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十二讲(转载)

一、什么是“说文解字”?

1.《说文解字》:最早探究汉字字形和起源的字典

所谓的《说文解字》,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这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东汉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字学家,他叫许慎,后来大家称他为字圣。他开始是做经学的,是国家图书馆的图书校对,当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意思是他很会讲经。他讲经的过程中,发现跟大家来讲这种经书,总是有阻碍。

他发现:这些经书是由文字构成的,如果对文字的基本构成不熟悉的话,这些文言化比较重的经书,理解起来就有问题。所以他就下决心,从经学转到了小学,小学就是我们说的专门来讲《说文解字》这一类的书的学问。 

后人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清代有一个叫王鸣盛的人,他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你读遍天下的书,如果你没有学过《说文解字》,你对文字本身没有理解,你就等于没读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的经典,不管写在甲骨上,写在简帛上,刻在铜器上还是后来的写本、刻本,它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句子,才形成这种经典。

2.从图画到文字,汉字经历了什么?

我们今天说起汉字,其实这个概念是需要澄清一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汉代,尤其是到汉武帝之后,才叫大汉。从河西走廊,张骞打通了西域,我们才被西域的人说我们是大汉。从此称我们汉人,称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我们这个族用的文字就叫作汉字。

汉代以后才叫汉字,那么汉代之前的字,只能叫作文字。这些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到底产生了多少年?这里边的问题比较多,简单地说一说大家就知道了。

七千年前:像文字符号的图画

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材料,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到后期,至少是七千年以前,出现了最早的像画一样的图画文字。在河南漯河,有一个地方叫作贾湖,贾湖大家不熟悉,但是一定是知道这个事。那里出土了一根用骨头做的笛子,那个笛子和现在的笛子一样,已经有七个孔了,到现在还吹得出音调。骨笛的发现把我们中国或者说世界的音乐史往前推了好几千年。同时在贾湖出土的还有陶器,那个时候只有陶器,陶器上有单个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看起来像象形字的那种画。因为是单个的,所以我们不太容易去理解它。

六千年前:单个的图形文字

不久以后,也就是六千年前。在山东泰安的大汶口,那边有一条从泰山流过来的河,叫大汶河。大汶河有一个地方叫大汶口,大汶口出土了好多陶器,陶器上有好几个字,比如我们非凡精读馆的“凡”,这个“凡”,是总共的意思。还有一个字,画了一个太阳,圆太阳底下画的符号,有人说像火,有人说像波浪,那个字就很像我们今天的“旦”,早晨的意思。“旦”字不是一个日在上面,底下一横吗?那个“日”就是太阳,一横就是地平线,或者海平面。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来了,这就是一天白天的开始。所以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你看这种字形,不能说是纯粹的文字,至少也可以说明它是带有文字符号意味的图画。不仅仅是图画,我们把这一个阶段的文字,叫作图形文字。

夏朝:成形的图形文字

图形文字之后,慢慢地就过渡到了有史时代,就是夏商周时期。夏朝距今四千多年,属于二里头文化。现在,我们在二里头这个地方发掘出了很多东西,已经有铜器了,也有特别多的陶器,这里面的文字就已经很成形了。比如我们说的一二三四五,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这些文字,可以确定为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的早期状况。

商朝:甲骨文

夏朝以后就是商朝。前面不管你在七千多年以前的贾湖、六千年以前的大汶口还是四(千)到五千年的夏朝,那出土的都是单个的文字符号。也可能那个时候有成系统的文字,但是由于一些问题,比如说字写在泥板上,泥板化了,写在一个木板上,木板烂了,写在树皮上,树皮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最系统的文字,就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现在甲骨文大家很熟悉了,甲骨文是刻在乌龟板上占卜用的,因为乌龟壳它是不烂的,它就把那个时候刻写在上面占卜用的文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周朝:金文

甲骨文确定了我们华夏,暂且不能说是汉字,只能说华夏文字早期的形态,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系统。这种系统再往下使用,就是周朝。周朝大量的铜器铭文,我们叫作金文,这些金文和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西周结束之后,周由八百里秦川的镐京,现在的陕西西安这个地方,东迁到了洛阳。那周人的文字传统就被秦国占了,秦继承了周的传统。

秦朝:小篆

到了战国,秦国统一六国,秦国的文字正好是我们前面讲的甲骨金文,也就是将周人的文字系统一直继承下来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东边的齐国有齐国的文字、南边楚国有楚国的写法——文字异形。虽然它们都是从甲骨文系统里发展出来的,但是由于多年的战争,字形就写变了,写变了就需要统一。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上来最重要的事情,第一个是书同文,第二个是车同轨。同了什么文呢?统一成了小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小篆。

今天我们看到的篆书,就是秦国统一前面文字之后的写法。篆书成为了当时书写的通用体。

那原来东南西北的六国的文字就被灭了,怎么个灭法呢?我们知道叫焚书坑儒,那些国家文字写的书给你烧了,那些顽固的不肯写秦国文字字形的人就把他“坑”了。 我们不去评价秦始皇的得与失,但是小篆统一中国文字,这一件事情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最终合是趋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文字是统一的,你看我们(非粤语区的人)现在跟广东人讲个话,你完全听不懂,但写个字就明白了,所以文字具有系统性是非常重要的。

汉朝:隶书

秦统一了之后,时间不长就到了汉。汉代的文字主要是隶书。我们看隶书的“隶”字,这个字形上面写得像一只手,就我这样的手,这一竖底下是一个尾巴。

奴隶的衣饰是有尾巴的,奴隶逃跑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把奴隶抓回来,这个字我们今天加个走之底叫“逮”。公安局去逮罪犯,放在古代就是抓奴隶。所以奴隶的“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打仗了以后被变为奴隶的人,他是穿着一个有尾巴的衣服,用手可以去抓。

所以隶书,最开始是奴隶们写的字。为什么隶书是奴隶们写的字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文献越来越多了,我们知道古代真正会写字的人是很少的,秦始皇忙不过来怎么办?“坑”死了的儒就不用说了,那些投降了的,愿意跟秦国走的东方的南方的这些儒,就让他们抄书。这些儒就是奴隶,他来写的字才叫隶书。所以我们现在说隶书,通俗说是秦国往后奴隶们写的字形。

篆书的线条很美,篆书以前的字,每一笔每一画都有意思。每一个笔怎么写的,都有一个样子,我们之后会专门讲。但到了隶书,写字写快了,就不讲究每一个笔画的意思了,不讲“一笔一画,有何意焉”,越写越顺手了。写顺手了之后,这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过去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有意思,比如我们刚才说这个“隶”,它有尾巴还有一只手,但是写成了隶书包括后来的楷书以后,我们只看见笔画了看不见过去的那个文字笔画的意思了。

汉朝之后:注重笔势,简化笔意

从隶书到楷书,再到后来的行书草书,以及今天的简化字,这一套我们把它叫作笔势。它那个笔只有势了,那小篆往前一直到甲骨文,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叫笔意。所以我们认字一定是从篆书往前,从每一笔每一画中看得出意思来。之后只有笔顺了,就是点横竖撇捺。我们中国人很有意思,比如说你想要刻个章子,你肯定不愿意别人给你刻一个隶书的章子,或者楷书的章子,至少也要刻一个小篆的章子,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们的小篆往前字的构形都是有意思的。

3.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再往后就到了东汉,东汉时期国家又乱了,乱了以后大家又乱写字。

规整汉字,按类划分

东汉末的许慎,他大约是公元五十八年到公元一百四十七年这个时期的人,他把秦始皇统一的这些常用字的篆书保留下来,然后用隶书去对这些篆书的构形展开解释。比如他解释,“山”就是三个山峰,“木”中间是一竖是个树干,底下这一撇一捺是个树根,上边那一横是树枝。这样一来呢,后来的人对每一个汉字就能有所体会了。

许慎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把所有他当初看得到的常用字,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他把这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根据类来归,怎么归呢?

