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据说哪里都人山人海,疫情后报复性旅游。我并没有去哪里,春节至今已经重新开始出差,去了好几个地方了。
回想一下这几年几乎没有出门旅游了,特别是三年疫情,时不时不让出京,去趟河北都难。
曾经跟朋友聊起,说我想去到中国的每一个县城。包括县城之下有意思的村庄。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一百个农村消失。冯骥才走访过很多地方,据他了解,“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一千三百多项国家级‘非遗’和七千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从这个角度说,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村落里。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其所附有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这种变化现在看来势不可挡。保留这些文化后遗产相当困难。传统村落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我的出生和成长之地就是那样的小地方,乡村,小镇,县城。因此就我的本性而言十分厌倦喧嚣的大城市,地级市就算大城市了。但是,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由此展开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外界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要实现后一种可能极不容易。为此,我常常离开城市,长途跋涉,借山水风物与历史精魂默默对话,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
没有远行的时间,便可以读书,思想一样可以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与各种各样的人对话。只是在现实中学到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要丰富、立体和具体。
如果真的要制定走遍中国各县计划,进行全国研学。需要一个主题。如果有同行的团队,每人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大概可以有的研学旅行的主题,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 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主题
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博大精深、引人向往,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交流,领略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个很大的主题。可以调研当地的寺庙,人文古迹等。
2.祖国大好河山和国、省、乡情
祖国地域辽阔,各地风景尽不相同,风土人情更是千差万别。从当地的地貌特征,动物、植物、生态环保、风土人情等方面去了解和感受,体会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比如自然景观,生物植被分布,生活,民俗,美食等。
3.科技国防和教育主题
考察科技馆、天文馆、航空航天馆、现代工业和农业等,探究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印象。本地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地方教育情况。
4.社会生活主题
深入社会生活进行学习和探究,到社会中去,了解不同的社会分工,就交通、卫生、饮食、就业情况等进行考察,体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调研每个地方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5.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
近代革命事迹,革命纪念馆等。曾经发生过的革命事迹,名人,也是历史。
6. 体能拓展训练主题
到野外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训练体能,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急救护理知识,培养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每次发现行程中的新问题。
至于记录的方式,视频,照片,图画,散文,题记,诗词,报告文字。
需要注意的问题,出行安全,财务安排和饮食卫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