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说:“在俄罗斯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如此的盛赞,高尔基自然当之无愧。可是,谁会想到,写出这样打动人心的作品的大作家,成名前竟然是一个穷困的流浪汉呢?
1868年3月16日,高尔基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匠家庭。三岁时,父亲早逝,高尔基与母亲一直住在外祖父家。母亲死后,外祖父家逐渐破产,生活非常艰难,所以只上过两年小学,高尔基被就迫辍学,到社会上谋生。在冷酷的“人间”,高尔基做过童工、杂役、学徒,干过各种各样的活,如倒茶、打扫、送货、洗菜、看孩子、洗尿布等。他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寻找生计……
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光,浸透了苦难和屈辱,可是,高尔基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异常勤奋刻苦。因为,从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成长为一代文豪,这条路艰辛异常,而且没有捷径。
十岁时,高尔基在一家鞋店做童工。他每天要早起上街帮师傅家买东西,然后回来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一直干到半夜。劳累一天之后,高尔基还坚持读书。但是,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她经常到阁楼上搜书,一搜到书就撕碎。为了躲避老板娘的监视和禁止,高尔基只好冒着艰险偷偷借书,然后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储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
十一岁时,高尔基又被送到一个画师的家里工作。在那里,他的工作更加繁重了。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老太婆(画师的母亲)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他身上打去,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于不得不请医生来看。
看到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渗出了血,而且有许多木刺都扎进了肉里,善良的医生从他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后,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这时,老太婆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说话算数?”“是的。”老太婆无可奈何地说。“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老太婆极不情愿地答应了。
在我们看来,这一次读书的代价实在太重,可是高尔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曾说,“我梦想着在大学读书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耶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后来,高尔基在一家裁缝店当学徒,他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有一次,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家的灯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也醒过来,抓住他就打。高尔基实在无法忍受,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高尔基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粼粼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子的书,而且愿意让高尔基随便读。高尔基一有空闲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后来,高尔基曾回忆起这段读书的情形,说:“我记得,我在圣灵降临节第一天阅读了福楼拜的《一颗简朴的心》,黄昏时分,我坐在杂物室的屋顶,我爬到那里去是为了避开那些兴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小说惊住了,好像聋子和瞎子一样……
高尔基常常这样“忘了世界”地读书,以至于他的一生都对书感情笃深。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望着里面的熊熊大火,奋不顾身的冲进火里,把书快速地往外面扔,其它的物品全部视而不见。他脸色发白,惊慌失措。一趟又一趟的奔跑在火场和走廊之间。到了最后,火越烧越大,但他仍然在抢救书籍,险些被烧死。后来,他的夫人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些贵重物品拿出来,反而拿那些不值钱的书呢?他解释到:“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中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要沉没在这片泥塘里,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不幸的童年和困苦的青少年是高尔基一生的宝贵财富,因为这些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还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高尔基最终走向了成功,并且创造出了一个流浪汉的奇迹人生。他那在逆境中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以及乐观、坚毅的人生态度使他的文学作品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