比如说这个“水”字,水是一条河,河里边有水,所以“水”字中间是一条河的主航道,两边断的点是靠岸边的水,现在写快了就变成三点水,从三点水的字都跟水有关,从提手旁的字都跟手有关,从山的字跟山有关。许慎把这个东西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之前认字是没有这种规律性的。

许慎规整以后,就把所有的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分成了五百四十个类。形象地说,就是分成了五百四十堆,每一堆叫一部,每一部里选一个头,也就是选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叫作部首,一共五百四十个部首,正好涵盖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

这一来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有九千多字,甚至往下发展还有更多的字——我们现在十万不重复的汉字都有了——但是不管有多少个汉字,都是从五百四十个部首里边统领下来,不断地分了再分。所以,不管后来汉字发展到哪里,笔画有多少,主要的都是由这五百四十个基本的字形构成的,这个基本字形就叫作字根。

实际上,许慎的五百四十部首,是凑足了《周易》的“六九五十四”,实际上没那么多,只有四百七十来个部首,这四百七十个是真正构成所有今天汉字的字根。

说“文”——按意思解释字根

这些字根在早期的时候叫作“文”,我们从这里能看得到这个“文”字,“文”这个字形就像一个人在胸脯上,画了一个花纹,在胸脯上画花纹叫“文”,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预想当初是什么情况,“文”的字形像一个人叉脚而立,胸脯上画的有勾样的花纹。这个纹是起什么作用的呢?原始时期两个部落打仗,比如说你的部落五百人,我的部落五百人,我们冲锋打仗,冲在一起,那个时候都用兽皮把下半身包一包,上面都赤身赤膊着。打仗的时候如果没有符号,这就等于两个球队没有队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分一下,比如说你这个队是熊族的,你画个熊,他那个族是虎族的,就画个虎。如果没有这些,那好,你那个队打个勾,我这个队打个叉,咱们到战场里就不会杀错,这里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这个“文”的出现,就等于我们两个球队的队员,有一个符号把他区分了。所以在人的胸脯上画东西,后来叫纹身,纹身的“纹”是在这个“文”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绞丝旁。

哪些字是文呢?比如我们刚才说“山”是文,画三个山峰表示;“人”一撇一捺,我们之后会讲,那一撇是手,那一捺是脚,所以“人”字是躬身而立,侧面的一撇一捺。这些文就是最基本的符号,把所有最基本的符号集中起来共有四百七十个。大象,你看“象”字,一个长鼻子,底下有一个身子,还有脚和尾巴,现在的孩子你就是不教他,他一看也知道这是象。它们都是一个单独不能再拆分的符号,这个就叫作“文”。

古人说独体为文,就是说不管它笔画多少,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的符号,我们就把它叫作“文”。

解“字”——把字拆回字根,解释这些字根组合在一起的意思

光有这些“文”够吗?不是每一个东西都画得出来,有些意思是画不了的,画不了怎么办呢?就把已经画出来的这些“文”,再组合成“字”。“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看“字”的小篆字形:上边是一个房子,底下是一个大头娃娃,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房子里。

所以《说文解字》中,许慎说:“字,乳也。”“字”就是生孩子,所以我们今天说一个姑娘出嫁之前在家里待着,这叫待字闺中。有人问:“待字闺中是在闺中写字的意思吗?”不是的,在等待着出嫁,出嫁之后是要生孩子的。这个“字”就是生孩子的意思。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有的字都是在文里边“生”出来的,是由两个独体的文变成的字。

木头的“木”,这是一根树干,上面一笔是树枝,底下两个是树根,这个木是独体的,这叫文。那我把两个木写在一起,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叫“林”,独木不成林,要双木以上叫林,那如果说那个林特别大呢?那我就写三个木,因为中国的“三”,是指天、地、人三才,三表示特别多,表示大概数,所以森就用三个木来表示,森比林大,林比木大。森也好,林也好,都是有了一个独体的文“木”之后,组合生出来的“字”。 

那还能不能有别的组合方法呢?还有!比如说,如果有个人姓柳,“柳”左边是木,柳是柳树。“姓”字从女,是女生为姓,那把这一家人分到河边有柳树的地方,所以他家就是柳氏。

那“柳”是什么意思呢?柳的右边是卯,子丑寅卯的卯,“卯”字形正好像两边门打开,卯时,早的人家已经开始开门了,所以“二月开春门为卯”。那卯和柳有什么关联呢?柳树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柳树一排吊在那里,你要进去的话,你要把它像打开门帘一样打开再进去,所以这个柳就有意思了,柳字后来叫作从木卯声。

再比如说,松树怎么讲?松树的“松”从木一个公。还有柏树怎么讲?柏树的“柏”从木一个白。这个松树和柏树为什么用这个“公”,用这个“白”来表示呢?我们探究一下就有意思了。

柏树的特点是我们所有树里边树龄最长的,现在在太原的晋祠还有一种树叫周柏,周柏已经生长了两千五百到三千年了,它一直都活着。那这个为什么用白来表示一直活着呢?因为人老了头发就全白了,成了白胡子老头,我们常说白发、白头偕老,柏树的特点是寿命长,所以“木”这边加一个“白”。松树呢?松树也是“木”,加一个“公”,就是我们说的公家的“公”,这个“公”是“背私为公”。把自己的东西分出去,主持公正公道,这样的人就是公侯,就是公正。松树的品格是我们认为最好的,所以“松”用“公”来做声符。

我也讲了一批字了,木、林、森、柏、柳、松。还能不断地往下延,不管你往哪里延,都是从这个“木”的文里边生出来的字,所以许慎就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叫作说“文”解“字”。是单独的文,就说这个文像什么。比如,山就像三个山峰,水就像一条河,木就像一棵树,人就像一个垂手而立的人,这叫说“文”。那“字”一定要解,为什么?“字”是在“文”的基础上生出来的,一定要说这个字由哪几个部分构成,这样才可以把它说清楚。

《说文解字》里,五百四十部首管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我们可以按照字形一类一类去理解。所以现在我们讲《说文解字》,就是要把我们每个人天天用的这些字,给你解释它是个文还是个字,如果是文,它像什么?如果是字,它由哪几部分来构成?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再去读古书是不是轻松很多?

