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方便学习者。汉译挺重要因为往往在贯通的时候只想看一下汉译,加快速度,获得一个初步印象。而这两本词典都挺全的。笔者用的版本是较老的OALD4和LALD4,但是反倒都比较经典,离版权问题也更宽松一点。
属于2的有,AHD,WBD,CED。解释型就是不局限于入门词汇,用英语来给出本词条的等价描述。之所以选择这三本是因为笔者喜欢他们的释义风格和例句,都是非常的人性化、而精当优雅的,都是可以品读的那种。特别是WBD,笔者之前是闻所未闻。它虽然基本是1976年的老版本然而内容却出奇地可读,有胜于其它两本,非常地惊艳。笔者在阅读这一类词典时,不太喜欢过于短促的释义,和过于注重规范定义的释义,而倾向于告知性的、面向读者型的释义。它们往往是描述性比较多,不至于过于短促而唐突。
属于3的有,Collins Cobuild 和 Vocabulary.com. 教学型就是并非给出单词的词条型解释,而是以教学的口吻,通过一整句话或一小段话来提供给读者一个微阅读语境,以此来告知读者该词的意思。这一类词典别具一格,给人以不同的角度去认知的切入口,而这两部词典就是这一类的代表。
属于4的有,BBI collocation; The New American Roget's College Thesaurus; WordNet; 三本。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理由可以参看本篇的上篇中关于认知单词的讨论。这三本词典中第一本是带入语境型的关联词典,在这一类中,选择BBI是因为似乎只有它符合笔者的用意,是倾向于还原单词本身在语境中的意义的,而其它的类似词典则更像是写作的工具书,相比之下显得单薄些。后两本都是倾向于呈现单词之间的静态关联的。之所以选择ARCT,是因为它在thesaurus中还编排了属类层次,独树一帜,且符合笔者的目的。WordNet也是如此,每一个解释都有类似Syn,Similar to,Ant,Hyper,Hypo等丰富和到位的层次关联词的展现,视角非常地独到,制作也非常地用心和精良。
属于第5类的有,W1913即韦氏大词典(1913年版)和SOED精简牛津英语词典。这两本分别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标志,解释皆求规范和精当,所收录的例句也都是出自名人手笔。这两本可以在最后参阅一下。因为它们侧重规范语言环境本身,所以在释义单词时侧重于下精确定义,读起来可能相对比较艰涩。但是如此也有一种非常科学和到位的感觉,再者它们的例句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为何用韦氏1913年版,因为据说这一版的解释更加精妙。有一篇英文文章推荐这一本,说本土作家手头就是这一本,且版权已过电子词典首选它云云。而笔者看了一下,这一版相对于当下的版本来说解释确实更加人性化一点。
以下就词条篇幅较短的analogy一词给出部分词典的截图,方便读到本篇的读者的参阅。如今获取优质词典的门槛已经不高,如果读者更有心去寻找,也将得到适合自己的更多的资源。不过我相信以本篇介绍的这些词典,结合笔者上一篇所谈及的词汇认知方法,已经足够读者去探索、发现和“遨游”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