4.了解一个字背后的故事,从你的名字开始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高深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高深呢!比如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一个人有姓和名,至少有三个字,有两个字,姓名里那两三个字跟了你几年几十年甚至可能有七十年,你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这是不可以的。

我们学习文字这件事,从周代就开始了。《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八岁就等于虚岁七岁,因为我们中国人在妈妈的肚子里也算一年,就七岁的孩子就去学习文字了。“教之以六书”,六书就是六种字形的构造方法。如果你把这些基础的汉字弄懂了,字的构造弄懂了,那你就弄懂了汉字,再去读古书就清楚了。

你家姓张,你知道你为什么姓张吗?“张”这个字怎么回事呢?“张”字左边是个弓,右边是个长,叫“弓长张”,“弓长张”什么意思?把弓拉长了,这叫开弓为张,放弓射出去叫弛,一张一弛谓之道。那你家第一个祖先就是一个会打仗的神箭手。果然如此,你看张飞,还有后来好多的大将猛将,都是张家出来的,它是有历史渊源的。

今天一个很要命的叫“立早章”,我在哪里都讲,今天在这里还是要讲。这个“立早章”是极其错误的,“立早章”什么意思?早晨立在门口?肯定不是这个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得清清楚楚,“乐竟为一章”,这个字形上面是个“音”,音乐的“音”,底下是个“十”,十是双手为十,代表十个指头,所以音乐的一个完整的一节是一章,多明白!那音乐的“章”说明他的祖先就是一个音乐家,开始的时候是懂音乐的,以职业为氏。那这个章氏的人现在变成了“一早晨立在那里”这不胡扯吗!这一百多年以来,隔断了小学,就是当初小孩子学习的文字的知识,就弄得我们现在十四亿人一说起什么章,就回答“立早章”!所以我们在这里讲这个内容,就是为了让大家普及这些最基础的文和字,帮助大家弄清楚。

先讲四百七十个文,了解“文”是什么意思,把像砌墙的砖呀瓦呀一样的构字部件掌握了之后,后边再通过“六书”掌握字在这些文里怎么构成的。通过这个方法,那所有我们每天用的这些文字,后来叫汉字,在你脑子里就能形成一个系统。

《说文解字十二讲》这本书把四百七十个基础的汉字又分成了十类。比如说人的放在一起,动物的放在一起,植物的放在一起,一类一类地跟大家讲。这个读起来也很好玩,书里的这些字形都很大,大家能看得见。“八岁入小学”,古时候七八岁孩子就是这么学的,我们都把它给你写清楚了,你拿着就教孩子也很方便。我甚至说你跟别人吹个牛都不一样,因为这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二、第一类——“人”类基础字形

1.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类“人”

前面我们对文字发展历史,或者说对汉字的基本概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介绍了我们主要要讲的这本《说文解字十二讲》,它又把四百七十个基础的汉字分成十大类。

第一类就是跟人有关的汉字。中国人对文字的认识,也是赋予中国人自己对文化的认识,所以许慎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个“人”小篆的写法是这个样子的。

他说人是天地底下最宝贵的,为什么最贵?因为人懂礼貌。他“象臂胫之形也”,这个人是侧身而立,身体前屈,见了人以后打个招呼:“你好。”我们是礼仪之邦。所以造字就告诉你:这是一个垂手的手臂,这是他的背和他的腿。所以我们教孩子,这种字就特别好,因为通过这个字告诉孩子,见了人要打招呼,要有礼貌,身体不往前倾就像个小狗。

人跟人打交道了以后,最高尚的字形就是“仁”。

“仁”字是这个垂手而立的人,再加一个二,“仁者,二人也。”中国所有的儒家理论最高的是仁,孔子以为自己都没有达到仁。我们在社会里,你能跟任何一个人之间的二人关系处理得合适,在家里跟父母是合适的,跟兄弟是合适的,出门了以后跟上面的领导是合适的,跟单位的同事是合适的,把这些关系都处理得好,那这个人就达到了仁。好高的要求!人和仁这两个字一个意思,但是一个是表示具体的人,一个是表示这个人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你看这个造字多了不起!

这个人不能老是垂手而立,这个人要变化,不能一直侧面而立,你不干事不行。人要有担当,这个字就是“大”。还是这个人,他正面立叉着个腿,把两个手伸开,表示就是这么大。

大不仅仅是大,“大”还有一个意思:大人。我们常说,天塌下来要大个子顶着,所以我们说要顶天立地。中国叫“天地人三才”,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人脚踏着地头顶着天,这种人就是栋梁,国之栋梁,就是大人,大丈夫。

大丈夫底下,大字再加一横,这就是大人站在地上,这个字就是“立”。什么叫“立”?每个人站在你自己的位置上,这叫立。什么叫三十而立?过去的一些理解是有错的。三十岁的时候,你要找到你这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找到你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位置,所以这个“立”加个单人旁就是“位”。你站的地方就是你的位置,你是要做一个大人的话,就要顶天立地。

我是摄影师,摄影就是我的职位,我在摄影师的摄影方面,我必须尽心尽责。那我是一个扫地的,我就把我这二百米地扫得干干净净。一个清洁工,这么多年他就把他那个二百米或者五百米的地方,天天扫得干干净净,早晨五六点钟你还没有起床,他出来扫好了,等大家上街的时候,他换个衣服去买菜。这个地方真干净,一直都这么干净,那他是个大人,他永远忠于职守。

我们的汉字不仅仅是个构造,这个构造里还含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品德思想教育。常有人问我,万老师这个汉字本身有没有思想?怎么可能没有思想,造这个字的时候是有思想的。“立”是大人站在地上,那“天”是什么?“天”是在大人的头上画一横是天,有的是在头上画个框框。

什么是“天”?我们现在把头顶叫天门盖,从这个天门盖再往上延伸,一个正面站的人,头顶上统统都是天。那这个人要正面而立,头顶天,脚立地,你就是个大人,这是我们立志要做的。我曾经给很多小学生讲过课,有一次在广东,我给四百六十个一年级的学生讲这些字形,我问同学们:“你们长大了做大人还是小人?”四百六十个声音一致说:“做大人”,没有一个说做小人,所以这些东西一直在我们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里,至少三千年以前,就已经凝固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文字里头。这非常了不起。

要成人才有大人的责任。成人叫什么?这个人叫“夫”,丈夫的“夫”。

“夫”是什么意思,你看这个“天”的一横,它是放在头顶上的,“夫”的一横是放在头下面的。古代的人,我们知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孩子还没长成人的时候,男孩女孩头发都是往下垂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毁伤的。古代没有理发师这一行,头发都是往下垂,等成人了,再把头发全部往上扎。女孩子十五岁,把头发扎上去就可以出嫁了。扎上以后,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固定住,叫作及笄。那个笄是竹字头,底下两个干。就像化妆用的发卡。男的没那么复杂,把头发弄上去以后,插一根棍子,这就成人了。古代十八、二十岁的成人礼,这叫冠礼,有官位的戴个帽子,没有官位的插一根棍子,弄一个青巾或者青布放在上面,这叫青年。头上有青巾,成了夫就要娶妻生子,叫丈夫。

为什么要叫“丈”,“丈”字是一只手拿了一个拐杖,拿着拐杖,一方面表示年纪老的人拿个拐杖,另一方面,权杖代表了权力。扎了头,成了夫,娶妻生子之后,就是丈夫了。

下边这个字就是“交”,“交”字好漂亮。这个“交”字,还是这个“大”字,但是它把两个脚一交,就用这个来表示交叉,仅仅是交叉吗?他还跟你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交的两条腿是对等的,互相支撑的。

这个字形告诉你,外出跟人打交道的时候,第一原则是公平,对等原则。你尊重别人,别人就尊重你;你关心别人;别人就关心你;你重视别人,别人就重视你;你肯为别人付出,别人就给你以回报。中华民族或者是古老华夏五千年文化,甚至是八千年文化都凝固在这个文字里边。

2.“女人”“男人”和“孩子”——人的自然分类

这一组再往下去讲,刚才是从社会责任,从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说起,那么从人的自然分类里边,第一组就是男人和女人。

“女”这个字形很好玩。“女”字,古人是席地而坐的,两个膝盖在地下,臀部是放在脚跟上。妇女多半时候是在家里劳作,因为古代家里的活很多,女人在家里从早到晚都在劳作,一个人席地而坐地劳作的样子,这就是“女”字。这个字形很清楚,“女”字上再加两点就是“母”,我们知道母亲的“母”,在女字的里边加两点,那两点就是喂奶。

“妻”字,“女”的头上扎了结,上面有一只手,表示把她抢回来,叫抢妻,这是掠夺婚。为什么是掠夺婚?这个字解释非常好。我们觉得掠夺多野蛮!最开始的是本族里边通婚,孩子越生越傻,这就出问题了。发现问题后,就不能再找自己的姐妹来当妻子,怎么办?就有人想着,不在本族里边找人,就到外族去要一个过来。怎么要?天黑的时候跑到人家那里把姑娘抢来,那个叫“娶”。

“取”字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本来“取”的意思是,打仗的时候把人的耳朵割回来报功,你今天杀了多少个敌人,手捻一串耳朵,都是左耳朵,右耳朵不算,有多少左耳朵就有多少个人。所以“娶”字,今天娶媳妇在“取”下加个“女”,古代就是到人家里去抢,人家刚刚长成你就去抢,不能白天抢,得晚上抢,所以叫作“婚”。“昏”字,日落黄昏的“昏”,字形像“日”落到底下去了,再加个“女”,意思是:黄昏的时候,把人家的女孩抢来。抢来以后到哪里去成家呢?跑到山洞里,在窑洞里成家,这叫“入洞房”。

你看这些字,在上古造字的时候,它的文化是非常清楚的。我们今天懂得这些,那对这些意思就能有很好的理解。请注意,古人说“妻”,《说文》的“妻”,不像我们这样说的压迫妇女,没有。《说文》说:“妻,与夫齐也。”“妻”是什么?她的地位是跟男的一样高,跟“夫”一样的,只是夫主外妻主内而已。

从“女”到“母”再到“妻”,从“娶”到“婚”,这一连串的字,阐述的是发生在很古很早时期的事。我们当代的婚姻,当代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已经多元化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所以大家不要用那个时候的观念来看待我们今天的这些事情,因为我们讲的是源头,历史发生了变化,人的生活和秩序也发生变化了。

男子的“男”是“力田也”,一个“力”一个“田”,用力去耕田是个男人。

因为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主要来源是农业,所以用这个来表示。这个“力”字就是用力,像手伸下去,有人说是耕田的耒,用力去耕田的就是男的。这些社会分工,给我们描述了至少三千年左右(之前)中国的社会现状,展示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子”之前已经说过了,“子”指的大头娃娃,孩子生出来时候头是比较大的,脚和手相对比较小。它也可以在头上再加几根毛,我们知道刚生出来的孩子,就稀稀的几根头发。这些字形造得真好。

这个字是保护的“保”,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子”,这还有一只“手”,像妈妈把孩子背在背上,四川还会有一个背篓。你说有什么事情会比妈妈把孩子背在背上的那种保护还要真心?所以现在的男孩子谈个女朋友,说我保护你,这话不能轻易说的,你保护她那是要付出的。这一辈子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各种各样的问题,你要矢志不渝地保护她,所以这个“保”字有多重要。我们今天的“保”字,右边不是“呆”,那不是“呆”,那是个大头娃娃。我们能够从《说文解字》中理解,古人造这些字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启示,或者给予我们对文化本身的认识。

“人”字,有时候写在下面就变成了“儿”,“儿”上面有一个头,这叫“囟门未合”。人生出来的时候,脑壳两边中间是有个缝的,一生出来的小婴儿,头顶(的颅骨)是没有长拢的,所以这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你发现没有,人一有危险,很本能地赶快用手把脑壳顶抱着,为什么?那是最容易破的。思想的“思”上面可不是“田”,那是一个脑袋,中间没长满,底下是“心”,什么叫思想?脑和心一起用才叫思想。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大部类。

三、第二类——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

第二类说的不是一个人的整体,是人的各个部位。古人造字的时候,很容易从自己的部位来说,叫作“近取诸身”,就是取之于身。我要说一件事情,从我自己举例子说,是不是很容易说?我们自己有哪一些东西要说呢?从头上说起。

1.头及脸面

“首”字,其实没有上面的部分也是“首”,“首”的字形像张脸,头上面画了三根头发。我今天“首”只画了两根毛,但是古人是画三根毛的。那个毛不要了,在底下加一个人,一撇一捺,这个字就是页(頁),所以从页的字,都是“人头”。我点头叫作顿首,我回头叫回顾,脖子前面叫颈,后面叫项,都跟这个页有关。这是页数的页,不是树叶的叶,过去用树叶的叶,我们现在用“页”,我们说的翻页就是翻一面,为什么把“页”又说成一面,因为页表示的就是人的头和面。

这个头(頭)字在“页”左边加了一个“豆”,“豆”就是古人用的一个圆形的碗,头很像古代祭祀的时候装东西的一个圆碗。

这里有两个字,一个字叫须,一个字叫顺。先说胡须,右边是一个页,代表一个人的脸,脸的下边那三根毛,就是须。古人对胡须很重视,我们知道关羽关公,就是美髯公,他有一个锦囊,把胡须保护着。古代贵族人家,天天有人帮他收拾胡须,把那三根毛给它弄顺了,这个字就是顺利的“顺”。这些字,你明明看它很简单,但是它的意思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特别要讲这个字,刚才说了“首”,“首”的三根毛是朝上的,现在这个字是首的三根毛往下,这边还有两截绳子,这个字是县(縣)。我们现在把右边的“系”不要了,保留左边是县。县还有悬的意思,为什么是悬?我们知道在秦朝的时候实行郡县制,古代的县官是判案的,县官有判死刑的权力,县官判了这个人死刑,是要砍头的,头砍了以后就倒过来,把它悬在那个城门上。这叫悬,这个县就是悬。同时,这个“县”又是悬头之处,是有法律决定权的地方,是国家行政机构。

后来觉得“县”用多了以后,“悬”就在“县”下面加一个心字底,心里悬着一件事,在你心里落不了,就像把人杀了,头挂在墙上不能放下来一样。这些体验我们今天都很难理解,但是我们看了这些字形,对我们古人的智慧,你是一定要佩服的。

怎么表示自己?指自己的时候一般指着鼻子说,所以自己的“自”,就是个大鼻子,这个字形本来就是鼻子的意思。

在“自”底下加一个狗,加一个“犬”字,这个字就是“臭”,但是不能念“chòu”要念“xìu”,为啥?狗鼻子是最灵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只能念朱门酒肉臭(xìu),朱门就是豪门,豪门家里的红烧肉从墙里飘出来,外边却有饿死的、冻死的人,形成一种鲜明对照。

还有人把臭(xìu)味相投说成了臭(chòu)味相投,臭味相投是说,两个人喜欢闻一样的味道,喜欢吃一样的东西,形容两人之间合得来。后来为了把鼻子和自己两个意思相区别,在“自”下面再加一个“畀”,就变成了“鼻”字。

2.手与动作

“手”字,大家可以看我的手。中间这一笔是中指往下来,上面一笔是食指和无名指,下面这一笔是小指和大拇指,刚好五个指头。要是把这个字反过来,翻一面这个字就变成了“毛”,毛好多节,但这里只接了两节。所以字形往左往右是不一样的,往左为手,翻过来就是毛了,它两个字本不相干,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跟手有关的字是非常多的,我们今天这个手怎么变成提手旁的样子的,大家想一想,这不就是因为写快了嘛,提手旁手的样子就没了。手的各种动作,跟手有关的各种形状的字还有很多,比方“拜”,拜年的“拜”,其实就是两个手,那个拜字,左边写三横,右边写四横,那是后来的问题,它本来都是三横。什么叫拜?两手合掌给人作揖才叫作“拜”。

古人单独用手的时候,是分右和左的。这只手是左,这个手是右,两个合起来是共,共同的共,意思是两只手拿了一个杯子,我两个手拿杯,你也有两个手来接,咱们就变成了共同。古人的智慧非常了不起,我研究了一辈子文字,我越研究越害怕,为什么,他就没有一个让我能挑,觉得这个讲了完全没道理的,他的一些点和想法,是我们今天去理解都不得不佩服的。

3.足与行走

这是关于手,那脚怎么表示呢?脚很容易看,这就是“止”,手可以用三个手指表示,脚也可以用三个脚趾表示,“止”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们的脚趾头,今天加了一个足字旁,变成了“趾”,本来表示脚趾的“止”变成了停止的意思。我现在在这里,我的脚在地下踩着,我就没走是吧,那叫“止”。此地的“此”,左边是一个止,右边这是一个“人”,那我坐的这个地方,就是此地。将这么抽象的东西表示出来,我们古人多厉害!

足和止有什么区别?“足”是要把腿画完的,加上半截小腿,底下是个脚板,脚板带半截小腿是“足”,足在底下,所以足就是根基,把小腿都画完了,它就有“满足”“充足”的意思。一个人甩着手,底下一个脚板,这就是“走”。古代的走不是我们现在的意思,“走”就是快走、竞走,大家看到竞走比赛,一个人甩着手这样走。但是你脚不能腾空,一腾空又变成了“奔”,“奔”底下有三个脚板,“走”底下只有一个脚板,这些细节的地方,他用这种字形差异来表示,非常了不起!

一左一右两个止是“步”,什么是一步?脚往前迈是步,一个脚往前一迈那叫跬步,左脚往前迈,右脚再往前迈,这两个合起来才叫一步。看这个“步”字,一个左脚板,一个右脚板,左脚迈一下这叫跬步。我们这里讲的都是文,这些文无限延展,就能形成整个文字系统。

四、第三类——动物类基础字形

1.犬

下边我们看动物。这是犬,犬就是狗,狗的尾巴比较长,腰比较细。你看这个“猪”,猪就是豕,猪的肚子大。狗的嘴巴是尖的,尾巴是长的,猪的尾巴是短的,肚子是大的。

我们没听说过肥狗吧?古代的犬是打猎的,犬和狗不是一回事。我们今天写狗字,左边变成一个犬字旁,这个犬字旁再加一个“句”,念“jù”也叫“gōu”,什么叫狗?狗长大了叫犬,我们现在喊猎犬、军犬,不能叫军狗。因为最早的时候,犬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狩猎时代,犬就是用来打野兽的,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工具,所以一定要敬重它。什么是狗?《说文》(的段玉裁注)说:“未成豪,谓之狗”,小狗刚生,还没有把身体长好,就不能去打猎物,因为太瘦弱了。所以犬不等于狗,有时候说“你这个走狗”,不能说“你是个走犬”,三千年以前到我们今天,还仍然是这么一个状况。

2.豕(猪)

这个“豕”就是猪,猪有好多有意思的事,我们简单说一说。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狩猎里边赶的就是猪,也就是这个豕,“豕”字是从猪的象形来的,大家都清楚。那我就说一些你想不到的事,你想不到追逐的“逐”,左边是个走之底,走之底就是脚板在路上,脚板在路上赶猪,就是追逐。开始的时候野猪跑得快,人跑不过它怎么办?猪比较笨,在逐字上面再加两点,这个字念“遂”,犯罪未遂的“遂”,遂了心愿的“遂”,上面有个“八”,那个“八”是个网,把猪赶进网里。我先在树林里边,两边装着网,把它围赶在树洞里边,网从天上“啪”下来,把猪罩住。假设我们赶了三十头猪,结果罩了二十头,这个叫“遂”,如果没一头也没罩着,叫作“未遂”,罩着了叫“遂你心愿”。

你肯定想不到这跟猪有关系,太有关系了!第二次再去打,把这些会跑的猪赶到悬崖里去,从悬崖里往下落下来,猪就摔死了。这就是队(隊)也叫坠(墜)落,后来把猪(豕)写成了“人”,现在坠落的“坠”右边简化成“人”了。小猪落在大猪的身上没死,把小猪养起来,这个字就是家,上面是个房子,底下是个猪,这是第一次有了私有制,有了养猪,有了养殖。

其实在儿童时期,小孩对这些东西是特别容易感兴趣的。对小孩子来说,“八岁入小学”,年龄小,他对这种直观的东西很容易产生认知。所以像这种书,小学的孩子,特别是五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很适合看。

4.牛和羊

“牛”这个字形好漂亮。中间这一竖过去是个牛头,上面是牛角,下面一横是牛耳朵。羊也是个头,这画的是个绵羊的角。于是问题来了,刚才的犬,还有猪,画的是全身,还有马画的也是全身,唯独牛和羊只画个头来表示,有人问我为什么?

你小学的时候老师不是教过你填量词吗?“一头牛”“一头羊”“一匹马”,孩子说为什么这样填?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一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因为造字的时候牛就画个头,羊就画个头,马画个全身,那为什么是一匹马?骑马的时候,光光的很容易掉下来,搭一块布在上面,坐在布上就稳当了,后来把布变成了马鞍,“鞍”就是安全舒服,所以马是布匹配着来骑的。牛和羊是会砍头的,牛和羊为什么砍头?古代祭祀,牛是太牢,羊是少牢,祭祀的时候不能把整头牛放在一个盘里去祭,要先把牛赶到现场,然后把头砍下来,装到盘里。

经常人们说,这个桌子为什么叫一张?椅子为什么叫一把?说不清楚。张就是开弓,开弓是在平面上开,所有在平面上打开的叫张,桌子叫张,纸叫一张,地图叫一张。那椅子不能叫一张,只能说一把椅子,为什么?因为椅子从来不在平面里展开,椅子要用手去把去握。你说这么给孩子去讲,你的孩子上小学是不是轻松很多?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讲这种课?我们花这么大力量给大家普及,这种事过去都是八岁孩子学的,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弘扬这些知识。我们说要文化自信,你懂了你才自信,你不懂你拿什么自信呢?

五、第四类——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

1.草类

我们往下讲植物类。

什么叫草?这个屮才是草的意思,我们今天是一个草字头,底下加个早,是加了一个音,表示草。其实真正的草是屮,一个叫作屮,字形就是一根草长出来了两个芽,这叫屮;这个屮是文,后面组合的都是字,两个屮是草(艸),三个是卉(芔),这个字是花卉的“卉”。这儿有一个常见的错误,人们说到花卉,认为卉就是花,事实上,花和卉是两个东西。今天我送你十二支玫瑰,你就光秃秃地送十二支玫瑰吗?那花店会给你在这个玫瑰底下里边弄一点草,装饰性的草叫卉。卉是从草的,花当然也是属于这个草木类,但是花是一朵一朵地往下垂,花最开始就是华丽的华。

四个叫茻,四个屮意思是草上有草,如果中间加一个日头,这个字就是莫。什么叫日暮?太阳掉到草丛中间去了,我们古人真聪明,一个太阳掉到草里边,就是日暮。“莫”这个字后来表示莫须有的“莫”,要表示日暮的暮,就在底下再加个太阳(日),是不是两个太阳掉到草里?也不是,只是为了区别这两个意思。

2.木类

木已经讲过,就是树中间是个树干,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

“木”字的这些相关形很有意思,底下打一点,这个字就是“本”,根本的本,在下面打一点,表示这个地方是根;我在上面打一点,这就是“末”,末节的末。我们说要知本末,怎么来表示本末?不太好表示,那在树的根部打一点表示本,在树的上面打一点表示末。

3.庄稼类

再往庄稼类走有好多字。木字是中间一个树干,底下是树枝,上面有个树杈,禾苗的“禾”在“木”上面有一撇,为什么会有一撇?

禾苗是庄稼,人种庄稼会想让庄稼无限地往上长吗?不会,一定要让它到一定的时候就结籽。所有的庄稼一结籽,头就弯了。所以禾字一撇是表示麦子,高粱重了以后它就会垂头,凡从禾旁的字都跟粮食有关,凡从木旁的跟树有关。

在北京最重要的祭祀的地方是天坛,天坛有个地方叫作祈年殿,“年”是什么意思?“年”上面是一个“禾”底下是一个“千”,千千万万的人扛着禾苗回家,那叫年。

什么叫过年?庆丰收就是过年,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到现在,凡是过年大家拼命吃?在过去,平常吃不饱,过年那一天一定要好好地吃饱,吃饱了才有信心,第二年去种。这个“米”一看就知道,中间是个筛子,上面的是米,下面也是米,一筛一筛,糠就掉了,米就出来了,都是当初真实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

六、第五类——自然类基础字形

第五类是自然类。

1.示

自然界首先要说的是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这个字就是代表祭祀的“示”,关于这个示是什么意思,有的人认为中间是个牌位,两边这两笔是洒的酒,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上面的是天,下面的是日月星。上天要惩罚底下的人的时候,要么就地震,要么就是日食,要么就是大雨,要么就是洪水,所以人敬畏上天,才会祭祀上天。

示字旁(礻)右边加一个闪电叫神,神的这一边是礻,另一边是申,“申”就是闪电的电,“电”就是申字底下勾了一下,做动词是申,作名词是电。你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天上的闪电伸展还快?

2.日和月

人对大自然的这种朴素的认识,非常有意思。我们祭祀上天,就跟日月星辰有关,日和月的区别就很有意思,《说文》说:“日者,实也,(段注说)光明盛实也。”月跟日就不一样,月是个半圆,为什么月是半圆?月亮在十五那天是圆的,但是其它时候都是缺的,缺是它的特性,所以《说文》说:“月者,缺(阙)也。”

月字是这样写的,还有个字跟它很像,这个字就是肉。肉字很好玩,其实这个肉字跟月不一样,月是半边月亮,肉是一块排骨,像有三根排骨拎在手上。但是我们今天把月和肉的字形搞混了,现在就搞清楚了了。大家想一想,肝、胆、肺、肥、胖,全部都是月字旁,说月字旁一定不对,这一定是肉字旁。是今天字楷化以后,变成笔画以后才会这样。所以对一些字的理解,你不回到小篆是没有办法解答的。

3.水和冰

下面看水字,它是指主流和旁边的水组合成的这样一条河道,这个河道为什么会这样写?有也人问为什么这两边要写成断了的样子,那是因为水在流的时候,一条河流的中间位置是不会断的,主流位置是不断的,两边可能有悬崖,有沙滩,所以就断了,水就写成这个样子。

这个字形跟《周易》里的坎卦是相通的,坎卦写成这个样子,中间是个阳爻,底下一个阴爻,上面一个叫作坎中满,其实就是水,坎就是水,大洪水才叫水。后来把河流里的物质也叫作水。

水在使用的时候,跟它有关的是“冰”。你像北方人是知道的,到了冰开始封冻的时候,有的水冻成平面了,有的是一边冻就上游的水一边往下冲,冲啊冲,冰就堆起来形成了冰凌。古人很厉害,把冰写成冰凌的样子。今天三点的是水,两点的是冰,凉、冻、冷这些字都跟冰有关,三点水没有这些意思。即便到今天我们每天都在用,还要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孩子问:“为什么这个是两点那个从三点?”他搞不清楚,这个其实很简单。那我们为什么写成两点水的样子,因为草书草成这样了,变成像三点水那样了,在篆书里都要写成冰凌的样子,只是我们今天都把它写简化了,回到过去就能理解。

四川,这个字为什么叫川?水字两边不是断了嘛,但是有急流的地方就不断了。说文说得特别好,为什么叫川?贯穿通流水也。为什么叫四川?成都平原的水穿过三峡,到了湖北的江汉平原,它有个穿山的问题,所以只有急流才能穿过去,川一定是水势更大的。

还有一个字,州。我们今天叫广州、郑州,太多地方叫州了。州啥意思?“水中高地也。”它不是川也不是水,水中间的高地,你想想长沙的橘子洲。你说你了解这么多有什么用?太有用了,一讲到《诗经》,第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河之洲”的那个河就是黄河,只有“在黄河之洲”才有道理,因为黄河在流走的时候,到了枯水期,中间有一个又一个的烂泥滩,那个鸟叫声是很好听,呱呱的水鸟声非常好听,但是在那么宽的黄河中间的泥巴洲上,你敢下去抓吗?下去抓,你就会陷到水里去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姑娘是很漂亮很好,但是她家里有养了五条狗,还有她爸,还有她哥,你敢去吗?你去了就打死你。

七、第六类&第七类——居住与数目类基础字

1.从字形看先民居住史

下面我们就从外界的大自然的山水天地日月回到家里来。

我们回顾一下从原始一直到后来不断进步的居住条件的发展,我把它归纳为三个阶段,我们从字形里是能看得很清楚。第一个就是我们今天一横一撇(厂),其实这就是一个伸出来的有遮蔽的自然山洞。最早的时候,人类是只能在这种自然的洞穴里边,或者自然的遮蔽物里边生活,这是第一个阶段,自然遮蔽物的居住阶段。

第二个进化,就是在那个自然遮蔽物上面再搭一些出来,这个字形今天就变成了一点一横一撇(广),就我们今天的广,简化的这个广,表示伸出去接一些,所以古代的马厩,我们今天说的大厦,“厩”和“厦”原来都从广,就是指前面门口伸出去一部分的那种建筑,现在简化成从厂。这是第二个层次,就是在原有的悬崖上搭一半,前面那个完全是悬崖和洞穴。

最后进化到“宀”阶段,这个宝盖头叫“宀”,有屋顶,四面有墙壁,上面有顶盖,有门的才是“宀”。我们真正算得上居住,是到了“宀”这个阶段。从半坡到半穴居,再到后来我们慢慢地发展到地面上,去盖有墙有遮盖的这种房子,这就是我们文明发展中居住的三个历史阶段。

“户”字的字形是个门,两扇的是门,一扇的是户,好理解吧?门叫豪门,户叫小户,有钱的人家他的门总是比较宽,朝两边开,没钱的人家就一块门板,所以古代说要门当户对。

2.数目字

第七类是数目字。在地下摆棍子,这叫什么?这叫运筹帷幄。什么叫运筹?其实就是摆棍子,比如诸葛亮和司马懿打仗,他们两个肯定不能见面,司马懿在他的军帐里,诸葛亮在他的军帐里。每个人面前摆了二十根棍子,司马懿想,我的兵力比他多,在我这方放一个棍子,但是他的将比我厉害,在他这边放一根棍子。是主场还是客场,各种因素全算完,最后数一数放到我这边的多,还是他那边的多,我这边多一根。司马懿想,我胜他一筹,这一仗能打,如果放到最后,我比他还少三根棍子,这个仗还打不打?不打了!这叫运筹,运的什么?就运“一二三亖”的棍子。

所以一根筹是一,两根筹是二,三根筹是三,四根筹是亖,五根筹还写五根吗?五根算筹就画个叉,为什么到五就要变?天下的人双手是十,单手是五。人为什么高于动物,因为思维的水平、抽象的水平加高了,所以到五再不能画五根了,要是五画五根的话,我姓万,那这事就完蛋了,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到了五的时候画个叉叉,到了六的时候怎么办?那这个六就上交叉;六上交叉,七怎么办呢?五是斜交叉,那七就是正交叉,这不是十,不要搞错了。到了八,中国人真聪明,五是斜交叉,六是上交叉,七是正交叉,到八应该怎么交叉?按照一般的思路,八怎么交叉都不舒服,那八就不交叉了,分开,所有的八都分开,所以我们说把它扒成两堆,加个提手旁就把它分开了,好玩吧!你说古人是不是很厉害。但是九怎么表示呢?从个位数来说九是最高的,到了九的时候它就把它纠曲起来。

到十怎么办呢?开始的时候,“一”是横着的,那“十”就竖着,写成丨,这个思维已经很高级了。但是还有问题,正着看这是丨,侧着看就变成一了,这容易出问题,于是把中间写肿一点,把中间写满一点,写满一点以后,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一横,变成了正交叉。

那七怎么办呢?七原来是正交叉,为了跟十区别,七只好把底下拐弯了,所以我们今天的七是一个十的拐弯。八不变,八永远是八,九也是九。那七变了以后,六也跟着变,这个五也要变。

五怎么变呢?交叉不太好用了,就在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一横,这五就出来了,所以五永远有忤逆、交叉、相碰撞的意思。比如说,你是你,吾是吾,相对于你才有我,所以古人的吾是指我,五字底下加个口。

其中很奇怪的是六,六的样子很容易跟八混淆,八上面不是不交叉吗?那六稍微开一点,也不交叉了,怎么办呢?在底下加两笔,篆书写成这个样,今天我们就写成,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六是这么来的。

这些问题,不看许慎《说文解字》我们说不清楚,综合来看,我们前人的智慧确实是非常之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其它都变成了拼音文字,唯独我们汉语汉字,我们的文字系统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去看两千六百年的甲骨文,现在去看四千年的夏朝的陶文,去看六千年的大汶口,七千年的贾湖,那个上面的东西,我们还能跟今天的字对得上,所以这个民族容易被打倒吗?什么叫文化自信,那是有根的,我们从这里去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厚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八、第八类——日用类基础字形

下面再讲日用类。

丝,绞丝旁就是两节丝。我们的蚕丝产得很早,黄帝时期嫘祖就开始抽丝了,从丝的来源看,从考古挖掘来看,有丝的历史开始于至少七千年。我们从河姆渡,从好多地方,都发现了蚕茧化石,就说明这个东西出现得特别早,是形成东方文化,形成我们这个大国的根本的东西。

1.火

穿了以后要吃,吃就需要火。火字像火苗,烧一堆火,火焰直往上升。最早的烹饪很好玩,这个字是“炙”,上面是块肉,底下是个火,这就是最早的烤牛肉串吧,用清清楚楚的明火烧,这些烹饪手法,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一类的情况非常多。

比如说,庶民的“庶”,庶人。上面是一点一横一个撇,那就是个房子,底下像个廿,那是个石头,最底下那四点就是火,你看蒸、煮、烹,底下四点全是火,什么叫庶民?家家用石板烧热了烤熟东西来吃,那些人叫庶民,是不是每家都要烧火?所以天下的百姓都叫庶民,是这么来的。

2.“即”与“既”

食物的食,字形像装了食物你去吃。我特别要讲“即”和“既”这两个字,特别好玩。

左边是一个有脚的器皿,上面盛着饭,右边这是个人,头朝前来吃,这个叫“即”,即就是靠近,皇帝即位,将要吃叫作“即”,“即将”;这个人吃完了,不吃了,吃饱了把头偏过来,这个叫“既”,古人叫“食既”,食既就是吃完了,所以我们今天说即是即将,既是既然,凡说既然是表示已经做过了,字形像人已经把饭吃饱了,头偏过去了不吃了。这么抽象的东西好难表示,古人用日常生活的吃饭来给你表现,你不佩服?你不能不佩服!请注意,这个字出现至少两千六百年以前,今天一直在这么用。

九、第九类——器皿类基础字形

第九类就是器皿。我们中国的器皿是无限之多。什么叫器呢?

看字形,四个口,中间有一只狗。器不是一般人用的,一般人叫皿,就是用一个小碗,装着很重要的东西,祭祀的时候,中间有一条很饿的狗在那里守着,叫作器。所以重要的才叫作器,“这个孩子不成器”,是说不够成为高级的器,所以凡是我们用“器”的时候,都比较正式。大器晚成,不是天气的“气”,是器皿的“器”,这些都是古人生活的特点。 

这些器是怎么做的?就是缶。“缶”字像一个盘,底下有个脚,上面有个转盘。我们现在去做手工,就是这样一个盘,上面有泥巴围着,一打“吱吱”响,“匋”是“缶”旁边还有一个人在那里做器皿,中国的陶,距今一万年的我们现在都出土了,过去老有人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是胡扯,绝对不是胡扯,这些年的考古,发现了大量的东西,把过去的怀疑都给它去掉了。

陶器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说“豆”,我们搞不清楚“豆”是什么,豆的字形很清楚。它是高脚的器物,为什么高脚?豆里面装的东西是要祭神的,神在天上,所以要把器物的脚做得高些,神容易接收。

高脚碗里装有谷物,这个是豊,祭祀的礼(豊),高脚碗里装的有玉或者刚刚收的粮食,所以中国的豊是什么?收了粮食以后,用高脚碗盛着祭祖宗,祭天,这个叫豊。祭了天以后我们就敬畏天,人才有畏,人要无畏,人是无聊的,人有敬畏之心就有秩序,社会的秩序就好。所以中国为什么那么重视礼,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都是豊,豊加个示字旁就是礼(禮)。这些都跟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我们从这些基本的东西去理解,好多跟我们现在想的不一样。

十、第十类——武器交通类基础字形

下一类就是武器交通类。

“兵”字怎么讲?上面是一斤两斤的“斤”,什么叫斤呢?就是一个斧头,一个有把的短斧头。“兵”字下面是两个手,把斧头高高举着,短柄斧拿在手里叫作斤,斧斤,是砍柴用的。兵器是个把很长的斧头,两个手高高举着去杀人的才叫“兵”,古代的兵是指的兵器,后来才从兵器转为用兵器的人,再用来表示所有的军队。

后边我们所出现的字,都跟兵器有关。戉、戊、戌、戍、武这些,都是从戈的字。 因为“戈”是古人用得很多的武器,还有一个是矛,矛是尖端往前,戈是上面有一个横刀,可以砍。所以戈和矛是古代最常用的两个武器,从这两个字的都跟战争有关,“戊戌变法”,“戍守”,还有我们说的“投笔从戎”……

“戎”,左边是铠甲,今天写成一个“十”,右边就是“戈”,一手拿着铠甲一边拿着戈,是不是参军?所以叫作投笔从戎,戎装。戍守的“戍”,这是一个人把戈扛着,士兵冲锋时,戈是往前的,士兵把戈扛在肩头,那个士兵是巡逻兵,所以叫卫戍。现在我们加一点少一点,不知道这些字怎么讲,你回到上古社会,这些字就给你讲清楚了。

“武”字,《说文》说:“止戈为武。”什么意思?“止”不是有两个意思吗?一个是脚板,一个是停止,有人说“武”就是“戈长了脚板”,就是打仗的意思。但是在中国,高手是不出手的,所以“止戈为武”,打仗是为了不打仗,治病是为了没病。对吧,这不是儒家思想吗?我们今天写这个“武”字,只是把戈下面这一行,写在上面的位置来了。这些平常我们搞不清楚的东西,你只要放在传统的好东西上去,放到生活里去,我们就很容易弄清楚。

上古打仗不是直接像我们说的裸兵打仗,古人很早就有车了。车(車)的字形是这样的,中间这个是车厢,这两横才是车轮,这一竖是车轴。你不看古文字,不看《说文解字》,这些字你就容易搞不清楚,不知道这个车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双人车,中间是车厢。

这是武器交通的这一类,是我们讲的最后一类。

十一、六书:六种造字方法

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将基本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刚才讲的这些,就是把四百七十个基本汉字分成了十类,每一类中选择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文,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文弄清楚了就有字,字是由文生的,文都是象形的。前面我讲的这十类的文,就是基础的汉字,我们就讲完了,下面我们要讲,这些文是怎么去生出字来? 

我们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字是由两个文扩展出来的,它是怎么生的?我们有这样六种方法,这就是六书。繁体的书(書)是手拿着笔,在底下写一个日字,上面是一只手拿着笔,底下一个日那就写出字来。我们有了那个四百七十个基本的字根,再由这六种方法,来把这些文变成字,或者说是组合成字,那我们这个汉字系统,或者叫文字系统就完满了。

 

六种构字方法,第一种叫象形,第二种叫会意,第三种叫指事,第四种叫形声,第五种叫转注,第六种叫假借。

1.象形

像山、水、果、瓜、木、山,这些都是象形。

2.会意

会意,两个木合起来是林,三个木合起来就是森,一个是屮,两个合起来是艸,三个是芔,四个是茻,这就是会意,把几个东西会合起来叫会意。从“会”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很好玩的。

会(會),上面是个盖子,一撇一捺一横,这是个盖子;中间有点像个四,那是个蒸笼;底下不是日,是“台”。我们用的蒸笼,底下是个灶台,中间是个蒸笼屉,上面是个蒸笼盖子,所以“会”是什么意思?是蒸馒头的三件套——灶台、上面的笼屉和上面的盖子。所以我们就知道,三个人才能叫开会,两个人叫聚一聚,两个人叫合,“合”字上面是个盖,底下那个口是一个盒子,上面盖着。

3.指事

指事,什么叫指事呢?

比如说“刀”,这个刀字是一个刀的样子,刀里边打一点,这是“刃”。刀刃你画不了,但是刀画得了,那好,画个刀打一点,表示刀刃在这里,“刃”字现在看不是也有一点吗?刚才说画一个树是木,中间是树干,底下是树根,上面是树枝,我在木的底下打一点,表示我的根在这里,这叫本,这也是指事。指事,就是指出我要说的事在哪里。

4.形声

下边是形声。形声是一边表形,一边表音。刚才“松”“柏”,“松”是从木公声,“柏”是从木白声,“白”不光有声音,还有意思。汉字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里,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就有百分之八十多,将近八千个是形声字,像“松”“柏”,一边表形一边表音,这个表音又兼表一定的意思,就是形声。

5.转注

转注其实不是一个真正产生字的方法,是一个在使用中的字变化的方法。《说文解字》里边的,“考,老也”“老,考也”,这个人活着叫老,死了叫考,你看清明节去祭祀,那个墓碑上写的是“故祖考”。

考和老这两个字,字形其实都是长头发长胡子的老人,佝偻着个背,然后拐棍往里拐,“考”字是往左边拐,“老”字是往右边拐。其实是一个字里边的分化,这种情况不多,所以我们后来这个转注,就不太用。

6.假借

还有一类就是假借,我这个造不出字来,要借一个字来表示。比如说,“你”怎么造?“你”没办法造,我们就借一个“女”字来表示你,后来“女”也不好用,女人太多了,所以就拿汝河的“汝”,来代替“你”,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还有“我”,“我”字是从戈的,过去是一种杀人锯腿的武器,那个武器不用了,就用来表示“我”。所以假借,就是借这个字形来表示我不能造的字的意思,我们今天一看这个“我”,就只知道是第一人称“我”,不知道那曾经是一个锯腿的武器。 

我们这样去分析的话,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后面还有转注、假借,通过这些构字方法就可以构出无限多的字来。

现在不重复的字,我们日常用到的有三千五百字,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高中语文老师能认五千个字,就不得了了。但是我们的汉字不得了得多,《说文》就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那是汉代的常用字。我们的《康熙字典》,收录了将近两万到三万字;我们《汉语大字典》号称有七万字,把那些重复去掉有五万多字。现在我们所有的汉字(文化)圈,日本、韩国、越南,加上咱们本土,我把这些全部合起来,不重复的单行的字超过了十万,即便超过十万,也都是我这里讲的四百七十个字根里边生出来的字。它一代又一代地生,有的生五六代,我是别人的形声字,我又成为别人的构件,这很容易理解。

十二、总结

在文的基础上生出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样我们就把无限多的汉字在脑子里建构出一个系统。我们只要把十二讲里边,最清楚的最好用的构件,即这四百七十个搞清楚了,其他的字都能从这里生成。  好了,今天关于《说文解字十二讲》这本书就讲到这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